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稻虾综合种养 一水两用 一田双收

渠县网APP
分享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渠县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种、养生态循环的良好效益。
初秋时节,在渠县渠北镇山坪村300多亩的稻虾养殖基地,虾籽不久后将陆续转移至预留的再生稻田中,通过稻虾共生模式助力虾苗越冬。

渠县新澳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 雷友胜:冬天一月份左右,稻桩能保暖,比其他精养池里面温度至少高3—5度。

山坪村三面环水、水田密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稻虾综合种养提供了基础。相较于过去单独修建虾池养虾的高成本模式,稻虾种养结合的优势十分显著。自2022年推行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以来,基地实现了“一年三季虾、一季水稻”的产出,每亩平均利润翻了4倍。

渠县新澳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 雷友胜:一亩田只是种水稻在1200元钱左右,如果稻加(养)结合,我们(收益)可以到9000元钱。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小龙虾可帮助稻田除虫,其排泄物又能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而稻田则为小龙虾提供了天然栖息场所和生物饵料,形成了一条高效的“生态循环链”。

渠县新澳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 雷友胜:像这块田已经将苗投下去了,现在田里面逐步蓄水起来后,再生稻在11月中旬就能成熟,成熟后就不再收了,冬季作为龙虾的饲料。
通过稻虾共作、生态循环的综合种养模式,不仅显著提高了农田产出和农民收入,也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据统计,山坪村的集体收入从两年前的3000余元增长至今年的16000元,增长了约5倍。目前,渠县正结合各地实际地理环境和种植规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宜养尽养,着力打造高标准示范养殖基地,力争创建稻虾区域公共品牌,努力实现“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增效”,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综合效益。

渠北镇山坪村党支部书记 叶勇:我们集体下一步准备发展一千余亩稻虾复合种养,增加群众收入,争取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倍以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