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镇动态>万寿镇>乡镇动态>详细内容

记板桥乡党委书记王琳抗洪抢险先进事迹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10-08 10:46:02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7月中旬,多雨少晴,渠县防汛工作面临严峻形势。7月16日开始,大雨持续不断,时至下午2时许,雨势加巨,加之上游的达州、巴中等地连续多日大范围强降雨,造成渠江上游水位猛涨,渠县板桥乡也面临近几年来最为严峻的防汛抗洪形势。关键时刻,板桥乡党委书记王琳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全力以赴、科学应对抗洪抢险及生产自救,实现了全乡人员零伤亡的奇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面临生命财产安全冲锋陷阵、敢打硬仗的生动事迹。

    科学应对  措施得力

    7月17日上午,县委县政府发布紧急防汛通知,紧接着,全县防讯进入一级戒备,预警级别提升为红色。板桥乡党委书记王琳同志敏锐意识到,必须迅速通知乡、村干部到岗到位,通知沿河村群众转移,他边发信息给值班的同志,要求全体乡、村干部必须无条件到场。边驱车赶往乡上组织召开党政领导紧急会议,全面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部署抗洪抢险工作。18日上午王琳立即组织召开了乡、村、社三级干部紧急会,要求全体乡、村干部不可有丝毫麻痹大意,要全力组织沿河各村社抗洪抢险工作。接下来,他顾不上喘口气就带领乡干部冒雨赶到沿河的狮岭村、立石村、三圣等村,亲自用高音喇叭轮番喊话,动员群众紧急转移财产,疏散人员。由于安排早、行动快,措施得力,当天,危险地带的群众及财产都得到及时转移,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身先士卒  靠前指挥

    天暗了下来,雨丝毫没有停的意思,乡上已停水、停电、电话通讯已全部瘫痪,一切严峻的形势开始呈现出来。他深知大灾即将来临,他担心白天转移的群众又返回家中,于是又迅速召集乡上领导开会研究,决定将干部力量进行合理安排,重点向沿河四个重灾村倾斜,分成四个疏散转移群众组、一个后勤组、一个值班室。既考虑全盘,又突出重点,将大部分力量部署在最危险的狮岭村、立石村、新糖村和曹家村。会后又连夜带领乡干部,持雨伞、电筒向临河的村走去,再一次确定转移人群的安全性。夜深了,水还在上涨,但王琳同志没有睡意,他深知责任的重大,他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与防洪指挥部联系,以便关注洪水动态,准确掌握汛情,然而手机依然没有信号,座机里只有用户线路故障的提示音。此时他没有慌,一丝不苟地思考下一步计划,确保安全度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8月19日上午8时许,洪水迅猛上涨。“王书记,我们这个组老黄不愿意走,水都淹到地坝了。”狮岭村抢险突击小分队报告。“你们必须千方百计把人劝走!”王琳斩钉截铁的命令道。此时,王琳正率领乡、村干部,在狮岭村6社挨家挨户动员并帮助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考虑到情况紧急,他把现场工作交给一位副乡长,立即前往。此时黄述成底楼已经洪水包围之中,王琳见此情景涉水冲进他家和抢险队员一起连劝带背,迅速将黄述成带离险境。王琳对现场抢险对员要求道:对个别不听劝阻、不愿意转移的人员,可以采取强制性措施,将其及时转移。他对干部们说:“我们宁愿得罪人,也决不让一个人被洪水冲走,这个时候不理解,事后他们会理解的”。由于坚持了这一条,群众都及时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无一例伤亡事故发生。在抗洪抢险工作中,王琳同志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始终坚守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敢打硬仗  生产自救

    这次特大的洪灾,使板桥乡绝大多数村停电、停水,通讯中断。全乡有1000余户4870人不同程度受灾, 67户186间房屋受损,损坏公路15公里、桥梁7座。农作物受灾3040亩,绝收 909亩,直接经济损失达850万元。

    洪灾过后,满目疮痍。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王琳带领全乡党员干部不等不靠,及时组织和发动群众不屈不挠、振奋精神,开展生产自救。清淤、消杀,安置受灾户,各项救灾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在看望住在小学搭建的临时安置点的灾民时,王琳同志这样说到:“乡亲们,你们放心,我们政府会确保大家有卫生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我们一起携手度过这个难关”。他又转过身对乡、村干部说:“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事关群众的冷暖,事关灾区的稳定,刻不容缓,相对了大灾乡镇我们还算轻的,我们不能等、不能靠,要自己救自己”。

    王琳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带着乡、村干部深入村社搭路铺桥、维修电路、修复供水管道。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7.18”洪灾后仅半天就疏通淤堵公路。在继全市抗洪救灾暨灾后重建工作会后,王琳立即主持召开全乡“7.18”洪灾灾后重建工作会,对灾后重建工作作了详细的安排。制定了《板桥乡“7.18”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方案》。成立了板桥乡“7.18”洪灾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再次进村入户核查灾情。对受灾程度较轻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进行扶正清淤,对绝收的农作物进行改种。积极抢修村道公路,目前,全乡灾后重建秩序良好,人民群众生活恢复正常。(蒲渠林 冯映肖兰 卢红英 谢亮)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