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共营制”让沉睡林地资源“活”起来——成都深化林改纪实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渠县网APP
分享
作为“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四川省成都市通过创新和改革,让沉睡的林地资源“活”起来。
林地“活”了 村民腰包鼓了
深化林改,首先要解决的是谁来种植、谁来经营、谁来服务的问题。对此,有“山水田园”美誉的成都崇州市给出了答案:“林地股份合作社+林业职业经理人+林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林业共营制”将山林经营得风生水起。
在崇州市道明镇斜阳村,记者看到成片的杉木林一改往日的荒凉,林下,一垄垄翻新的泥土留下了精耕细作痕迹,一片片新栽植的白芨、金钟花、金线莲长势喜人。
2016年7月,道明镇斜阳村8组、9组、10组106户林农,以1100多亩林地经营权折资折股成立季崧林地股份合作社,以公开竞聘的方式聘请谢娇为林业职业经理人。林业职业经理人负责“种什么”“怎样种”“怎样管”,提出具体生产实施意见、生产成本预算、产量指标等,由合作社成员讨论通过后执行,收益分配采取“纯收益按比例分红”“优先股+二次分红”“佣金+超奖短赔”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确保各方利益。
斜阳村8组村民杨玉良告诉记者,此前,林地闲置,没产生任何效益。现在,村民不仅享有每亩地每年100元的保底收入,享有林地产出二次分红收入,还能通过参加林地劳动领取每天60元-80元的工钱。林地活了,村民的腰包鼓了。
龙泉驿区万兴乡村民刘芳,流转了自家宅基地和5亩枇杷园,一家人住进了城里的安置小区。她不仅享有原有林地的青苗补偿款,还享有再就业和社会保险的福利。如今,一家人在龙泉驿安心经营农家乐,家庭收入大幅增长。
培育职业经理人 锁牢林业产业链
在崇州市街子古镇莲经村林业职业经理人甘学冬家的院子里,凤栖药花果林地股份合作社的社员们围着甘学冬,商讨来年在林地里种植什么药材和花卉事宜。66岁的社员吴建清告诉记者:“有职业经理人带头,我们放心,出力、出地、出钱,我们都乐意。”
“在共营制搭建的产业链上,林业职业经理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崇州市林改办副主任胡浩说:“为培育职业经理人,成都市不仅建立了相关培训考核机制,还出台了金融、技术等扶持政策。”据胡浩介绍,初级、中级和高级林业职业经理人,可在银行享受10万元、20万元和30万元的信用贷款。
“我在拿到职业经理人证书上岗半年后,就可以领10000元的创业基金,还可以凭中级职业经理人证书,在银行享受20万元的信用贷款等。”谢娇说。
出生在农村、父亲是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谢娇,对土地上的种养事宜本来就不陌生。经过专业培训,再加上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谢娇已经是一名合格的林业高级职业经理人。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她的带领下,合作社已栽植白芨200亩、金钟花200亩、金线莲50亩、凤仙花100亩,占地7亩的苗圃基地也将在今年完工。合作社还将通过种植景观带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建立自己的林产品品牌,形成全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模式。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局长杨小广介绍说,到目前,成都市已认定“林业职业经理人”410人,对延伸和锁牢林业产业链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经营方式催生新综合服务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催生了新的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崇州市引入四川空中农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整合林业服务主体20多家,利用互联网综合信息平台,搭建O2O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提供生产资料配送、劳务用工、林业机械施工等“一站式”林业生产服务。同时,引入“土而奇”公共电商和“丁知竹”“龙门山里来”企业电商平台,开展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延伸林业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
结合都市近郊现代林业和成都市东部生态屏障建设,龙泉驿区引进专业公司对集体林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在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下,初步探索出都市近郊山区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现代林产业特色鲜明、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通过经营机制创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成都市迈上了林业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快车道。杨小广介绍,到目前,已建成2000亩以上的特色精品园10个,500亩以上的综合示范园区45个,培育国家级、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394家,培育特色地域品牌45个。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