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镇动态>龙凤镇>乡镇动态>详细内容

下派支书陈龙山的“五件法宝”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5-09 10:04:31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近日的雨逼走了连日来的暑气,让空气变得清凉。走在踏水村新修的村道上,心情格外地好。正在路边给新收的油菜田抽水的唐海泉热情地说:“这条路多亏了陈书记,换个人肯定修不起来的。”

  陈书记在哪里?唐海泉放下手中的活儿带我们绕上大梨山山腰上,来到一个叫“偏岩子”的地方,一阵粗旷的声音传来。

  “间距要达到2米8到3米,株堆的泥巴要弄细点。”原来,这就是踏水村村支书陈龙山,他正和来自一个种植公司的技术员现场察看新种花椒的成活情况,在二社罗成光的地里向村民们强调关键技术。

  初见陈龙山,高高大大,天生一幅国字脸,浓密的胡须刮得很彻底,留下青幽幽的络腮印,给人一副成熟稳重的感觉。

  和记者简单打个招呼后,他又忙着对村民们说:“采用截枝封口技术可以更加抗旱……”说着做起了示范。

  一一交待清楚,大约用了半个多小时。据陈龙山介绍,沿着大梨山这一大片,正在栽种花椒,要发展成1000亩的花椒基地,这是进入了踏水村支部村委今年的工作台帐的,说了就要干,而且要干好。

  “我这个人不喜欢藏着捏着,有什么事都拿到台面上来说。”陈龙山快人快语。“全年工作台帐”是陈龙山来到踏水村的几大创举之一。

  踏水村处在龙凤乡西南角,与营山县接壤,地理位置偏僻,被一条长长的河生生阻隔,村民进出必须踏水过河,因此得名踏水村。交通阻塞,基础设施无从谈起,祖祖辈辈全凭涉水渡河、肩挑背扛进进出出,导致产业单一、经济落后,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历届村支两委束手无策,踏水村的群众怨声载道:“村干部换了七八届了,桥老是修不起来,路也就一直没法修。”

  2012年初,陈龙山立下“军令状”,从龙凤乡团委副书记的位置上接过了踏水村这副重担,正当他卯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时,却在见面会上被泼了一盆冷水:“我们这里都换了七八个书记了,上任的时候都说得硬帮帮的,到头来还是没得一尺水泥路。土生土长的书记都搞不好,下派来的外地人那怕还不如哦!”不少村民转身离开了会场。陈龙山抹了一把鼻子,暗下决心:事在人为。

  当天晚上,陈龙山彻夜难眠:工作从哪里突破呢?天一亮,陈龙山召集村支两委班子会,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走进每个乡亲家中调查走访,建立“农户信息台帐”。从此,陈龙山带着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开展入户调查工作,将户主、家庭成员、土地面积、住房条件、经济收入、家庭负担、家禽养殖、诉求问题、对村发展的建议及联系电话,都详细做好记录,全部登记造册,并分轻重缓急逐一解决。就这样,全村546户村民,无一漏下进行了交谈,做好了记录。

  “村干部直接与村民打交道,心中要有一本明白帐。”陈龙山说,“我们把造册登记的资料形成规范,建立信息台帐,要求每个村干部对全村民的情况都要了如指掌,及时主动帮助解决困难。”在陈龙山的笔记本里,记者看到做了不少圈注:“困难”、“病”、“残”等家庭加了着重号,还用波浪线勾划出了一些建议,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砍路”“修桥”这两个方面。

  一交心,气也顺了,村民们的态度慢慢转变过来。陈龙山并未满足于此,他再出一招——推行“便民工作法”。一是制作发放“便民工作联系卡”,把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和社干部的电话号码集中制作成一张名片,给每家每户发一张,承诺24小时为群众服务,解难答疑、咨询调解,随叫随到,一个电话解决。“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这句话是陈龙山专门写在便民卡下方的,时刻警醒着踏水村每一个党员干部。二是在龙凤乡场镇设立踏水村“便民工作点”,规定二五八逢场天为“服务群众日” ,建立群众来电来访登记办理制度等长效机制,当天村干部集体统一办公,村民赶场就顺便把事办了。便民工作点让村民来办事有水喝、有凳坐,可休息、可建议,非常方便。

  人心齐,泰山移。有了乡亲们的支持和热情,陈龙山一直筹划着圆上踏水人祖祖辈辈的梦——修路搭桥。但村民们落后的经济基础和巨额的投入形成了反差,这该怎么办?

