汉阙潮改!渠县举办巴賨文化文创设计成果展

渠县网APP
分享
近日,在渠县县委党校新校区,巴賨文化文创设计成果展开展,吸引了众多党校学员前来参观。

党校学员参观展览
此次展览由中共渠县县委宣传部、四川师范大学国内合作处、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渠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渠县文物局)联合主办,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联合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共同承办,共展出“巴賨风物”文创设计作品57套150余种类别,设计以巴賨文化的代表文化元素为灵感源泉,并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前沿工艺技术,实现渠县历史文物和巴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表达。

渠县汉阙:穿越千年的“文化叙事”


渠县,古宕渠核心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以古賣国都城坝遗址、渠县汉阙为代表的巴賨文化载体,承载着几千年历史的厚重记忆,彰显着独特的人文魅力。
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现存完整汉阙总数约29处,其中渠县最多,共6处7尊,被称为“中国汉阙之乡”。汉阙不仅具有丰富的雕刻内容、精湛的雕刻技术和高超的建筑手法,还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展览现场
在书法上,冯焕阙铭文隶书纤挺瘦劲,字大四五寸,画细若箸,笔力如一,在书写上兼具汉隶石刻与简牍之妙,整饬之中充溢着率真与灵性,具有浪漫抒情性,是巴蜀汉隶的经典之作。沈府君阙铭文“八分体”隶书独具匠心,乃汉隶之佳品,其中之“沈”字肆意运笔、飘逸淋漓,阙上铭文历来被世人摹拓并广泛流传,收藏者称之为“如得异宝”,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和研究价值。
渠县汉阙的雕刻艺术也是巧夺天工,主要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阴刻线等手法,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生动刻画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出行、献礼、戏虎、行猎等典型场景,及玉兔捣药、董永侍父、荆轲刺秦等神话故事、传说故事、历史故事,实现建筑艺术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渠县汉阙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生活,将包罗万象的事物利用阙顶、阙盖、枋子、介石、斗拱、阙身等结构和谐地呈现出来。雕刻图案庄严、简练、匀称,元素构成虽然复杂,但层次分明、饱满均衡、神韵灵动,古拙与气势兼具,既体现了汉朝的时代审美精神,又凸显了巴渠的地域文化气息。

主题展览:文创里的巴賨文化传承创新


参展作品由四川师范大学2024级非遗融创拔尖人才实验班研学创作,设计巧妙融合巴賨文化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让“汉阙上雕刻的图案”“宕渠瓦当”“汉砖纹饰”等标志性文化图谱在文创产品中“活”起来。

作品《瓦砖沁云纱》
龚洁的作品《瓦砖沁云纱》,凝练汉代瓦当、汉砖与汉阙纹样精髓,融合“仙人骑鹿”祥瑞意象与汉砖纹样特点,解构重组瓦当、朱雀及漆器纹样,采用典雅清新的色彩,形成兼具古韵与当代感的视觉语言,设计了丝巾、冰箱贴、印章、瓷盘等文创产品。

作品《汉韵沉纹·铺首开物》
李欣悦的作品《汉韵沉纹·铺首开物》,灵感源自渠县汉阙上的铺首,通过对铺首造型、纹饰等进行深入研究和细致提取,保留了威严庄重的基本形态,又对复杂的纹饰进行简化和再创作。其形象可制作刺绣香包、杯贴、印章、毛绒挂件、掐丝徽章、冰箱贴、毛绒挎包等。

作品《阙兽衔瑞·四神纹样再创》
刘馨怡的作品《阙兽衔瑞·四神纹样再创》,以汉阙上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为核心元素,结合“阙楼层叠”的建筑韵律,将古朴的浮雕转化为现代简约线条,设计出魔方、杯贴、胶带、T恤等文创产品,让汉代祥瑞文化与现代生活美学共振。
“此次展览旨在让观众在欣赏精美文创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巴賨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文创产业是我们探索巴賨文化传承创新的途径之一。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渠县实际,将优秀的设计作品转换成文创产品实物,如与渠县经开区轻纺服饰企业合作生产丝巾、T恤等,并进行展览、销售,让巴賨文化以更亲切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主任唐硕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