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领导调研雅化村精准扶贫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渠县网APP
分享
水稻吐穗,鲜花绽放。
七月的渠县嘉禾乡雅化村处处生机盎然,精准扶贫不断激发这里农民脱贫内生动力。
教育扶贫在于扶智、扶志
“黄爷爷好,成都之行我们非常开心,学习感悟很多,我们大家都在好好写学习感想,今后我们用好的成绩回报社会,感恩帮助我们的每一个人!”留守儿童蒋绍涵说。
“我要感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你们不仅给我们派来了第一书记,路通了,村上的产业也逐渐兴旺了,特别是在暑假期间组织安排我家孙女唐麒茜到你们成都去受教育学习,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天大好事情呀!我们没有理由等靠要,一定用自己勤劳双手脱贫奔康!”贫困户唐治文激动的说。
“樱桃好吃树难栽,我们作为高校,帮扶重点在扶智、扶志,大家要克服等靠要的观念。这次从村里挑选了10名贫困学生到学院学习、到成都去拓宽视野,也是考虑到要致富先富‘脑’,从娃娃的教育抓起,我们要用知识和文化改变现有贫困状况,思想根源上解决‘脱贫’……”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黄友循循善诱开导道。7月12日下午,渠县嘉禾乡雅化村办公室20多个贫困户、贫困学生代表与黄友一行愉快交流时纷纷述说如今的幸福生活。这是该院当前传达学习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一个缩影。
7月7日至10日,雅化村贫困学生暑假去成都实践教育活动也是该院巧借渠县农民夜校平台推出“博雅课堂”内涵的延伸,重在改变落后面貌,从孩子抓起,从群众的思想观念抓起,体现教育扶智、扶志。
我们的心是相通
雅化村2组,绿树掩映下,刚刚翻新的砖瓦平房里熊廷双正忙里忙外做家务活。
“熊廷双,住上新房子,环境也比以前好了嘛,你买的牛赚钱了吧?”“哦,好好好,一切都好,感谢黄书记惦记我们这些老百姓哦,现在的日上是一天比一天好啊!”
“路灯都安到我家门口了,晚上散步都不怕踩到蛇了哦,哈哈哈,你们那么远从成都过来,太辛苦啦。天气热起来了,正想去买风扇呢。我需要啥子您们就帮助啥子,我们心相通呢!”人未到笑相迎,熊廷双接过黄友送上电风扇侃侃而谈。熊廷双家有2人,妻子肥胖症、智障,全家主要经济农业种养殖。通过扶持生产和发展就业、医疗救助、低保兜底、危房改造等政策享受。如今住上了好房子,并解决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就业,田地做到了满栽满插,养了两头牛,熊廷双一家基本实现吃住无忧,经济自足。
雅化村是渠县130个贫困村之一。2014年,全村596户192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360人,贫困发生率达19%,属省级贫困村。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和渠县教科局帮扶下,截至2017年,已完成脱贫85户24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9%。2018年预脱贫36户102人,与全县同步脱贫“摘帽”,退出贫困村。
和知青时代一样的生活
头上烈日照,遍地稻花香。来到第一书记饶明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工部副部长)的住处,黄友笑哈哈地掀开席子、被子,摸摸蚊帐,用手擦擦桌椅櫈,指着透风墙,说“陋室不‘陋’嘛,干净整洁,这个与以前知青上山下乡的条件差不多哟,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用优异向我们的总书记汇报!”
为了贴接群众,零距离解决群众所需所求。今年年初,饶明全在村办公室附近一个农民家里租用了一间,办公兼住宿。“饶书记硬是客气,我们农村哪家那户没有多余的房间哟,他来我这里住,我们一起做饭,群众来这里拉家常,以前,天黑就睡觉,嘿嘿,现在,经常有人来串门,我心里不提多开心啦。”贫困户蒋德文说。
与群众同吃同住,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村里的大凡小事都得到及时处理。村民主动交谈,让黄友一行显得格外舒心。他激励饶明全,“你深入群众的这种敬业精神,真正做到了群众满意,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要继续努力,继续保持。”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关键
来到5组香椿基地。调研组一行攀梯而上,香椿飘香沁人心脾。
“去年光杆杆,如今成了林,香味都有了,这个产业给老百姓带来好多收益?”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副院长易思飞兴致勃勃沿着香椿观景台阶梯攀台而行。
嘉禾乡党委书记王晓波说:“香椿基地走的‘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了香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了2个组,1000余亩。旺季大约一个多月,基地每天为全村提供就业岗位100个、去年老百姓通过基地务工收入了10多万元。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林下种蔬菜、发展知了,所有这些农民都可以找到钱。基地规模计划将达2000亩,还将发展桤木、臭椿、茶果树等。”
黄友敦敦教诲饶明全,“当好第一书记不仅自己眼光要远,充分发挥作为教师的教育效能,因势利导,教育引导群众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解放思想,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这里过去荒山现在变金山,这样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实惠了老百姓”。他说,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透,落实到雅化村的脱贫攻坚上来,抓产业,要注意长远规划,关注市场变化,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如香椿产业可以引导与周边规模大的业主合作,做大做强产业链,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化解各种不利因素。
抓发展必须走青山绿水之路
热浪从地下串起,庄稼在微风中招展。
在4组生猪规模养殖场,挖挖机掀开棕色泥土,沙、鹅卵石、水泥在搅拌机翻滚,工人繁忙抬土、扎丝、砌砖。据悉,该项目土地调整到位,养殖业主最关心的路通了、电通了。目前,“养殖场+鱼塘”建设正在快速推进,预计2018年底投入生产,年出栏近10000头生猪,届时将带动100多名群众脱贫致富。饶明全介绍到,老百姓以前养猪习惯散养,但是效益不好,养一头生猪,要买仔猪、饲料、用药、防疫等除去成本,不亏本就算不错了,为了把这一传统产业变为群众增收优势产业,脱贫致富产业,我们通过走访群众、开院坝会等方式征求了意见,还请畜牧专家进行评估论证,最终决定引进业主走规模养殖这条路。黄友要求,“生猪养殖走规模化、科学化之路好,带动老百姓一起致富,但是一定要注重环保,不能破坏青山绿水。”(蒋莉蘋 蒲渠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