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民间河长”巡河促水质改善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渠县网APP
分享
正午时分,冒着38℃的高温,黎坝村退休村主任李开学骑着制式电瓶车,把总计6.8公里的4条村域河段“巡视”了一遍。
“清了,清多了!”在黎坝村1组一个叫宋林的院落,七八名农村妇女坐在千功堰一支渠旁边的排灌渠边纳凉。问起水质改善情况,一位大姐脱口而出:“去年河水还臭气熏天,排灌渠里漂着牛屎,站一会儿都受不了,而现在我们敢在这里洗脚了。”
经过治理的泉水河黎坝村现状河段,水质有明显改善
隔着宋林,是与千功堰一支渠有“交流”的泉水河,流经四川省县级市崇州市境内6个乡镇,隆兴镇黎坝村河段位于中下游。提起过往,李开学直摇头:“过去,沿岸十几万只鸡和100多头牛的粪便直排,把它变成了一条臭水沟。”
“农村河道治理跨地域跨部门,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决心,治理很难见到效果,稍有不慎还会激化矛盾。”隆兴镇副镇长周维松说,今年以来,随着“河长制”在崇州市落地,基层干部的底气足了。
在黎坝村,村党支部书记宁致全成为村级河道的片长,片长以下再设段长。“这些‘毛细血管’看似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但各种排污24小时在河道任何位置都可能发生。”宁致全说,为了让河水长久不“污”,黎坝村将“河长制”进行到底,今年4月组建了义务护河队。
在队长李开学带领下,17名党员和退休村干部成为第一批成员。每天早晨,李开学6时左右起床,7时半出门,骑着电瓶车沿着村里的6.8公里河道巡查,主要看河边是否有白色垃圾、河面是否有漂浮物、河道是否淤堵、沿岸是否有排污等。
“河道里沉积的这些枯枝败叶将联系保洁员清理。”黎坝村护河队队长李开学说
一旦有“情况”,李开学和队员们立刻拍照留证,并向宁致全报告,由其联系村里的保洁员进行处理。为便于工作,宁致全把处置权授予李开学。很多时候,李开学直接联系保洁员处理。一般情况下,上午9时左右,李开学就能完成当天的巡查工作。
“最难对付的是跨界污染。”护河队员黄中全说,前段时间,他与村干部从头天晚上10时到第二天早上7时,在泉水河上游河段两镇交界处一个养殖场连续蹲守了半个月。“树林里奇臭无比,还要忍受蚊叮虫咬。”黄中全说,虽然没有抓到直接证据,但养殖场再不敢直排了。
一些人卖掉畜禽后,重新选择外出打工。不少群众开始自发举报村里的夜间偷排和私屠滥宰行为。“整治污染,大家都要付出,只要环境变好了,不搞养殖还可以做乡村旅游。”一位村民说。
落实“河长制”不仅要走完“最后一公里”,更要走好“最后一公里”。隆兴镇党委书记罗巍说,关了不达标养殖场,但不能关老百姓的生计。隆兴地处崇州市10万亩稻香旅游环线,我们正在探索畜禽粪便还田的资源化新机制,努力保持河流生态与百姓生活的平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