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头条新闻>详细内容

渠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纪实

作者: 来源:达州日报 发布时间:2009-12-07 13:34:04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车沿318国道进入渠县境内,周围景致让人赏心悦目:道路平整洁净;一幢幢黄墙绿基的民居,错落有致,别具风情。一路前行,公路两旁少了“白色垃圾”和野广告,多了绿树和文明宣传牌;场镇小街上,少了临街小摊点,多了文明经营户;农家小院里,少了垃圾柴草堆,多了花坛水泥路……文明氛围悄然提升。
    “户户参与环境治理,人人享受幸福生活”。这片有着2300多年建县历史的宕渠大地,正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逐步推进,徐徐展开一幅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

 

    干部走出机关带头干

    2008年12月17日,渠江镇人民街居民杨学英在自家商铺门口悠然坐定。此时,整条街道的居民几乎都或坐或立,在门口看一场“热闹”。远处,县委书记邓瑜华、县长李川正带领机关干部清扫街道、捡拾垃圾、擦拭护栏。
    “看他们能坚持多久,又是一阵风,走过场!”杨学英说。
    然而,杨没有想到,一周过后,干部又来了;一个月过后,干部还是照常来扫地;3个月后,仍然如此。杨发现这次不仅没刮“一阵风”,全民大扫除、铲除“牛皮癣”、治理卫生死角、取缔占道经营、规范车辆停放等8个专项行动如疾风骤雨,还一波胜过一波。
     “看来这次是动真格了!”杨学英有些坐不住,开始自已主动打扫卫生,连商铺也收拾得整齐了。
    伴随疾风骤雨的行动,问责风暴也史无前例。“不扫地,就扫人。”一场暴雨过后,因为没有及时清理垃圾,渠江镇3个社区书记或主任停职,两位副镇长写了检讨。迄今,全县有10多名干部因为环境治理不到位受到问责处理。邓瑜华说,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就是要“敢动真格,敢出重拳。”
    干部带头,机关先行,领导挂包,六线督查,用“问责到位”促进“履职到位”。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村组社区干部,人人都有“责任田”,个个都是“环境保洁员”。
    渠江镇党委书记高明文周五都会与同事一起到几公里外的南坝村去搞扫除。“我们扛着扫帚、铲子去,干完后又扛回来。几周下来,有的群众觉得过意不去,就说“你们把东西放在我家里吧,下次来就轻松些”。到后来,他们又说,“你们就不要来了,我们自己扫。”
    “要想身体好,环境大家搞”。如今,已成为渠县城乡居民的口头禅。县委书记邓瑜华说,老百姓从看热闹、奚落,逐渐觉得不好意思,到后来觉得过意不去,主动要求自己扫。这个转变过程就是我们干部作风在社会面引起的质的变化。
    深刻的环境变化改变着人们的卫生习惯和审美观念,让渠县城乡居民“修炼”出一连串新习惯:发现乱丢的,有人互相提示;车辆乱停的,有人投诉;破坏公共设施不良行为,有人站出来制止;门前绿化,家家动手……
    “现在,我们干部就不用再去扫地了,基本做到了常态管理,只是去检查督促就行了。”该县环治办主任贾渠平说。



    标本兼治破除“五难”

