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头条新闻>详细内容

产村相融 渠县绘出村美民富新图景

作者:吴涛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4-19 10:04:54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穿行在初春的宕渠大地,一条条玉带般的水泥路蜿蜒于村落庭院,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连成片,一幢幢白墙灰瓦的村居民院星罗棋布,一张张幸福笑容挂在村民们充满希望的脸庞……在迈向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目标的道路上,渠县坚持以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助推新村建设,强力推进3个10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4条农房风貌塑造示范线、5大新村建设示范片、60个新村聚居示范点、7大产业示范带的产村一体化及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工程建设,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大地正演绎出一幅产村相融,村美民富的美丽画卷。

  高起点规划 打造现代农村新形态

  走进渠县报恩乡清河村天子坪综合体,一排排灰瓦白墙的“农家别墅”拔地而起,平坦的进村柏油路如一条纽带,温柔地将新村环抱,新村内文化健身、通讯、网络设施一应俱全。“房子漂亮,交通又方便,真是太好了!”在外务工的潘金玉今年春节时回到清河村,看到如今这番景色,不禁感叹。在渠县,像天子坪这样的新村聚居点已有50个。

  建设新农村,渠县始终把握两点:一是搞好统筹规划,二是将新村建设作为突破口。通过全域规划,全域实施,重点打造。继去年建成50个灾后新村聚居点之后,今年渠县启动41个乡镇60个村的5大新村示范片、60新村聚居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整体发展。

  在新村聚居点规划布局中,渠县按照“一避二让三高”和“三打破、三提高”原则,将住房和水电气路、公共设施等同步规划,实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让每一个聚居点都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如今,一批示范新村如一个个景点,点缀在渠江两岸,一排排别具川东风情的别墅新居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环抱中,呈现出一幅“房在园中,村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图景。

  突出区域特色  推进产业规模发展

  在渠南乡大山村和中滩乡宋岭村,一栋栋风貌独特、错落有致的民居周围是成片种植的柑橘园、柠檬园,标准化建设的生态养殖场分布在果园中,形成了一个“猪—沼—果—药”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片。大山村村民桑勤建正在柑橘园忙着给幼苗浇水、施肥。“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还能每月在家门口挣到1000多元工资。”说起如今的变化,桑勤建一脸喜悦。

  过去,桑勤建种水稻、红苕和玉米,一年还得花去1000多元种子、化肥和农药钱。一年到头,收入只勉强够温饱,有时就连医病的钱都没有。“这条路现在看来是走对了。”桑勤建笑着说,他家不但重新装修了房屋,家里3亩地流转给企业,每年有2000元的流转费,加上他和子女的劳务收入,现在一年全家收入超过5万元。

  按照 “新村依托产业建,产业围绕新村转”的思路,渠县突出“产村一体、互动共融”,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通过财政引导、技术支持等方式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向规模经营集中,连片推进,培育了优质粮油、优质柑桔、特色水果、特色干果、优质黄花、优质蔬菜、沿江沿河避灾季节性露地蔬菜基地等七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示范带,全面启动了3个10万头优质商品仔猪养殖基地建设和4个5万头商品肉猪基地建设,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扩大种、养殖规模。全县建成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45万亩、现代畜牧养殖小区243个。同时,广泛推行“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国家投入作为农民股金参与二次分红”和“自主经营收入+托管+认养(种)收入”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调动农民参与产村一体化建设及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去年,示范带群众人均增收突破1000元。

  综合配套  促进整体提升

  从“靠天吃饭”到“靠设施发展”,文崇镇谭坝村再也不怕旱季减产了。“新建的沟渠和设施覆盖全村所有的果园和农田,完全能够满足灌溉需求。”谭坝村党支部书记陈明兴说道。

  当初谭坝村被规划为千亩奥桃基地时,曾发出“水都没有,还示范个啥?”这样的质疑,但令陈明兴没想到的是,基地内很快具备了渠联网、路成环、旱能灌、涝能排、设施全的完备条件。

  基础配套与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同步跟进。渠县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发挥集聚放大效应。根据新村发展规划布局,高标准、快速度建设新村道路、便民道网络,加快土地整理,调整田形,为规模经营土地、产业连片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县本级计划安排6千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亿以上,带动社会投入8.3亿元,示范片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

  改善的不仅是硬件,同步提升的还有农民的思想观念、从业观念、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散步、健身,现在成了中滩乡天山新村70多户居民每天晚饭之后的“必修课”。

  “以前,我在河边单家单户的住了几十年,不要说晚上出去散步,一到晚上四周都黑灯瞎火的,出门都不方便。”村民张祥斌说。

  从蜗居到出门散步,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完全得益于渠县在新村建设中强化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结果。

  渠县在新村建设中实施“1+6”公共服务配套工程,依托村、支“两委”活动阵地,配套建设卫生站、农家书屋、便民超市、健身小广场,完善供电、供水、供气、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让新村农民享受到了优质的公共服务。

  生活环境的改变,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年元宵节期间,李渡乡狮牌村、中滩乡天山新村、渠南乡渠南社区的公共中心热闹非凡。打乒乓、下象棋,看科技书报,村民们说,现在农村的面貌,真是一天一个样!(吴涛)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