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华社消息>详细内容

四川:农村变景区 农民变股东

作者:陈健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7-07-27 10:01:51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盛夏时节,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一条集购物、餐饮、酒店等为一体的商业街正在火热建设中。这处地块来源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此处原本是老村委会办公楼、村复合肥厂等所在地。
 
  作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当前,四川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突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2015年,郫都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展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
 
  农民在这一改革中得到了实惠。战旗村这块地面积13.4亩,成交价格每亩52.5万元。“这块地的收益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壮大集体经济,还使村民人均增收520元。”战旗村党支部书记高德敏说。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朱玥亭说,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创新了土地增值收益形式,拓展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进一步夯实了集体经济发展资本,有利于农民持续增收。
 
  战旗村通过加强产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引领、专业合作社带动家庭农场示范,2016年村集体资产达到4300余万元。村民收入由单一传统农业种植收入向土地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经营性收入多元化升级。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平说,四川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郫都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形成了机制、规划、制度、理论4个方面的成果。以制度为例,围绕基础管理、入市管理、配套管理等出台了21个管理办法,通过制度到实践再到制度的反复验证,各项制度办法和流程基本成熟,农村群众在当中得到了最大实惠。
 
  截至今年6月,郫都区已完成30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交易面积353亩,获得成交价款2.1亿元。在这当中,相关农民集体及个人获得了超过1.7亿元的土地收入,其中约1.36亿元用于集体经济的积累和发展,约3400万元用于农民股东的现金分配。
 
  据了解,由于必须坚持耕地红线不突破,集体土地入市不失控,在试点政策中,郫都区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明确界定了用途,要求不能用于房地产开发,只能用于旅游、商业、工业等。
 
  在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村里通过土地整治,将零星、分散、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复垦,将节余的269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青杠树村党支部书记韩忠说,借助土地入市收益,青杠树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并与法国普罗旺斯镇结对合作,目前正努力将青杠树村打造成为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现在村子变景区,农家乐一到周末就满是游客。”青杠树村村民邱应章说,游客人均消费几十元,给村民带来持续不断的收入。
 
  改革红利正在不断释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满足了新兴业态、小微企业的用地需求,推动了现代农业、第三产业共融,促进了农业升级。”朱玥亭说。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