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镇动态>巨光乡>乡镇动态>详细内容

勤政务实 高效为民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11-12 22:44:48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把农民的疾苦装在心里;把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挂在嘴边,及时为农民排忧解难,真正做一名廉洁、勤政、高效、务实、为民的基层干部。

悠悠岁月路,缕缕爱民心。从一位农家子女到乡广播站播音员、通讯员、乡广播站站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23个春夏秋冬,她把最美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山乡千千万万个农民,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她一直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和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采访中,只要一提起刘述琼,人们无不竖起大指拇,从乡亲们朴实的言谈中笔者记录下了时任渠县巨光乡乡长的刘述琼那亲民爱民为民的点点滴滴。
把农民的疾苦装在心里
翻开刘述琼的日记本扉页这样写到——把农民的疾苦装在心里;把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挂在嘴边,及时为农民排忧解难,真正做一名廉洁、勤政、高效、务实、为民的基层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刘述琼无论走到哪里,总是热情的向人们招呼,亲切的与群众交谈,经常深入村社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并时常对群众说:“有困难事来找我”。这句话就象蜜一样甜透了父老乡亲们的心。
年近八旬的育林村一社王作忠老大爷,一提“刘广播”刘述琼她记忆犹新,打开话闸子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上世纪80年代初,巨光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全乡11个村103个社都没有通电,仅有4条架设十分简单的广播线通往各村各户,每天早上6点整,播音员刘述琼准时把声音送到千家万户,这时,寂寞的山乡顿时沸腾起来,人们喊老呼小,下地的扛起锄头背起背篼出早工,孩子们朗朗的晨读伴着广播的声音飘向山间田野。夏夜里,人们摇摆着半边破蒲扇,十个八个围坐在广播下津津有味的听刘述琼讲时事新闻,话农村经济建设,评乡村邻里故事……听得兴起老少爷们直打哈哈,婆媳妯娌笑弯了腰。那年头,哪家的广播有一天没了刘述琼的声音,早上大人准会误了早工,孩子上学没准包打迟到站门“岗”。广播很容易坏,广播一坏群众无论有多忙,丢下手中的活跑十里八里都得找刘述琼,一年365天刘述琼几乎没有空过,无论有多忙多累,她从无一句怨言。每天接触的人多了,知道的新鲜事也多了,于是刘述琼拿起笔,开始写身边的人和事,一些“豆腐块”文章时常在渠县广播电台播报。
巨光乡盛产大柑早已是远近有名,由于该乡交通信息闭塞,大柑一直没有市场,每年只能在邻近几个小乡场上打零卖。1989年的一个冬日,刘述琼下乡采访,凤鸣村的群众围着她讲诉了这一柑子卖难的情况,回到家刘述琼一连几天几夜茶饭不思辗转难眠,脑海里全是农民群众堆集如山的大柑烂掉的可怕情景和群众把刚发展起来正挂果的大柑树砍倒的画面。经过几天几夜的构思,一篇题为《巨光大柑找市场》的消息很快在渠县广播电台、达州市广播电台播报,引起市、县、乡领导高度重视。1990年春,巨光至试验点乡级公路整治路基沉坑开工,路基硬化后在县、乡主要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县车队加开了2班至巨光的客运班车,随着达(州)成(都)铁路的开通,四面八方的客商源源不断地涌向巨光。每年大柑成熟季节,很多客商在巨光场镇设点收购,彻底解决了农民大柑卖难的问题。
给农民铸就致富路
2004年,时任乡党委副书记的刘述琼,协助乡党委、政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在外务工农民和成功人士投资投劳,修建乡、村、社公路和改善农村水利设施。3月初一封《致外地巨光老乡的信》带着家乡浓厚的泥土气息、油菜花香;饱含家乡父老乡亲的浓浓深情和挠首期盼,飘向大江南北。这封信让多少漂泊在异地他乡的游子望月思乡,肝肠寸断,曾几合泪湿枕巾梦回故乡;勾起了多少外地亲人的思乡情愫,来去匆匆间纷纷挽妻带子回到梦绕魂牢的故乡。半年多时间,巨光乡公路建设筹备基金会就收到外地巨光老乡成功人士、务工农民及社会各界和干部群众的捐款近百万元。《致外地巨光老乡的信》受到市、县领导的称赞,并在全市通报表扬。三年来,全乡乡、村、社公路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投资投劳,完成了9公里通乡油路路基工程建设,油化乡道公路5公里,村道公路3公里,整治改造村、社公路20余公里,目前,全乡路网基本形成。整治和修复病、险、害水库1座,山坪塘18口,渠道800余米。“为改善我乡基础设施,调动农民群众的种、养业积极性所取得的成绩,倾注了刘述琼同志的不少心血和汉水。”回忆起这件事,不少群众都这样说。
