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东乡龙眼村“农超对接”模式效益好
渠县网APP
分享
立足实际创新思路,迎合市场发展产业,贫困山区增收致富,脱贫工作“柳暗花明”。汇东乡龙眼村摸清自家底子,搭好发展台子,打响产品牌子,为贫困村民的腰包增加了票子,成功探索出一条农超对接精准扶贫之路。
摸清底子,希望在“土”。大山深沟,漫地葱茏,土房茅屋,龙眼村村民看似一无所有,希望恰恰在“土”上。首先,土地是一笔宝贵的资源。龙眼村地广人稀,在7.8平方公里土地上仅有1650人(含在外务工900人)。耕地面积1437亩,旱地超过900亩;另有荒山荒坡3800亩。经过流转整合一定会带来不斐的效益;其次,“土货”在城里和市场上最为抢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悄然发生变化,市场上以买“土货”为荣,甚至亲人朋友以“土货”为礼。“土货”具有无法估算的市场需求;第三,龙眼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村民世世代代与土地打交道,精耕细作,个个都是一把好手。村支部一班人对全村在家的215户村民进行细致的入户调查,掌握全村的种植(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小菜、油菜、花生、豆类)、养殖(主要是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鸭)等情况,并为每家每户建立农特产品登记卡,细分品种,划分季节,汇总数量,详细掌握全村鲜活农产品的第一手资料。采用“大户带动+全民参与”的方式,既能成片发展,又能全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插花式贫困增收问题。
搭好台子,农超对接。一是创立“农超对接”利益联接新模式。龙眼村先后到成都市双流县、宜宾市卢县、雅安市汉源县等地考察学习“超市+基地”模式的做法和先进经验。考察归来,村党支部向全村党员提交学习考察报告,通报初步设想和工作规划。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修改,龙眼村“农超对接”模式的设想和规划获得全村63名党员和150名列席群众的全票通过。龙眼村将外地先进理念落地生根,植入“支部+生鲜农超+专合社+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成为土生土长的龙眼村“农超对接”模式。该模式最大特点是将村民家养和种植的鲜活农特产品摆上城市农超,带动村民脱贫增收。二是成立果蔬专合社,自制质量标准。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渠县水农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全村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大量种植、养殖城市稀缺、市场畅销的土特农产品。同时,专合社制定产品标准,邀请县、乡农技站工作人员到村入户现场指导贫困户科学种养殖,要求各农户养殖要喂农家食料,种植要施农家土肥,杜绝超标农药,做好产品源头管理,让农产品100%达到绿色环保、天然有机食品标准。三是注册成立“小农超”。村支“两委”一班人发动亲朋好友和村民,集资注册成立“小农哥超市”,在达川区租用门市,搭建起“农超对接”平台。为实现生鲜农产品“早上在田里,中午在超市,晚上在锅里”,专合社分工负责,专人到农户家收购生鲜农产品,由生鲜物流配送中心统一储存、配送。配备由恒温加工、冷藏库、冷藏车、冷藏柜组成的高标准冷链系统,对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实行全过程、全封闭冷链控制,保证农产品最佳品质和消费安全。今年4月,“小农哥超市”迎来首批顾客,开店当日,1500多斤土鸡土鸭,时令小菜等生鲜农产品被抢购一空。
打响牌子,持续增收。开门设店,生意爆满。5月下旬,龙眼村“小农哥超市”又进驻达川区南外生鲜市场,驻点销售有机肉类和生鲜果蔬,仅1个月,村民人均增收达300元。顾客闻迅而来,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保证货源和质量。龙眼专合社牵头成立的“天其家庭农场”,扩建后的猪圈可年出栏生猪500头,万源旧院黑鸡1000只(含8个贫困户认养500只)。贫困户刘一明在专合社的帮助指导下养殖生态羊200只,散养户23户(含贫困户11户)养殖敞放羊120只。龙眼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标准化养牛场也正在建设中,计划年出栏150头,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6户。
“农超对接”省去经销商、批发商等多道环节,当天清晨采摘的新鲜蔬果直接配送到超市或驻点出售,村民得到更多实惠。目前,龙眼村“小农哥超市”正在协调达州大型超市“好一新”,争取早日增加驻点,方便市民采购。同时以“小农哥超市”为品牌,探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配合已建成的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农村商业联合体,促进龙眼村民增收致富,脱贫奔康。(石秀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