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油菜地里看科技(一)五良融合油菜增产又增收

渠县网APP
分享
油菜丰收又一年,金色田野铺画卷。这几天,记者走进宝城镇等地,看到连片的油菜田已全部化作金色海洋,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收割晾晒。记者观察到,从前期的油菜播种、病虫害防治,到现在的油菜收割、烘干,处处都有科技的影子。科技的助力,让油菜种植更高效、轻松。《渠县新闻》推出三集系列报道《油菜地里看科技》,今晚播出第一集《五良融合油菜增产又增收》。
在宝城镇观龙社区的1200多亩油菜示范田里,沉甸甸的油菜荚压弯了枝头,迎来了油菜的丰收季。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饱满的油菜荚被卷入收割台,脱粒、筛选、秸秆粉碎还田等工序一气呵成。

宝城镇农机手金所肖:这个收割机一个小时(收割)八九亩地(的油菜),一天十个小时,也就是收割不到100亩吧。
油菜丰收机收忙,乡村奏响“致富曲”。今年,当地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抗病性强、出油率高的优质品种的同时,实施“智慧农业”项目,通过无人机植保、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实现田间管理精准化。

宝城镇观龙社区种植大户袁雪东:今年高标准农田种的油菜,还是比较好,品种也好,结荚率高,颗粒饱满,初步估算在(每亩)350到380斤,跟去年相比的话,每亩要增产30斤左右。
增产还要增收。当地在良种先行、科技护航的同时,还进行政策助力,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耕地补贴等惠农政策,机收率提升至80%,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确保颗粒归仓。

宝城镇观龙社区种植大户袁雪东:如果是用人工收割的话,要130元一亩;如果是用机械收割,就只需要80(元一亩),我一亩就要少花50元钱,我1200多亩,就要少花五六万块钱。
宝城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邵小波:今年,我们对油菜种植大户,首先给他们(提供)了优良品种的选择,其次是我们全程对油菜种植大户的技术进行全面指导,统一防虫,机械的收割,给他们带来了实在的经济效益,也给他们后面种植水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一头连着农民钱袋子,一头连着百姓油瓶子。我县紧扣“稳粮扩油”目标,通过政策惠农、科技强农、产业富农组合拳,推动油菜产业提质增效,既让农户种得好、卖得俏,也为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贡献地方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