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转学”引爆家庭大战 诉前委托止纷争

渠县网APP
分享
目前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将子女留在家乡由祖辈照看的“隔代教育”已成普遍现象。然而,当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规划与祖辈的固有观念产生冲突,当父母亲情因现实分离而变得脆弱,孩子的受教育权与健康成长该如何保障?
近日,渠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特殊的监护权纠纷,为理解并化解此类矛盾提供了一个现实样本。
案情聚焦:未成年人黄小某在父母离异后由母亲黄某抚养,随后,黄某外出务工,故将黄小某委托给自己的父母在乡镇照顾。
矛盾的导火索于2024年3月被点燃。母亲黄某将11岁的黄小某从乡镇学校转到县城学校就读,希望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同年10月,外祖父母在未征得黄某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孩子转回乡镇学校。这一举动激化了潜藏的家庭矛盾。
今年新学期临近之际,关于黄小某应该在乡镇还是城区入学的问题,终于引爆了家庭大战。母亲与外祖父母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甚至多次报警。激烈的冲突导致黄小某在秋季新学年无法按期办理入学手续,一度面临辍学风险。
眼见三方亲情在争吵中降至冰点,女儿学业被耽误,无奈之下,母亲黄某只得将亲生父母告上法庭,要求明确监护权。
渠县人民法院受理后发现,此案根源在于家庭成员间长期积累的教育理念冲突与无效的沟通。一纸判决虽可明确监护归属,却更可能撕裂亲情,不仅纠纷无法得到根本解决,亦无益于孩子的长远成长。考虑到当事人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存在调解的基础。在征询各方当事人意见后,渠县人民法院依法将案件委托给渠县妇女联合会进行调解。
县妇联接受委托后,积极联合当地党委政府及社区妇联干部,先后两次开展了细致入微的调解工作。结合法院给出的调解思路和原则建议,在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耐心劝导下,三代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并达成共识:待黄小某完成2025年秋季学期学业后,综合考虑其学业情况、孩子个人意愿等因素,再协商是否转到县城读书。据此,原告黄某向本院申请撤回起诉,双方因监护权产生的纠纷得到有效缓解。
“家国同构,家事亦是天下事”。化解隔代教育矛盾,关键在于厘清祖辈辅助抚养与父母法定监护之间的权责边界,任何重大决定都需以充分沟通为前提。而一切家庭纠纷的调处,更须坚守“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核心原则,将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受教育权置于首位。
正是基于此,渠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作用,积极加强同县妇联的联动协作,不仅从源头上缓解了家庭内部矛盾纠纷,在厘清法理的同时弥合亲情,真正实现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深层守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