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灾后重建故事
渠县网APP
分享
9月19日凌晨5点,多想再躺一会,尽管闭上眼睛就梦魇难除:冲锋舟倾覆,我和同事翻扣水中,拼命地、死死地抓住救命的横梁,和洪魔顽强地搏斗……但是不能,洪水已退去,更艰难的灾后重建工作在等待着我。
翻身起床,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办公室下发清淤通知。我带着工具,来到文崇老街,洪魔肆虐后的景象令人惨不忍睹:民房大都冲毁,淤泥涂陷,恶臭难闻,断壁残垣间,无精打采的灾民在清理残存的物品。他们看到我声音哽咽,“蒋镇长,我们什么都没有了,可怎么活呀!”听了这话,我心如刀割,清醒地意识到:灾后重建,刻不容缓,重建家园,必须先重建人心。为了这方水土,我重任在肩,义不容辞,我提高了声音,让他们听见,也让我自己听见:“放心吧,老乡,有党在,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什么都会有的,而且会更好!”,整整三天,出动人力2000人次,抽水机具11台,清淤2平方公里,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我的心也清爽了不少。
9月20日,受灾情况统计表摆在了办公桌上:房屋倒塌,院子荡然无存,冲毁粮食5600吨,3694人无家可归,无粮可吃,无水可饮,直接经济损失1.18亿元,看着触目惊心的数字,我心潮难平:物质家园倒了可以再建,精神家园可决不能倒呀,昂扬的斗志是重建的坚强支柱,伟大的抗洪救灾精神是我们重建的精神财富。从那时我就发誓,灾后重建不结束,我绝不要双体日,灾后重建不结束,我绝不要节假日,灾后重建不结束,我绝不请一次假。
9月24日,灾后重建动员大会在镇礼堂召开,各级干部、群众代表济济一堂,共谋重建大业,会上,我明确了责任,制定了振奋人心的规划:党组织是一面永不倒下的标杆,党员干部是群众的带头人,要吃苦在前。在特殊时期,党政干部、工作人员一律住读,无节假日、星期天,蹲村住点与群众零距离,稳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信心,充分发挥干群主动性,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达到近期目标:让灾民有房住、有衣穿、有粮吃、有水喝。长远目标:抓住重建机遇,化危为机,搞好谭坝综合体及5个村民聚居点建设,修桥铺路,连通镇、村、社、院水泥路,抓好产业重建,使群众增收致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新家园,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镇,让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会后,干群热血沸腾,想干、抢干、实干、苦干的劲头大增。我同乡镇干部一道,包村住点,与群众同吃同住,了解灾民心理,疏导畏难情绪,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谭坝村地处巴河东岸,地势低平,此次洪魔践踏了肥沃的土地,把碧绿的田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淤泥滩涂。我同镇领导问政于民,与村社干群商讨,一致决定:因地制宜,把谭坝村打造成文崇的蔬菜基地。于是,会后第三天,一场救灾减灾的攻坚战打响了,56名乡镇干部,2000名谭坝村民向非灾区村社调动的劳力4000人,经过十天苦战,整齐的田垄撒满了希望的种子。
10月中旬,接到在绵阳读高一的儿子的电话:“爸爸,老师要求家长必须来开家长会,整整三年,你一次也没参加,一次也没来过绵阳,同学和老师们都说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次可不能缺席呀!”,放下电话,我愧疚难当:在报恩作乡镇干部的妻子也要住读,我们都不能前往。“儿子,对不起,明年,我们一定来。”
2012年春节前,谭坝综合体的设计蓝图基本确定。打造1200亩桃园是其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 之一。砍去杂木,栽种桃树就成了当务之急。我同乡镇干部一道,挥舞电锯、镰刀、斧头,早出晚归,经过十多天的鏖战,桃园基地开辟出来了。现在,整齐的桃林已绿树阴阴,粉红的桃花仿佛绽放枝头,世外桃源的美景已呈现在我们眼前。我想,要像桃花一样,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
2012年正月初七,浓厚的节日气氛还没散去,我又回到了工作岗位,综合体861套,聚居点220套开工在即,公开招标,筛选价廉质优,信誉良好的工程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之一,这一艰巨的工作一直忙到月底。现在,工程早已上马,在繁忙的工作中,我经常到位督促工程进度,监管工程质量,强化安全施工,看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民居的雏形,我想:灾民安居乐业的日子不远了。
今年4月,铺设环形公路线,打通“龙文”公路的任务接踵而至。跑现场,测距离,搞预算,样样都要亲历亲为。如今,革新路段已完工,其它线路已在规划上马中。
躺在床上,我的眼前浮现出灾后重建的壮美画卷:山清水秀的文崇大地,错落有致的民居村落,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幸福快乐的干部群众。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为了这方水土上的人民,现在我再苦再累,值!(蒋述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