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县长活动集>详细内容

李后强:让宕渠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渠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发布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04-03 11:06:35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李后强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刚才接受了四川省专家服务中心的聘书,成为了宕渠智库的首席专家,聘期三年,心理既激动又忐忑。我们知道,聘书纸张很薄,但分量很重。聘书代表荣誉和信任,更承载着希望和重托。聘书是契约还是试卷。三年聘期,实际上是三年试用期,考评不合格就解聘,考试优秀就续聘,甚至长期聘用。这是对我们能力和人品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认识聘书的含金量、激励性和规定性。

我多次来渠县。作为首席专家,这是第一次来这里。这次来是检查上半篇成果,研究推进下半篇工作。时间过去半年了,我们各项工作任务做得如何,这次是检验,各位心中也要有数。

每次来渠县调研,都感到余兴未尽,时间仓促,总觉得渠县有一种特殊的磁场在吸引着我。在土溪,我看到了汉阙的神奇余光;在城坝,我看到了大汉的盖世辉煌;在金榜园,我看到了人才的迭代流芳;在县城,我看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在渠江,我感受到了浩浩荡荡的巨大力量!更有趣的是,渠县当地人跟我座谈聊天,不是说“我们渠县”,而是说“我们宕渠”,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渠县,为何称为宕渠?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宕渠”的真相。宕渠是古代地名,秦置。“石过水为宕,水所蓄为渠”。这是《辞源》的解释。实际上,如果这样理解“宕渠”二字,那就与该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大相径庭。“宕渠,山名,因以县名”。这是《后汉书·吴汉传》的说法。另一说是,因有宕水和渠河而谓之宕渠。还有一说,宕为古人居住的洞穴或高耸的房屋,渠为板楯蛮使用的防御工具。我认真阅读了当地学者给我提供的许多地理历史书籍,让我知晓了宕渠的前世与今生、波澜与壮阔、博大与精深。专家们以发掘的“宕渠”瓦当图片,证明了城坝是宕渠城所在地,这是极为重要的发现,使我大长见识,醍醐灌顶。

我很看重渠县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对汉阙情有独钟。2020年6月16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文化研究中心在达州成立。我带领调研组曾两次到土溪镇专题调研,得到了达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渠县四大班子的支持与帮助,深受感动和教益。我也尝试用“离合体”方法和古天文知识探讨汉阙沈府君的主人究竟是谁?初步推测是东汉永昌太守巴郡宕渠人沈稚,成果发表在《中国西部》杂志2022年第1期。因为市委领导重视,加上达州巴文化研究院同仁的鼎力推荐,文章后来又发表在《达州日报》生活周刊,通过新华社、澎湃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转发,产生了较大影响。后来渠县学者写成了《宕渠密码》,我欣然作序。在厚重的书稿中,我读到了当地学者对家乡的深情和热爱。

这次故地重游,倍感亲切。衷心感谢渠县为我们提供优越工作条件!去年9月正是盛夏,今天正是阳春,从夏到春,我们是在新的起点开始工作。今天的座谈会,是总结会、交流会,也是动员会、誓师会,是在更高起点的再出发、新决战。

古代的宕渠,当时很发达,城坝遗址、神奇汉阙就是明证。今天的渠县,正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令人鼓舞。我们作为智兴天府专家行·宕渠智库的专家,要让历史上辉煌灿烂的宕渠,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再次焕发活力与青春。因此,必须把下半篇文章写好,这是决胜之战,不可马虎。

去年9月渠县领导希望与我们进一步加强科研、教育、产业、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享发展机遇。我们感觉这半年来,双方都很努力,进展顺利。刚才听了王飞虎书记、汤建国主任、唐勇刚部长的讲话和黄萍、王云、祝长水、于洋、周克清、李晓岩等专家的发言,很受教益。我感觉这个活动是一个“互助共升”“双向耦合、同频共振”的过程,专家尽心、地方尽力,专家进步、地方发展,各有所得,成效初显,空间很大。因此,我们对于做好下半篇工作,更有信心和动力。

