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镇动态>文崇镇>乡镇动态>详细内容

文崇镇:群策群力搞重建 再造一片好河山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12-21 14:40:31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人们常说:“文崇要想靓,就看领头羊,文崇要想富,全靠镇干部。”可见,百姓对渠县文崇镇党委、政府的期望。如今9.18洪灾的魔影已渐行渐远,重建的步伐越来越快,亮丽的新居越来越多,灾民的心气越来越顺……这一切都来自于文崇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文崇干群的齐心协力。    

    百年未遇的“9.18”洪灾灾情严重,重建逼人。洪水刚退,文崇镇党委、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制定了灾后工作准则:工作面前高一格,决策面前胜一筹,困难面前抢一步,群众面前矮一点,诱惑面前硬一些。他们是这么定的,也是这么做的。

    洪魔刚一转身,党委政府一班人就深入灾区,了解灾情,体察民情,吃透镇情,鼓舞人心,规划远景,并着力实施。

    文崇镇地处巴河下游,地势低洼,全镇10村1社区紧靠巴河之滨,从2005年开始,连遭7次大的洪水袭击,尤其是“9.18”洪灾,造成全镇全垮1089户(含D级危房),3678户全淹,38平方公里面积被洪水淹没,水位高达30.26米。超历史水位5.16米,很多群众失去家园,损失惨重,生活困难。有的甚至丧失了继续生活的勇气。针对这一情况,党政一班人提出了重建家园,必须先重建人心的战略,他们深入门头、田头、地头了解灾民心声,访富问计,访贫问苦,鼓舞灾民:房子垮了,但重建家园的精神和意志不能垮,并通过党员“一帮十”活动,增添灾民重建家园的信心。

    紧接着,该镇党政一班人紧锣密鼓地筹划重建事宜,召开各级干群会议,群策群力,破解重建难题:在规划编制上,按照“一避二让三高”的选址原则,切实体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规划建设理念,充分尊重农村田园生态特色和庭院生活情趣,因山就势、显山露水,做到“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按照“规划民议、选址民定、模式民选、队伍民招、建设民管”的原则,组建议事会、监事会,全程参与和监督住房重建,确保设计不走样、标准不降低、质量有保障,真正让农民成为灾后重建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在资金收取和管理上,实行镇村干部入村入户宣讲,分发灾后重建政策《告知书》,张贴有影响力的受灾群众集资建房的好人好事事迹,进行典型引路,广泛宣传教育,由受灾群众代表管理存折,镇纪委统一监管密码,拨付资金时,由各村资金管理小组研究决定,呈报镇政府审签,半月定期公布财务信息,接受群众监督。让建房户知晓,让筹资人放心。还采取“排号选房”以缴款的先后顺序作为今后选房的顺序,大大激发了灾民的缴款激情。截止目前,该镇已收建房款5620万元,占应收款的80%以上,保障了灾后重建的顺利实施。

    同时,结合文崇镇情,高屋建瓴地制定出了一条适合文崇发展的新路子。按照“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发展思路,村民“一事一议”自主决策,建设“三大产业长廊”。一是河边芦苇长廊,在沿河一带离河岸100米内栽植芦苇,着力打造成一条长50里,宽10米的绿色屏障。二是河坝蔬菜长廊,根据地势低洼、土壤肥沃实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9.18”洪水线内至芦苇带间种植万亩蔬菜,农民增收有保障。三是门前奥桃长廊,以新村综合体为依托,着力打造桃花种植长廊,形成以桃果产业和休闲产业为主的农旅互动格局。谭坝综合体规划1200亩,已完成种植面积600亩,栽植奥桃果苗4.6万株,引进业主两个进行承包经营,使受灾户得到每亩400元土地租赁收入;同时,当地剩余劳动力可以在奥桃基地为业主打工,每天挣得60-80元的收入。“三大产业长廊”互为依托,形成旅游观光产业链,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由于历史自然的原因,文崇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水路阻隔,公路失修,加之9.18洪灾的肆虐,沿河大小码头、渡口摧毁殆尽,被冲毁的公路岌岌可危,千疮百孔。为了让文崇可持续发展,让重建的硬件与新村建设配套,突破文崇经济发展的瓶颈,党政一班人决定,要想民富,先修码头公路。他们凭着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奔波于各级部门、领导间如实反映困难,踏破铁鞋,磨破嘴皮。他们汇报情况真实,为民、爱民、帮民之心真切,他们的至真至情感动了上级之后各项项目资金相继到位:文崇镇码头、白果沱码头、袁石盘码头投资500万元,并陆续完工,文崇镇三条主出口公路30公里,进行高质量、高等级构筑正在实施,环镇公路网、绿色生命通道四条共计25公里先后建成,1000万元福利彩票扶贫资金项目已在文崇落户,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改善文崇的交通条件,他们不辞辛劳,游说各方,使“达营”高速贯穿文崇的促进、台山两村,“达巴”铁路也从文崇镇的学堂、庙坝、石湾过境,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普通路贯通的良好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看到这些巨大的变化,老百姓从心坎里道出了心里话:不毛之地的文崇,将变成展翅飞翔的金凤凰。党政一班人真有办法,文崇大有希望了。文崇人民气顺了,劲足了,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党委、政府威信树立起来了,各项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特别是该镇谭坝村地处巴河东岸,位于文崇镇北部,辖6村民小组648户2546人,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密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005年9.3、2007年7.7、2010年7.8、2011年9.18洪水频频把百姓围困在孤岛中央,全村一片汪洋,群众产生了远离洪水的强烈愿望。去年特大洪灾造成436户全跨(含D级危房),常年被淹农户558户,这次被规划为新村综合体,调整土地280亩,确定建房442户,建筑面积92180平方米,入住农户3000人,集中成片栽植奥桃1200亩。为了集中打造,必须砍伐各种杂木,个别老百姓为自己已成林挂果的李树被砍伐而心痛,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党政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深入农户家中,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向农户讲大局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并真诚的向农户道歉,责成镇民政部门予以帮助解决,该农户深受感动。他们始终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主动,认真做一切符合群众利益的事,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就是党政一班人的行为准则。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近一年来,包括重建在内的各类项目众多,党政领导掌握着工程的发包权。一些人走后门,攀关系,送红包,通关节,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他们就是不为所动。阳光操作,公证选择,只要人民信得过,有技术含量,有经济实力,有资质等级的正规建设队伍,都可参与竞争。竞标到手的包工头高兴的说“我们连一顿饭,一支烟都未支出,通过竞争就入选了,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又有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排难解忧,这样的党委信得过,政府信得过,我们不搞好质量,抓好进度,自己都问心有愧”。文崇镇党政一班人经受住了诱惑,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思想。

    文崇党委政府以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勤政廉洁的为官理念,团结带领全体干部,同心同德,勇于开拓,进取创新,为重建殚精竭献。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为再造一片好河山倾注了满腔热情,他们是文崇灾民的贴心人,是文崇党员干部的好榜样!(何建华 温芳)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