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华社消息>详细内容

艾滋病防控遇上“新战术” 高危人群无须“躲猫猫”

作者:霍瑶 董小红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7-12-08 20:02:09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对于艾滋病,你了解多少?如何正确对待、预防?又有什么“防艾”的新方式?
 
  你了解艾滋病吗?
 
  “拥抱和亲吻会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是否等同于行为不端?”“艾滋病是不是绝症?”网络调查表明,这是人们对艾滋病的主要困惑。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陈利民说,“共同进餐、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是常见的误解。其实,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生存能力差,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因此,握手、拥抱、接吻、游泳、蚊虫叮咬、共用餐具、咳嗽或打喷嚏等日常接触一般不会被传染上艾滋病。
 
  对于“艾滋病无药可医,一患必死”的说法,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蔡卫平教授表示,艾滋病药物的研发一直在进步,艾滋病病死率已在逐步下降,患者生存周期也在延长。“如果一个20岁的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的患者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他的预期寿命是57年,可以活到70多岁”。艾滋病已从“绝症”转变为一种慢性疾病。
 
  随着治疗的普及,各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也明显提高,人们逐渐不再谈“艾”色变。专家呼吁,应继续通过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改进宣传方式,对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青年人已成重点防范人群
 
  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基本阻断了艾滋病经输血传播,经输血感染艾滋病病例接近零报告水平,且有效控制了经注射吸毒和母婴的传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韩孟杰受访时表示,近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出现了新的特点,性传播上升成为主要的传染方式,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中感染率在提高。“艾滋病正在入侵校园,从大学生逐步向高中生、甚至初中生蔓延,感染人群日趋低龄化。”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科科长聂小勇如是说。
 
  聂小勇告诉记者,一些年轻人会出于好奇、彰显个性等原因尝试男男同性恋而染上艾滋病,在一些年轻群体中还存在“知行分离”现象:明知如何防治,却不做保护措施。另外,由于“去检测就意味着承认有不洁性生活”观念的存在,一些年轻感染者羞于去做检测,当恐惧感超越理性时,可能会造成不可控的结果。
 
  “抗艾”之路新探索
 
  受访专家认为,阻断艾滋病应该主动预防。疾控专家提醒,怀疑自己患上艾滋病要及时到相关机构做检测,被确诊也不要害怕,目前国家对艾滋病感染者有“四免一关怀”政策,有关机构也会积极治疗病人,关爱感染者。
 
  事实上,为尊重艾滋病患者、保护患者隐私,社会各界也在探索“抗艾”的新方式。日前,北京部分高校引入艾滋病匿名检测包售卖机,将“HIV尿液匿名检测包”隐藏在普通饮料自动售卖机里,匿名购买、匿名查询检测结果。包括清华、北大、北航在内的11所高校安装了此类售卖机,海淀区疾控中心表示,售卖机在明年底前将覆盖区内所有高校。
 
  今年,我国还在北京、云南、黑龙江、广西、四川5个省份开展了高校自助检测服务试点。学生可以自己采集尿液,有专门的采尿管,邮寄至实验室,检测结果会登录到实验室的数据后台,凭密码就可以在手机上查看结果。
 
  在上海、广州、济南等地的一些药店,市民已经可以购买到艾滋病唾液快检试剂,这种新试剂以唾液为检测样本,不用采血,操作简便,无须担心泄露个人隐私,20分钟左右就能出结果。
 
  记者了解到,一些社会组织开发出了“艾滋病检测健康包” ——一个装有检测试剂、缓释液、创可贴等物品的私密邮寄的包裹。检测者只需要在网络平台上提交申请,就可以免费获得艾检测健康包,高危人群自此不再需要“躲猫猫”。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