世界上所有竞赛的胜负都取决于下半场,有时还要加时赛,发点球。我们这项活动,同样如此。上半篇很有成效,下半篇要更精彩。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目前看,我们的工作发展不平衡,有先有后,有多有少,有轻有重,需要仔细考量和统筹布局。总的原则是,要全面落实厅县要求,专家与地方形成“协同模式”,展现更高水平,争取更多成果。

一是科学总结。把上半篇工作进行全面思考,从具体项目入手,列出明细表,认真对照地方要求,找出差距、问题,尤其是堵点、难点、痛点、盲点等,找出原因,提炼出好做法、好办法、有用的经验,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跃变;

二是科学把握。从科学总结中,筛选管用的、实用的做法,发扬光大、坚持下去,用于下半篇工作,舍去无效尝试、低效做法。特别有效的做法上报县委县政府进入制度和决策的层面。

三是科学推进。优化路径,打通关节,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补短板、强弱项、搭新台、走新路,巩固、完善、提升。多建工作室、实验室,多带团队、朋友、项目、技术、资金来渠县。开拓新思路,做出新成绩,迈上新台阶。

四是科学评估。实践是检验成效的标准,群众是评阅试卷的老师。高手在民间,珍宝在山里。进入渠县门,就是渠县人。下半篇收官,不是收场,与渠县的关系是长期的、甚至终身的。随时到渠县走亲戚、看朋友。到基地、到农家、到工厂、到田头,走走问问,听听基层的看法、评价,征求意见、建议,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及时改进我们的工作。

我们下半篇的整个工作,要按照省人社厅《智兴天府专家行地方智库建设管理办法》《工作手册》和渠县《对接项目建议表》对标对表推进,切不可偷工减料、敷衍了事。要认真落实省人社厅“精准、有效、统筹”的具体要求,精准对接地方需求,有效实施为民项目,统筹各段时间安排。要努力破解渠县难题,要在渠县形成一种阵式、品牌、效应、冲击,做出样板、示范,创造新模式、新经验。

我们要做到“五个凡是”──凡是说了的就要坚决做,凡是做了的就要坚决做好,凡是发现的问题就要尽快解决,凡是没有实施的计划就要立即行动,凡是渠县要求的事项就一定办妥。这个问题涉及我们的道德和素养,因此务必清醒认识,高度重视!我们要为荣誉而战,为人民而战。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勤奋工作,尽心尽职尽责,力争交出优秀答卷!为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是我们要练好脚力,做渠县的研究者。经常带领团队深入渠县调研,搞清县情、优势、短板和发展路径。联合渠县申报科研项目。对于渠县关注的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提出建议。

二是我们要练好心力,做渠县的热爱者。把感情注入渠县,时刻牵挂着渠县、时刻关注着渠县、时刻思考着渠县、时刻呵护着渠县,真正做渠县人。对于渠县的成就我们都高兴,凡是渠县的忧愁我们都要尽量化解。

三是我们要练好手力,做渠县的建设者。亲自参与和投身渠县建设,帮助牵线搭桥,招商引资,助推渠县发展。对于渠县提出的需求,我们都要尽快回应、尽力支持和解决,做到“有我就有高质量发展”。

四是我们要练好笔力,做渠县的宣传者。写好渠县的调研报告和实绩文章,利用各种平台渠道,宣传渠县成就、产品和形象,提高渠县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和无形资产,打造享誉全国的渠县品牌。

五是我们要练好脑力,做渠县的守卫者。我们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创新方法,坚决捍卫渠县荣誉和利益,凡是对渠县有利的事坚决支持,凡是对渠县不利的事坚决反对。努力把论文写在大巴山,把知识注入达州泥土中,把成果送进渠县百姓家。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行到半山须努力,欲登山巅莫辞劳”。智兴天府专家行,我们不能“龙头蛇尾”,必须“虎头豹尾”。绝不能半途而废,必须坚持到底!要在渠县留下我们的汗水和足迹,在渠县实现和体现我们的学术价值、人生价值,力争把渠县做成智力服务基层的标杆和示范,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渠县!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当我们老了,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为今天的渠县之行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文系李后强2023年3月29日在“智兴天府专家行.宕渠智库”专家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文章仅代表学者学术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