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滩天山村:“龟”划强村富民新画卷

渠县网APP
分享
当“慢爬”的乌龟遇上“快跑”的乡村振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中滩镇天山村,曾经不起眼的乌龟,如今成了撬动经济发展的“金宝贝”——不仅熬出了县级非遗龟胶,更让村民在家门口捧上“致富饭碗”,用特色产业笔锋,“龟”划出了强村富民新画卷。

走进四川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渠县中滩镇天山村,一池池生机盎然的景象格外吸睛:中华草龟、绿线草龟等乌龟或趴在岸边晒背,或在水中自在游弋。这里藏着一家特殊的企业——渠县段乌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它将乌龟孵化、养殖、加工、销售“串成链”,把养龟这个“冷行业”,做成了村民增收的“热产业”。

渠县段乌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负责人 王小林:(我们这里有)中华草龟、绿线草龟等十几个品种,有55亩,20万只。这个乌龟叫绿线草龟,有六七斤重,(龟龄)七八年了,是一只母龟。

与普通养龟模式不同,这里的乌龟养殖有着清晰的“产业定位”——核心产品并非活体销售,而是营养价值高、市场认可度强的龟胶。其中,中华草龟是主要品种,目前存栏量已达10万只,专门用于龟胶熬制,并成功申请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迅速赢得市场青睐。

渠县段乌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负责人 王小林:要50斤乌龟才能熬出一斤龟胶,主要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珠海一带,一斤4000块钱。

从不起眼的“小乌龟”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用一条特色养龟产业链,蹚出了强村富民的新路子。这只小小的乌龟,“游”活了乡村经济,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当地村民也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

渠县中滩镇天山村村民 雍飞:我们在这龟场里面平时给他打杂做杂工,120块钱一天,跟他喂龟、喂团鱼、池子里消毒,这里长期都有活路做。

渠县中滩镇天山村村民 雍朝胜:(我)在这里就是几年了,跟他搞管理,(饲料)搭配,共同跟他安排人员,喂饲料、消毒。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