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日报:渠县水口镇大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泽栋的扶贫故事
渠县网APP
分享
这几天,渠县水口镇大田村森鑫木材加工厂生产车间一片繁忙,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泽栋每天都会到厂里了解一下情况。看着自己牵头引进的木材加工厂技改扩能后生产红红火火,将为村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黄泽栋说,总算为村民又做了一件实事。
两年前,黄泽栋从四川省作协下派到大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从此,这个40多岁的河南汉子便和大田村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我是扶贫干部,有什么困难你说
2015年8月中旬,黄泽栋到大田村的第一天恰逢暴雨。那时,进村的道路几乎全是土路,冒着大雨,一路泥泞,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黄泽栋走了近一个小时。从繁华都市到穷山村,他第一次体验了“贫穷”的含义。
大田村由两个村合并而成,全村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52户3552人,2015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22.5%,是远近闻名的“穷村”。缺乏支柱产业、基础条件落后、群众观念守旧……初步掌握情况后,黄泽栋终于明白,要带领全村摆脱贫困,担子并不轻松!
“要开展扶贫帮扶,首先要摸清最全面的一手资料”,黄泽栋到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走访。当年的8、9月份,十分酷热。村民们说,那段时间,在大田村的村舍院落、田间地头,经常能见到黄泽栋汗流浃背的身影!
“老乡,我姓黄,是派到村里的扶贫干部,有什么困难你说!”这是黄泽栋走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第一次大走访,用了近两个月时间,952户无一落下,大田村人都熟悉了这位一口普通话的“第一书记”。
不关门,群众才愿意上门
大田村村落较分散,除了有急事,村民们一般很少到村委会,平日里,村委会小院总是冷冷清清。
一次走访回来,黄泽栋发现村里的刘大爷站在村委会门口。看着老人焦急的情形,应该等了很长时间了。“黄书记,才回来呀,我有急事找你们。”刘大爷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那天因为居住的老屋电线短路,家里没电,就来到村委会想找黄书记解决。看着老人等了那么久,黄泽栋心里一阵难受……
此后,黄泽栋订下了一条“规矩”,不管什么原因,村委会办公室必须留人值守。为此,黄泽栋还专程到镇政府要了几条长凳,其中一条就摆放在他自己的卧室里。“不关门,群众才愿意上门!”这是黄泽栋最真切的体会。从那以后,黄泽栋简陋的住所一下热闹了起来,谈工作的、聊私事的,络绎不绝……
“11月8日,2组张长华反映山坪塘漏水,急需整治”“12月5日,8组贫困户刘东民申请全家纳入易地搬迁”“12月28日,10组三位村民集体反映本社入户道路尽快硬化”……这是黄泽栋的一本接访记录本,村情民意加在一起近500条。“要不是对群众敞开大门,想得到这么多一手信息还真不容易。”黄泽栋笑着说。
要做好帮扶,首先要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
大田村位置偏僻,人口多,贫困程度深。5组71岁的李太忠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中,黄泽栋得知他家房屋破旧急需维修,专程前往了解,没想到第一次却吃了闭门羹。
原来,李太忠唯一的儿子四十多岁还未娶妻,老爷子最忌讳别人说他家穷,听说扶贫干部上门,自然没什么好脸色。“要做好帮扶,首先要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跑手续、找资金……黄泽栋背着老李一家做好了房屋改建维修筹建工作。正式动工那天,李太忠老人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仅仅用了一个月,紧挨着李太忠老屋旁,两间瓦房就正式落成。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李太忠老人搬家两星期后的一个雨夜,原先居住的老屋轰然垮塌。望着一地断垣残壁,李太忠和家人都掉下了眼泪。打那以后,李老爷子逢人便说:“是黄书记救了我们一家人!”
贫困户张小军左腿残疾,无法行走,妻子抛下他和双胞胎儿子后离家出走,全家生活举步维艰……黄泽栋主动把张小军纳入自己的帮扶对象户,多次登门谈心交流,并赠送生产生活物资,鼓励他自强不息、勇敢面对生活,同时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他们一家住进了新房。张小军感动地说,要不是黄书记的帮助,真不知会活成什么样,以后再不能“破罐子破摔”了,无论如何也要活出个“人样”!
在大田村,像李太忠、张小军这样的贫困户,在黄泽栋真心帮扶下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很多。黄泽栋还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动身边的朋友、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共筹集资金超2万元。
不摘掉“穷帽”,我绝不离开
基础条件落后、产业支撑不足、集体经济无来源,这是制约大田村脱贫的“三大”难题。
“村里不摘掉‘穷帽’,我绝不离开”,这是黄泽栋当着全村人放出的“狠话”。结合村情实际,黄泽栋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征求村支两委的意见,同时积极向帮扶单位和县级部门协调汇报。两年时间里,全村争取项目帮扶资金近千万元。在他的努力下,村委会办公楼整治一新,新建了基层党政便民中心,完成了10余公里村道硬化,整治山坪塘9口、石河堰1处,新建蓄水池6口……大田村正悄然巨变。
为做强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收入,黄泽栋和村支两委四处考察,先后引进森鑫林业建立大田村木材加工厂、大田村木碳加工厂,建成了大田村肉牛养殖场、德康养猪场,引进硕源果业建立了1900多亩的柑桔产业基地……而在大田村各类工厂、种植基地、养殖场,吸纳了当地300余户群众就近务工,其中贫困户占比60%以上,有效增强了全村脱贫后劲。
黄泽栋两年多的心血没有白费。2017年,大田村通过脱贫验收,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赵辉 杨东 简朝龙)
附链接:http://www.dzrbs.com/dzrbspage/dzrb/html/2018-01/29/content_1084867.htm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