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确权登记”增添乡村振兴“新动能”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渠县网APP
分享
“谁来种地”是前些年人们对农村常有的担心,一些乡村甚至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记者在农业大省四川采访看到,作为全国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的试点省,“确权登记”增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土地制度改出新农民
40岁的黄勇英是四川仁寿县宝飞镇永谷村普慧生态农场的业主。他16岁外出打工,做过餐馆小工、售货员、业务员,多年奋斗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黄勇英回乡流转土地300亩,种植生态核桃。
“今年,这些未打农药、除草剂的生态核桃已经开始挂果,农场正在打造旅游观光、养老功能,带动更多村民务工,一同致富奔小康。”黄勇英说。
在四川农村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土生土长的庄稼汉,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有小有成就的返乡农民工,带回了资金和技术;还有大学生回乡务农,带来不少创新的“金点子”和新业态……他们的共同身份是新农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黄勇英有信心当好新农民,带动乡亲致富,就是看到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带来的乡村振兴前景。
确权登记夯实新家底
确权登记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农户的耕地到底面积有多大,位置在哪里?流转出去以后能不能收回来,流转权利能不能得到保障?新的经营主体能否大胆地进行投入?这都与确权登记紧密相关。
这项工作四川已苦干三年。四川省农业厅厅长祝春秀说,四川省2014年被列为全国首批三个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的试点省之一,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把确权登记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历经三年全力推进,于2016年底基本完成。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农村承包地的实测面积普遍大于账面面积。第一轮土地承包是“以产定量”来确定承包面积,将坡地、生地、肥力较低的地在账面上“打了折”,还有一些边角地块没有入账。确权登记通过实地测量,就是为了准确地摸清承包地的家底。
“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时候我们村有耕地1400亩,土地确权后我们村实测为2051亩。多出来的几百亩,主要是由于沟渠平整、小田去掉田埂改成大田。”德阳广汉市和兴镇华严村党支部副书记汪明勇说。
家底清楚,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在广元市苍溪县云峰镇响水村,271户农户承包地的面积确权以后增长了68%,流转土地的收入户均增加了1700多元。在成都市下辖的崇州市,确权以后引导农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的土地亩均增收260元以上。
“角落”产业亮起新火光
更为重要的是,确权登记以后农民手里的土地权能更加明确了。通过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农户对承包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能,并且有权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承包地。
丹棱县顺龙乡幸福古村的川西民居依山而建,是一个保存完整的美丽古村落。幸福古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外景拍摄地,但长期以来,村里虽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却守着“金饭碗”过着苦日子,被群众戏称为“被遗忘的角落”。
乡村振兴战略改变着幸福古村的面貌。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杨秀彬说,四川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通过确权,农民对承包地获得了预期的稳定收益,敢于放心流转,有效提高了土地流转率,也提高了农业的规模化程度。”祝春秀说,到今年6月底,四川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2034.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4.9%,比2014确权登记整省推进以前提高了11.6个百分点。其中单个经营主体流转30亩以上的面积是1272.1万亩,占了全省耕地面积的21.85%。
如今,幸福古村村民将土地放心流转出去规模化经营,并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共同运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村里增添了现代化基础设施,又保留了古村风貌,过去电影中的场景吸引大批市民旅游怀旧。“角落”火起来了,振兴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前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