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四川渠县“三村建设”构建新农村
渠县网APP
分享
渠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邓瑜华(中),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川(左一)深入基层检查指导“三村建设” |
图为渠县“三村建设”示范村天星镇长青村一景 |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治管村”为主要内容的“三村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纷繁复杂的农业农村工作变得重点突出,方向明确,提纲挈领,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互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收到了农村得发展、农民得实惠、党政得民心的良好效果。
班子队伍带出强村
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在山间平坝蜿蜒盘旋;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小洋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中;一座座特色产业示范园铺展在广袤沃野……盛夏七月,记者置身渠县农村,真切感受到了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这片热土带来的巨大变化。
“去年,我家黄花收益20000多元。今年,老板直接将车开到地头来收购,而且有合作社作保障,肯定少不了这个数。”坐在自家二楼一底的宅院前,望着那一片金灿灿的黄花地,望江乡武坪村农民刘兴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武坪村是望江乡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旱山村,有多年种植黄花的历史。前些年,因种植零散、管理粗放,形不成规模,成不了效益。在“三村建设”中,村里以班子队伍带村为突破口,村"两委"积极带领农户走产业化富村道路,通过建立党员农户帮扶结对制度,围绕“一村一品”,积极发展黄花种植和畜禽养殖业。如今,村里不仅建起了黄花示范基地,还修通了通村、通社水泥公路,建起了沼气池,家家户户住进了二楼一底的楼房。提起武坪村的变化,种植能手刘兴国自豪地说:"关键在于村支部带好了头,处处为群众着想,搞规划、忙营销、抓收入。"
“建设新农村,核心在班子,关键在队伍。”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邓瑜华介绍,为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县委在村级换届中明确规定,凡是抓班子带队伍能力不强,领导班子团结差、产业结构调整差、基础设施建设差、农民增收效果差、安全稳定搞得差的党组织书记,不再提为继任书记人选。同时,特别强调农村“双培双带”作用的发挥,注重把能领着一方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回乡创业的能人吸引到党员队伍及村组干部岗位上来。去年换届后,全县546个村(社区)新当选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了3.1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7.5%,专业致富能手占69.4%。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民主法治意识强、群众信得过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去年以来又选派年龄在35岁以下、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的132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选聘48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配硬配强了基层领导班子。
正是"班子队伍带村",支部作保障、专合组织当桥梁,舞活了增收龙头,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村建设”以来,渠县各地村级党组织领着广大群众,拧成一股绳,通过扎实苦干,抓点示范。全县新建通乡公路267公里、通村公路787公里,基本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80%的村通公路的目标。以“一池五改”为重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户办工程49772户,新建沼气池12460口,带动农民实施“五改”24248户,红层找水打井10007口,广大农村展现出了“庭院生财、房屋生辉、人际生和、环境生美”的新画卷。
人才科技引民致富
在李渡乡新渡村村民眼中,王春霖不仅是一名村支书,更是一名带领群众搞科技生产的致富带头人。上世纪九十年代,王春霖开始在村里承包土地种植苗木,建立起川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在,王春霖以川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苗木基地为龙头,通过企业带动和科技助推,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脆红李、官溪蜜柚,发展花木、无公害绿色蔬菜,村里建起了千亩花卉苗木基地、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千亩果木基地。人才科技作用的凸显,使新渡村很快旧貌换新颜,成为“三村建设”的典型示范村。
"三村建设"中,渠县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科技兴村战略,狠抓产业支撑,通过科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帮扶指导、能人科技示范等形式,引导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大规模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有效加快了全县农村科技致富步伐。科技带动了整乡整村产业突破,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该县万头优质种猪、万亩黄花、万亩优质柑桔、万亩超级稻、万亩蔬菜、万亩薯类、万亩药材、万亩花椒八大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不断拓展。全县新建“一乡一业”乡镇5个、“一村一品”村40个,新建农民专合组织6个,建成面积在5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87个。三板乡还以“全国无公害甜橙基地”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项目示范区”为基础,在当地全面规划建设“渠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坚持用科技推动发展,用人才支撑发展。该县狠抓新型农民的培育。依托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农广校、田园学校等,通过现代远程电教传播手段,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狠抓农村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仅去年共为农民培训技术40万人次。目前,全县青壮年农民中达到农业技术员水平的50%以上,涌现出3万多名掌握2门以上新产品、新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
民主法治促和谐
鹤林乡阳山村在村“两委”班子换届中,村里实行公推直选,放权给村民,选出了村民们自己的"官"。
新一届村"两委"严格执行村级重大事项听证和村民表决制,既让群众参与重大决策,又让群众参与日常事务管理。通过“一事一议”,村“两委”一班人带领群众不仅修建了一座长128米连接营渠公路的石拱桥,修通了5公里的村社公路,还通过党员群众集体集资、村民代表集中管理的办法兴办农村集中供水,使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村里还与高校合作,建立了千亩优质苹果基地,找准了增收的路子。村民王老汉高兴地说:“现在的村干部硬是做事踏实,跟群众贴心。”通过民主管理,阳山村发挥了群众主人翁的作用,建成了“三村建设”示范村,引来周边干部群众纷纷参观"取经" 。
用民主聚凝人心,用法治促进和谐。“三村建设”铺开以来,渠县在村级换届中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实现了公推直选覆盖率和党员参与率“两个100%”。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制意识,强化基层民主。健全和完善了村“两委”联席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听证等制度,坚持村官民选、村事民决、村务民管,把村“两委”工作置于党员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下,村民“四权”得到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对接群众民主政治需求,提高群众的满意程度,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今年1月27日,渠县有庆镇龙头村5组村民、老党员张启金有感于推进“三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在80岁寿辰之日,自编自印《颂三村 谢党恩》赠送给前来祝寿的乡邻亲友,以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深深感激之情。《颂三村 谢党恩》被群众广为传唱,在乡邻中形成了遵纪守法,敬老爱幼,勤劳致富,共树和谐文明新风的氛围。
(陈运英 楚昌鸿 吴涛 徐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