王家村地处偏远,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艰苦,这是王家村5年前的真实面貌。青瓦红砖分外艳,搂宇环抱映日红。今日的王家村,交通便捷,12.6公里村、社公路如一条巨龙盘绕山间,村落院坝树木忽翠。该村5个社,社社通公路,324户农民就有200余门程控电话或无线座机,还有150余部手机拿起耍,拿农民自己的话说,我们山里人跟城里人一样跨入了信息时代。“这是刘述琼同志驻王家村5年来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王家村党支部书记朱学海对笔者说。
2001年10月以来,为发动群众修村、社公路,刘述琼放弃双休日,不怕山高路途远,深入到村社农家,给群众打比方,算公路通信息灵的明细帐,并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做群众思想工作。王家村3社村民朱宝成,村道正好要经过其菜地,菜地里的近10株大柑树正值挂果旺盛期,最初由于村干部工作不够细心,工作没有做到位,使朱宝成一时想不通,对修公路的群众进行阻拦,并不让其施工。刘述琼得知情况后,主动找到朱宝成家,给他做了大量耐心的说服工作,最后,朱宝成没有要村上一分钱的补偿,自己亲自动手砍了大柑树,每年大柑少收入近500元,朱宝成却从没喊过一次“冤”。
危难时刻经受得起考验
“做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在群众危难时刻要经受得起考验”。刘述琼经常对农村的干部群众说。2006年进入7月以来,渠县遭遇了特大旱灾,巨光乡是重灾区之一,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导致田地龟裂,禾苗枯死,直接经济损失1550余万元。面对旱情,时任乡长的刘述琼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全力抗旱减灾,硬没让一个群众渴倒。
7月初,旱魔肆虐,在外流浪40年渺无音讯的育林村4社七旬孤寡老人王锡明居然回到家乡,却身无分文,无家可去,一时陷入生活绝境,刘述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挨家挨户做周围群众的思想工作。首先带头为王锡明捐出100元钱,并发动党员干部群众捐款、捐粮、捐物,妥善安置了这位无依无靠的老人。
8月12日上午11时50分,八庙村8社王文庸家严重出现生活饮水困难,一家人四处找水,从山上找到山下,都没有找到一滴水,正当一家人焦急万分时,刘述琼带着送水队亲自扛着水,头顶烈日赶了约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当刘述琼把10多桶水倒进王家水缸时,王文庸紧紧握住刘述琼的手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大热天,我真的没有想到党员干部会为我家送水,送防暑药。”育林村二社65岁村民黄建茹眼里噙满泪。8月16日,66岁村民王太文,在大春收割季节,突然去逝,一摊子农活一下子落到体弱多病的老伴黄建茹肩上,黄建茹顿时陷入生活困境。乡长刘述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村、社党员干部帮黄建茹收割稻谷和处理丧事,并送去200元钱和防署药品,解决了黄建茹燃眉之急。
抗旱救灾中,刘述琼每天和男同志一道顶着42℃以上的高温天气,给群众分水,送水,扛水,送防暑药,哪里有灾情,她就出现在哪里,近50天下来,脚上打满了水泡,手脱了一层皮,身体瘦了一圈。8月18日上午10时许,一直奋战在抗旱第一线的刘述琼,由于天气炎热,失汗过多,身体严重缺水、缺糖,造成头昏眼花,四肢无力,可她仍坚持跟着抗旱救灾的队伍,一次次掉队,又一次次跟上,这一反常 被细心的同志觉察后,执意用摩托车把刘述琼送回乡政府,让她休息一下。中午当队员回到乡政府,刘述琼却为育林村108岁老人杨成碧送水未归,原来当刘述琼回到乡上后,得到育林村4社居住在半山腰的杨成碧老人饮水告急的消息,她顾不上休息,喝下两瓶霍香正气水,立即带着水往育林村赶。“活了这把年纪,还是第一回看到一个女娃儿和男同志一道,天旱年巴心巴肠地为老百姓办事”。事后,杨成碧老人对年近八旬的二儿子王太清说。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