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 蓄积“三农”新动力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渠县网APP
分享
大量返乡农民工到农村创业创新,让“谁来种地”、如何化解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三留守”等问题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将为我国储备和培养大量现代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为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积蓄强大能量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依托丰富的竹子资源发展出众多竹编企业,带动山区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5 月19 日摄)
36岁的夏冬是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礼周村的一位普通农民,早年在外务工,从洗碗工到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几经周折终于在北京买房买车、娶妻生子。前年,夏冬回乡当起了新农民:流转村里500多亩土地办起生态农场、电商公司,解决了30多人就业,并且光荣地当选为县党代表。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农民工输出大省四川调查了解到,大量有经历、有理念、有知识、有情怀的农民工或从农村考出的大学生,返回家乡创业。
根据农业部的调查,全国多数省份都出现与四川类似的返乡潮。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达700万,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超过480万。
有专家认为,在我国目前约2.7亿农民工中,尽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及1/4,但有相当一部分通过“进城打工学习——回乡创业实践”模式,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动力,掀起了农民工流动的新浪潮,也带动了农业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村社会治理的转型。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工作视频会上说,这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作用不可低估,规模还将壮大,是巨大的发展红利,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山乡春暖雁归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的流动曾掀起多次浪潮。如今,由返乡创业所带动的新一轮农民工流动浪潮正在兴起。
四川省眉山市有人口350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10万,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市。采访中,眉山市就业局局长朱蜀骥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今年春节期间,全市针对回家过年的在外务工人员开了8场座谈会,1016人参会,经了解其中有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的占32%。
眉山市仁寿县有162万人口,是四川第一人口大县,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49.72万人。根据仁寿县就业局局长刘刚提供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县返乡就业和创业人员分别达到6.33万人和0.95万人。
而在号称四川“打工第一县”的成都金堂县,2007年有8万多人在广东打工,2016年返乡创业就业人数已是外出务工人数的2.4倍,打工大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创业大县。
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杨秀彬等专家分析,这股潮流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一方面,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优质绿色农产品供不应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现了无限的商机。同时,大量中青年农民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能和管理经验,能够更好地把握农业生产对市场的适应性,激活各类城乡生产资源要素进行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
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二元结构”得到很大改观,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重大变化。东部发达地区不少外向型企业腾笼换鸟,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普遍走过高峰,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加速转移,极大改变了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变化让本地更有条件承载农民工返乡创业。
“八仙过海”创业潮
行走在四川农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接触到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尽管起点不一,但都在广阔天地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各展所长。大体而言,可归于三类:
一类是打工虽然没挣到多少钱,但打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邛崃市固驿镇公议村,本刊记者遇到正在指挥四五辆运粪车往地垄里输送粪液的代正章、王帮云,他们两人早些年各自外出打工,一年带回家也就两三万元。去年看准家乡政府支持使用农家肥的政策机遇回乡创办了云正抽粪合作社,开设了“粪涌钱进”微信群,当年各赚10来万元,又得了照顾家人之便。
一类是学到专业技术的。31岁的寇治农在山东一家专业合作社学到鳄鱼养殖技术后,回到苍溪县三川镇卧龙村创业。“养鳄鱼讲究技术,比方说鳄鱼喜欢暖和,我就在饲养房里安装一个锅炉,相当于给鳄鱼装上了地暖。”寇治农说,已经有多家箱包企业和餐馆与其合作。
还有一类是多年打拼积累有一定资金的。在仁寿县钟祥镇,51岁的骆学文15岁初中未毕业就离家打工,多年辛苦终于打拼出了名堂。2014年表兄弟4人回家过春节时看到荒地荒山太多,就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合伙制家庭农场,3年时间农场扩大到3000亩,各项投入上亿元,种下16万棵树。目前,农场种、养、加、旅结合,年收入已过千万元。
此外,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也呈明显增多趋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测算,“十二五”期间,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比例已由0.5%增长到1%,“十三五”期间这一比例将达到3%。
人才流有效带动了创意、技术、资金和现代经营管理等进入农业农村,催生了多种“农业+”新业态。
在乐山市市中区岷江畔风景优美的悦来乡荔枝湾村,年轻的打工夫妻张松瑜和帅黎晴回乡当上了农家乐老板,他们与水产养殖户签订了生态鱼供货协议,又采用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新鲜蔬菜,很受欢迎。“每天能接待20来桌客人,周末来的人更多。”帅黎晴说。
除了“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传统方式,“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也颇受创业者青睐。据农业部的抽样分析,54.3%的返乡创业者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了解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并进行营销推广;其所办企业覆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特色工艺等新兴产业,广泛接二产连三产,并呈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竞相发展的趋势。
返乡创业还显著扩大了就业容量,据四川省就业局测算,返乡创业对就业的拉动,总体上是1:5的比例,也就是说,全省1名返乡创业者平均能带动5名人员就业。
倍加珍惜引导“返乡潮”
大量返乡农民工到农村创业创新,让“谁来种地”、如何化解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三留守”等问题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将为我国储备和培养大量现代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为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积蓄强大能量。
不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地方政府仍习惯于招大商、抓大项目,对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看不上眼,没有列入重要日程,没有明确分管领导,没有牵头协调机构,没有专门扶持政策。特别是融资难比其他主体表现更突出,返乡创业在流转土地上建设的农业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尽管投入很大,却不能用于抵押。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农村创业创新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今年2月,农业部等13个部门召开协调机制联席会专门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工作。
采访中,相关部门的干部和专家建议下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其一,加强人才引进宣传。积极引导“两头在外”的农民企业家转变观念。以川籍农民企业家为例,企业的原材料、市场都在东部地区甚至国外,因此认为没有必要回乡创业。实际上,西部地区近年来交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劳动力成本优势仍在,尤其是农村电商的发展,使市场远近不再是问题。
其二,调整和降低现有涉农和创业扶持政策门槛,将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全面纳入支持范围。充分考虑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不同需求,积极创设一些有针对性、操作性、接地气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引导扶持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并坚持不懈务实推进。
其三,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建设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园。园区要素集中、产业集聚、经营集约,是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有利平台和载体,农业部最近公布了1096个依法合规、功能完备、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要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各类园区去创业创新。同时鼓励地方政府集中建设一些共享式农业设施,提供给创业经营主体共同使用。
其四,加强融资支持。研究建立全国农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要划出一定比例支持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各地创业投资类基金也要增加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
其五,提供公共平台和信息服务。支持地方政府、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创建面向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实训基地。农业部已建立了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和中国农村产业融合信息网,为创业创新提供高效便捷的网上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市场行情、设施设备、项目指南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帮助解决市场销路等方面的问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