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依托“农民夜校”紧密党群干群关系
渠县网APP
分享
“农民夜校”既是培训农民的重要载体,更是连接党和群众的一座桥梁。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民夜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引导农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还要从群众实际出发,通过干实事让群众满意;通过惠民生让群众拥护;通过解难题和群众连心。
在渠县,党员干部利用“农民夜校”这个平台,讲解惠民政策,化解基层矛盾,响应农民诉求……把加强党的建设延伸到了最基层,增强农民群众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心,构建起了更加紧密的新型党群干群关系。
干部群众面对面 惠民政策当面谈
定远乡团寨村的“农民夜校”教室,可以容纳数十名学员。3月22日下午的一堂夜校课堂,偌大的教室里涌入了一百多名来听课的村民,夜校讲师临时决定把课堂搬到外面的院坝里。
“音箱里的声音嗡,我们听不清楚!”有群众在人群中喊。渠县医保局办公室主任王小琼放下话筒,扯起嗓子讲:“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医保报销范围和报销流程……”一个多小时的讲解结束,王小琼的嗓子有点“冒烟”,刚喊了声“下课”,村民们一拥而上,将她围了个水泄不通。
“我老汉的高血压怎么办特殊门诊?”
“住院假如花2万,医保能报好多?”
“我马上要外出打工,医保在深圳怎么用?”
上课讲的是政策和条款,具体办理流程则要逐一回答,眼看着又一个小时过去,天也黑了下来……“晚上夜校放坝坝电影,武打片《战狼》好看得很,赶紧回去宵夜好来占位置。”村主任张长春放出消息才给王小琼解了围,“王主任的电话大家都留起了,这些事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以后随时可以打电话咨询。”
在渠县,“农民夜校”的老师除专业技术人才外,还有县委、政府以及各个部门的党员干部。王小琼所在的渠县医保局就有10名夜校老师,工作任务着实不少,60个乡镇536个村(社区)的医保政策宣讲,全都要落实到每个人头。
王小琼不仅要忙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还要在射洪镇、定远乡、有庆镇、渠南乡、中滩乡5个乡镇里轮流授课。每年十几节课讲下来,对于如何讲课,如何宣传党的政策,她总结了三条经验:一要换位思考,了解农民想什么;二要言浅意深,从村民身边的故事入手;三要有问必答,让群众觉得和蔼可亲。通过在全县成立政策法规宣讲团,渠县“农民夜校”让干部和群众在一个屋檐下面对面,手拉手、心交心,强力扭转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弱化,破解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难题,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农民夜校办实事 为民服务谋幸福
渠县三汇镇方碑村,过去是有名的问题村,群众信访不断,工作问题连连,干群关系一度十分紧张。2017年初,村“两委”完成换届,三汇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李春,被下派到方碑村担任支部书记。
方碑村干群关系紧张的主因,是480万元涌汇公路占地补偿款迟迟不能分发到户引起的。这笔款项早在2014年就已到帐,由于不能确定各户的补偿金额,拖了三年多时间都发不下去。
“占地的时候没有精确测量,原始记录又被几轮承包改得面目全非,村民之间又存在土地的互相调换……该分的钱看得到却拿不到,群众对干部怎么会没有意见。”李春借助“农民夜校”请来法律专家,给村民讲土地补偿的政策和依据,便于接下来开展补偿下户,可是第一次开课,村里的大喇叭吼了半天,来的人却寥寥无几。
“农民夜校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延伸到田间地头、乡村院坝,只要有农民聚到一起的地方都可以开讲。”为了化解矛盾,李春组织“农民夜校”天天开课,先讲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再谈占地数量和补偿款落户。
通过生产队长写回忆录,村民之间互相佐证,夜校课堂解决争议……几个月后,一份精确到分的赔偿款名册终于在“农民夜校”里被敲定,经过公示,全体村民最终举手表决通过。回忆当初一共讲了多少次课,李春已经记不清了,“大概吃了50盒金嗓子喉宝吧。”
拖了几年的补偿款下了户,村里新建了16公里水泥路,20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全村……村民们渐渐发现,当初大家坐在“农民夜校”里商议的一件件好事都变成了真事。
上访的群众逐渐没有了,大家有诉求就在夜校里说,有困难就在夜校里讲,受了委屈就在夜校里拿出大家评……2017年底,方碑村在三汇镇的述职测评中被评为第一名。
留守儿童到夜校 党在基层暖人心
每到节假日,贵福镇文乐村“农民夜校”都有老师为留守儿童们辅导家庭作业;在渠北乡云丰村“农民夜校”,志愿者们在教孩子们用嫩草编蟋蟀;在三汇镇大洞村“农民夜校”,来自各条战线的“爱心妈妈”正在开展“心灵驿站”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农村日渐突出,引起社会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缺失上,渠县借助“农民夜校”,将原本建立在乡镇中心校的“留守学生之家”下移到村,补齐这块短板,解决社会难题。
“引导农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首先要给群众服好务。”渠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唐令彬琢磨:单纯强调“到课率”,可能会让“农民夜校”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理论教育、文化培养、移风易俗等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做到润物无声。
2017年以来,渠县结合“农民夜校”开展喇叭工程,2400余个乡村大喇叭为群众进行政策宣讲、普法、技术传授和文化科普,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夜校大喇叭的开通,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惠民政策,也勾起了我们童年的美好记忆”,今年52岁的柏水乡小寨村村民常邦友深有感慨。
目前,渠县所有行政村的“农民夜校”大喇叭都会定时响起。最近正分时段播发习总书记来川视察讲话,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内容。无论在广场院坝跳舞,还是在田间地头劳作,或是在园区工厂忙碌,大家都能听一听“农民夜校”大喇叭广播,这已成为渠县农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记者点评: “农民夜校”作为基层党建的一个新平台,已逐渐成为农村党员群众教育培训的新阵地。“党办夜校”“夜校姓党”的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农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渠县从为民服务、矛盾化解、助难解困中入手,解决了理论教学中“不想学、怎么学、学不懂”三大难题。
当前,个别“农民夜校”在开展理论教育上片面追求数字量化,开会多少次,参会多少人,心得多少篇……殊不知已经走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渠县在理论学习上另辟蹊径,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回答我是谁,通过主动服务群众回答为了谁,通过关心关怀群众回答依靠谁,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达到了感怀教育群众的目的。
农村基层理论教育区别于领导干部培训,我们在教育方法上要不断改进创新,用基层党员和群众看得到和摸得着的东西来教育和感化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的理论教育培训更接地气,更富成效,更入人心。(罗丹 龚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