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发展微访谈】 城坝遗址:寻觅宕渠之源 感受历史深邃(上)
渠县网APP
分享
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土溪镇之渠江东岸。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川东地区目前尚存的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晚期巴文化遗址。今天的《文化传承发展微访谈》系列节目,咱们一起来了解那神秘的巴文化核心大遗址, 感受巴文化悠久的历史底蕴。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文化传承发展微访谈,我是主持人雅露,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城坝遗址考古现场队负责人张兵圆,城坝遗址有着独特的文化历史价值,今天的节目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坝遗址的世界,张队长首先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城坝遗址的一个基本情况。
城坝遗址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您能详细讲下城坝遗址的考古工作经过吗?
城坝遗址考古现场队负责人 张兵圆:城坝遗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至今,已经过去了40多年。80年代的时候,当地文管所在本地征集到巴蜀时期的青铜器,之后当地文管所和重庆市博物馆先后80年代和90年代,对城坝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的工作。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城坝遗址的津关区,发掘点就是现在津关区的南侧区域,进行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初步明确了遗址的文化堆积情况,并清理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土坑墓和木椁墓共4座,基本弄清遗址的堆积分布情况,并且发现了郭家台城址区城墙的分布情况。2014年以来,省考古研究院对遗址展开了连续十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基本弄清了整个 遗址宏观的功能分区、年代序列、文化面貌。战国时期巴文化墓葬主要分布于渠江沿岸,汉代时期遗存扩展到遗址内侧的二三级阶地上,这一块分布了汉晋宕渠城址、汉晋津关、汉晋冶炼区、窑址区、等功能分区。今年我们的考古工作主要围绕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的课题要求,开展为期三年的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这是目前城坝遗址考古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那么城坝遗址目前的一个发掘进度,目前发掘面积大概占遗址总面积有多少?出土了又有多少的文物呢?
城坝遗址考古现场队负责人 张兵圆:关于城坝遗址的发掘进度,自2014年以来,经过10年考古发掘工作,目前累计发掘面积约6500平方米,这与城坝遗址总面积约500万平方米的遗址面积相比,目前开展工作的区域仍然比较有限,仅占到遗址的千分之一点三。虽然目前为止,遗址大的格局比较清楚,但围绕遗址核心遗存如目前比较重视的巴文化遗存、汉城、汉简仍然有大量空白需要去探索,这也是未来我们工作的重点。城坝遗址截至目前出土文物约3000件,年代从距今一万年旧新过渡阶段的石器、到战国汉晋时期的陶、石、铜、铁、金、银器还有竹简等各类器物,此外还包括了数以万计的陶器瓦件等残片,遗址里面也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还有植物样本,体现出年代跨度大、遗存类型丰富和贵重性遗存比较多的特点,这些遗物为复原这一时期城坝遗址社会生产生活图景提供了重要材料。
作为普通民众来说,大家可能关注城坝数十年的考古发掘成果,可以还原哪些古代社会面貌呢?
城坝遗址考古现场队负责人 张兵圆: 经过近些年的发掘,我们大致了解到,战国时期,本地的巴人应该是临河活动,目前只发现墓葬,巴文化聚落乃至文献记载中看到的“賨都”是我们未来开展工作的重心之一。汉初置巴郡本地设宕渠县,在遗址的二级阶地上筑起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近方形的城址,根据我们目前的发掘成果来看,我们推测城内仍以驻军和衙署为主,另外可能存在小规模的手工业产生。两汉时期宕渠人的交通主要依靠水路,渠江蜿蜒而过,西汉中晚期,当时的地方政府正式在遗址北侧临江区域建立津关管理渠江上下游的人员和商贸的税赋,在津关发现的户籍、薄书原书等汉简再现了这一时期的人群流动和交往的场景。汉代时期这里的民众饮食结构比较复杂,一方面农业比较发达,老百姓主要吃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米,这和我们今天习惯性认为南方以稻作农业为主有偏差,我们曾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农具像铁锸、铁镰等和用作作物加工的石臼、石杵、石磨盘等工具。除了农业之外,宕渠人临水而居,鱼类应该是他们肉食的主要来源之一,在遗址里面我们发现大量用于捕鱼汉代的网坠文物。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宕渠城的手工业生产很发达,包括有用作烧造陶器和砖瓦的窑址、用作矿物、墨料加工的研磨作坊,更重要的是在遗址北侧的津关区和冶炼区先后发现用于铜器和铁器冶铸的冶金遗存像是锻炉、鼓风管、炼渣、锻片等,尤其是东汉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有力的推动了汉代宕渠城社会生产的发展。从农业的发展到居住类石质建筑的修筑再到后来两晋时期本地崖墓的兴起,都离不开冶炼技术应用。可以说,铁器的生产和应用伴随汉代中央政权对本地政治经济文化整合的始终,并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在文化传承方面,目前我们做了哪些努力呢?有没有什么样的一个举措?
城坝遗址考古现场队负责人 张兵圆 :近年来,我们立足于大遗址考古和保护传承的工作目标,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推动城坝遗址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一是立足城坝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求,我们加强主动发掘的课题意识,围绕巴文化、汉城、汉简、宕渠铁官等遗址核心遗存展开发掘工作,理清遗址发展脉络,出土旧新石器、战国、两汉魏晋珍贵文物,为遗址博物馆的馆藏和展陈奠了定重要实物资料;第二是加强基础资料整理和研究,2024年以来,我们按照考古中国课题要求,开展为期三年的资料整理工作,相信伴随未来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对遗址和遗址背后反映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会更加深入全面。第三我们很重视公众考古工作,先后联合四川博物院、渠县历史博物馆、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等多家兄弟单位举办巴文化和出土文物特展,通过展览这种方式拉近公众和城坝遗址的距离,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文博节日,连续数年联合地方开展专题遗产日活动,举办的系列遗址参观、小小考古家模拟考古、拓片游戏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和当地民众感受考古的魅力,在一砖一瓦间身临其境体悟古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他们的思想精神文化观念。
最后,作为一位考古工作者,展望未来,您对城坝遗址的研究和文化传承有怎样的期待呢?
城坝遗址考古现场队负责人 张兵圆:我们身处考古行业,近些年来切身感受到国家对文物考古行业定位要求的转变,这种转变也影响到行业的发展。考古学正在从一种行业、一种学科向积极融入国家社会文化建设在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一线考古工作者,既要能甘坐冷板凳,踏实做好基础研究,也要能响应时代呼唤,投身到遗址价值阐释和传承宣传中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民众讲好四川考古的故事。同时,也期待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早日建成,实现考古遗址和达州文旅发展的双向奔赴。
好的,非常感谢张队长给我们今天带来了非常精彩的讲解,那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也对城坝遗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它的文化传承有了一定的思考,那在下期的节目当中,我们将继续给大家探讨如何传承和保护我的城坝遗址,那今天的节目,就给大家告一段落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