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华社消息>详细内容

“樱桃园”夜话父子“村干部”

作者:惠小勇 丛峰 叶含勇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7-09-08 09:51:06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采访夜归,途经长秋山脉,循着星星点点灯火,记者来到成都蒲江县光明乡金花村一处名为“樱桃园”的农家乐。
 
  果树下,几杯清茶,开启主人与来客间的一场“龙门阵”。
 
  女主人王文林2005年创办了光明乡第一家农家乐,如今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名片。闲聊间,她儿子胡伟回来了,原本要赶着去老丈人家看孩子的他,被父母叫住了。
 
  今年初回乡担任金花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胡伟,分管党建、民政、民兵工作。最近,一名病重村民向村里提出临时救助申请。胡伟当晚召集县乡两级相关工作人员、村民代表、群众代表、村议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开会,评议是否要给这位村民发放救助款。
 
  “儿子像我,办事风风火火,而他爹拖拉松散。”遭老婆“差评”的胡明金,从生产队长干到村主任退休,是金花村20多年的老村干。
 
  王文林说,胡明金的拖拉松散突出表现在收公粮上。一户人家,两个干部去守了7个晚上,才收到315元农业税。王文林认为自己做事麻利,不仅自家农家乐干到“三星级”,更在全村带出了62家农家乐,后来被选为县人大代表。
 
  “别看他当了这么多年村干部,啥好处没得着,还背了个臭名声。”被妻子数落着,寡言少语的胡明金突然站起来大声辩解:“不拖咋行?强行去拿人家的谷子,我没那个脾气。再说了,你把群众都得罪完了,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好丢人!”
 
  然而,在胡伟幼时的印象中,当村会计的父亲是另外一个“样子”:下班回家,经常在灯光下写写算算。他至今记得,村里有座小水库,每次下大雨,父亲都要上山察看情况,没有水泥路,没有摩托车,披上雨衣,带上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行进在雨夜中……
 
  蒲江县委书记刘刚说,那个年代,村干部经常追着老百姓催粮催款,自然不受待见,就算想做点事情,也没有更多手段。到了胡伟这一代,上面有规划有项目资金,干部只要真心为民,老百姓心里有数,干群关系容易处好。
 
  胡伟高中毕业后参军,8年后退伍到县交管部门上班,2年后被乡、村领导“忽悠”回了金花村。胡伟承认,当时他对农村一点概念都没有,只是简单地向往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但后来他逐渐发现,自己对农村越来越有“真实感”。
 
  首先是金花村村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变。过去主要靠外出打工,近年来,樱桃、柑橘、茶叶成为“三大产业”;其次是村里每年举办樱桃节,村民依托旅游业增加收入;第三才是外出务工收入,占比很小。2013年至2016年,金花村人均纯收入从1.4万元增加到2万多元。
 
  “这小子赶上了好时候。”退休多年的胡明金很羡慕儿子,这些年,历任县领导对发展旅游业不遗余力,助农增收的积极性比农民自己还要高。他家刚办农家乐时,光明乡党政领导来客串过大堂经理和服务员;汶川地震后,县上有关部门主动帮农家乐联系过客源。
 
  其次是辛勤付出后老百姓买账,干部虽苦犹甜。干了大半年,胡伟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村干部任务这么重,加班加点是常事;二是没想到老百姓这么支持,秸秆说禁烧就禁烧,修路喊腾地就腾地,污水直排喊停就能停。
 
  就这样一步步靠近梦想。胡伟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推动村里的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同时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发展慢生活旅游。对于没有开办农家乐的村民,他正协助引进优质果树品种,帮助他们增收。
 
  茶已白,夜已深,胡伟起身告辞。当记者想留下他们的电话时,胡明金摆摆手:“我的就不用了,你留胡伟的吧,找到他也就找到我了。”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