    紧邻南门人民市场有一条街叫“半边街”,过去,这里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占道摆卖的摊点,各种车辆乱停乱放,垃圾成堆、污水横流,交通阻塞非常严重……但现在,脏、乱、差都消失了,小街巷显得宽阔整洁。
    “既要市容整洁,又要摊贩就业。”渠县采取堵疏结合、教管并行的方法,统一规划建设汽修、五金、农贸、竹器、煤炭、废旧物资回收等9个专业市场,积极引摊入市,安排马路摊贩再就业。全县第一个物流汽修专业市场永盛货运综合市场今年7月投入使用。第一家搬进该市场的全胜物流有限公司老总杨兴建感受很深:“原来的汽修和物流企业沿县城边318国道布下10公里长龙,场地窄,一下雨就不能下货,经常堵车,交警也无法解决。”搬进专业市场“既方便,又安全。”
    “坚持建管并重,疏堵结合,查纠并举,一手抓环境基础设施的配套,一手抓环境突出问题的整治。”县长李川道出渠县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理念。
    “车辆停放难”、“垃圾收集和处理难”、“市场和广告规范难”……破除城市管理“五难”,被称为根治城市顽疾的一场战役。
    车不准乱停,矛盾顿现:停哪里?县人民医院老住院部外有一处黄金地段,很多开发商盯着不放。县上态度坚决,以政府投资建设、业主经营管理的模式,改建成停车场。随后,主城区一口气改建了8个停车场,新增1300多个停车位,全县还一夜之间冒出10座垃圾中转站,65座标准化公厕,350余个“便民广告张贴栏……
    渠城人口密集、街道狭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从细微之处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此,该县把城区划分为24个环境治理责任区,把街道、生活小区、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整治工作,落实到24个县级领导和周边的全县100多个部门和单位头上,建立“县级领导挂包、辖区领导负责、职能部门实施、挂包部门连责” 联动挂包机制;对临街3000多个单位、店铺、施工工地,实行“门前六包”责任制,还筹集资金1500多万元,用于美化亮化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夜晚,走上景色宜人的东区滨江大道,只见四方游客登堤凭栏,观渠城风姿,赏渠江美景。在五光十色的彩灯辉映下,一座座高楼更显得璀璨夺目,滨江护栏和渠江大桥如两条彩龙蜿蜒, 江面波光潋滟,令人陶醉。
    实施环境治理一年多来,渠县从“清洁卫生”做起,逐步提高到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公共服务、文化内涵等各方面,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治理标准化、城乡一体化、机制长效化、管理常态化”的愿景显现。

    农村旧貌换新颜

    走进渠南乡渠南村,道路干净整洁,一幢幢乳黄色墙面、灰蓝色墙裙、红檐白脊的楼房掩映在果林中别具风情,庭院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宜人。
    “环境优美路无尘,农家欢乐屋生辉”——二社村民雍朝柱的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新对联。雍朝柱家室内墙壁雪白、地板锃亮,厨房干净整洁。由政府补助对房屋进行勾檐、座脊和粉刷墙面后,他又主动投入13000元,改厨、改厕、改圈、打自来水井等,“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不求新建,但求新貌,因地制宜抓治理,突出特色塑风貌。”为此,渠县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与农房风貌打造结合起来,政府请来县里的美术老师来“调色”:上黄下绿的民居,切合渠县“黄花之乡”的特色;对农户粉刷墙壁按照每平方米15元进行补助,同时也派出专业人员对农房内部结构进行检查排危。
    更大的手笔是完善村庄规划。按照“政府组织、专家决策,适度集中、体现特色”的原则,科学编制中心镇、中心村建设规划,解决“骑路村”、减少“夹皮沟”。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40万元,调整修编60个集镇规划,启动4000个农村居民点、86个中心村建设规划,13个集镇、8个中心村、300多个农村居民点规划成果已经形成,结合特色产业打造,“一路一景观、一村一特色”,描绘出一流的乡村风貌建设蓝图。此外,对于村民新建住房,也设计和精选了10套造型美观、经济适用的农房设计图集,免费供村民选择,从而防止建成“火柴盒”民居,“军营式”村落。
    环境改变,促使陋习改变,也改变了乡村的模样。村民们从“扫干净、摆整齐”做起,树立起爱护环境新风尚,自觉清理白色垃圾、清除陈旧杂物、清掏阴阳沟渠,规范生产生活用具,栽植花草树木……如今,村容村貌呈现出了城市小区的特色,村民们高兴地说:“现在村里与城里一样干净、美观。” 
    卓有成效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有力提升渠县内在修养和对外形象的同时,也赢得了外资的青睐,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几周之前,重庆来了一批企业家,对渠县现在的环境赞不绝口,当场达成两个意向性合作协议,一个是建材市场,总投资1亿多元;另一个是花椒生产基地,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今年1—11月,该县招商签约项目37个,到位资金25.6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8个。华新水泥渠县项目、龙门峡北矿、东区一期工程、渠江二桥、西岸堤防延伸至渠中工程、渠城污水处理厂、一级汽车客运站、220千伏输变电站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吴涛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