  在一次入户走访时,陈龙山注意到,罗树忠、张勇是该村两位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陈龙山数次与两人通电话、发短信、上网交谈,并向两人寄去了全村1800多父老乡亲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村民修路建桥的捐款倡议书。“陈书记是真心为民修路的。”两人感动后,每个人主动捐出20万元支持家乡修路。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款项和难得的回报家乡的拳拳之心,陈龙山倍感压力。商量决定这些善款都不经村干部的手,由捐款人指定在家的至亲长辈管钱,工地上的收支帐务由全村社员推选的三名监督员管理,银行卡和密码分开。“人家捐这么多钱为家乡修路,人要对得起良心。”被推选为密码管理员的罗然说,他和村民代表罗安柏到城里取款的路费和生活费全是自掏腰包,“这点小钱还是出得起,绝不能浪费一分善款。”

  自2012年3月16日开工以来,陈龙山泡在了工地上,协调土地,调解纠纷,监管质量,督促进度,一个月后,踏水村历史上第一条水泥路2.5公里终于完工了。为感谢两位爱心人士,陈龙山采纳了村民们的建议:在路口树立功德碑,取其两人的名字把路命为“忠勇路”,并邀请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书写碑文。

  路修好了,可摆在面前的还有高桥和踏水桥,两座桥如果不能修通,路也就发挥不出多大的作用。陈龙山顾不上喘一口气,又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筹集修桥的资金。

  “和在外的老乡打交道,要注重细节,以心换心。”陈龙山说。他带着五件法宝:2013年踏水村工作台帐、便民联系卡、陈述家乡变化的函、一份土特产和一封亲人的信,先后到深圳、青海、成都、重庆等地找家乡的成功人士,宋伟贤、罗树忠、张勇等爱心人士在感动中又筹资58.6万元。2012年5月20日,高桥竣工通车;8月1日,长46米、宽5.5米,承重量60吨的踏水桥建成通车了,那一天,村民们早早地从四面八方涌来,纷纷走到桥上,看着坚固、宽阔的踏水桥,个个高兴得跳了起来。

  在当天的采访中,记者看见,在村务公开栏的最显眼处,“修好三湾堰塘”“筹建刘家坪桥”“建成大梨山养殖基地”“流转土地1000亩”等九项大事赫然写在《2013年工作台帐》里。这是陈龙山又一绝招------建立全年工作台帐。在年初细致调研的基础上,陈龙山把全年要做的几件大事梳理出来,制作为“全年工作台帐”,并向全体村民公布,接受监督,必须按计划推进,工作进展情况要在每个双月的社员大会上公开。“工作做没做,一目了然。”

  去年把路修通了后,陈龙山常在脑海里思索:如何尽快帮助村民找到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陈龙山无数次地以村支两委的名义向在外成功人士寄去了建议征求函,报告了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家乡的发展变化,介绍了目前有发展优势的产业,同时发出诚挚邀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主意的出主意。

  在陈龙山的感召下,彭建渠等5位同志先后回乡投资60余万元,建了四个养鸡场。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养土鸡50只以上的达200多户,年出栏土鸡共5万余只。仅此一项,全村年收入增加60多万元。2013年3月,引进本村在外务工人员资金210万元,成立了“渠县大梨山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渠县昊硕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预计年出栏羊千余只,同时发展千余亩花椒种植基地。村民参与花椒基地的栽种及后期管理,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村民搞产业、我们找销路”这是陈龙山和村支两委一班人不变的承诺。

  现在,踏水村正朝着“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廖亚飞)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