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渠县天星街道滨江社区—— 构建“家的三次方”体系 融洽邻里亲情
渠县网APP
分享
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区。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渠县天星街道滨江社区面积0.8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680人,常住人口11200余人。社区既有原住居民,也有很多外地购房户,如何提升新老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建立团结互助的社区关系?滨江社区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多元共治 探索“家的三次方”体系
走进滨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首先会被墙上“新故乡 在滨江”几个大字吸引。为何是“新故乡”?滨江社区党委书记陈英给出了答案。
“滨江社区属于完全的新型城镇社区,都是新建的商住小区。居住人群多来自全县的购房户,构成人员复杂,基层治理面临的困难很多。针对促进新老居民融入社区,重构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解决社区多元共治的难题,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工作,社企民融合发展等核心问题,县委书记、滨江社区‘第一书记’王飞虎将社区定位为‘新故乡 在滨江’,我们按照这个主题探索以家为中心的工作服务理念和方法。”陈英说。
2020年8月,渠县推行县级领导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制度以来,滨江社区以“强组织、建空间、聚资源、塑文化、促共治”为抓手,聚合“家庭资源”、营造“家庭空间”、做优“家庭服务”,构建“家的三次方”党群服务体系,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厘米”。
滨江社区以省城乡社区治理试点为契机,实施“便民服务型”社区试点,通过行政、市场、社团“三方汇聚”丰富“家庭资源”,街区、社区、小区“三区建设”营造“家庭空间”,便民化行政服务、低偿性商业服务和慈善性公益服务“三类服务”增强“家庭归属”,打造人文内涵丰富、社企民融合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幸福的“新滨江”,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创新服务 打造亲民化空间
走进滨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最显眼的位置是圆桌、椅子和书柜组成的临时休息驿站;办公区传统的办事窗口和柜台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异形的长桌,居民办事可与工作人员近距离交流;社区工作流程和代办事项以活页的形式立在办事区,相关政策、工作流程一目了然。
“我们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亲民化改造,实现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除了必要的办公空间,剩下的空间都可以向辖区居民免费开放。”陈英说。
党群服务中心还设置了共享工具柜、共享玩具箱、共享书屋等共享角落,开辟会客访友、休闲娱乐、学习阅读、儿童玩乐等活动空间;党群服务中心外的活动广场配套设置了健身器材、休闲座椅并建有绿化景观。同时,社区联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爱心商家、物业、社会组织等建设小区红色邻里中心2个、共享空间6个、“汇渠小屋”1个。
在滨江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里,汇集了9个小区、5个党支部、177个商家,每个小区还设有红色邻里中心、共享空间等。便民服务实现了社区、小区、红色邻里中心和商业街区空间全覆盖,“一中心多驿站”内基本实现30分钟应急圈、15分钟党群便民服务圈和5分钟共享圈,消除了“空白点”,织密了“服务网”。
共建共享 居民亲如一家
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除了渠县的农特产品,一处摆放“共享药品”的格子里,放有板蓝根、止痛药、夏桑菊颗粒等十来种药物。
“有些居民的家中有多余的药品,我们就在小区群里号召大家‘共享药品’,方便邻里用药。”陈英说,“大家虽然住在一个社区,但是彼此可能并不熟悉,‘共享药品’不仅让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也让邻里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
号召发出后,社区居民吴绍忠将家里多余的药物装了满满一袋送到社区,“家里一直有常备药,又有多余的,就想捐出来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走进儿童之家,老师正带领孩子和家长进行亲子互动游戏。儿童之家的窗户上贴着充满想象力的图画,书架上放满有趣的绘本,一旁摆放着游乐的滑梯和小木马,经过此处便让人心生童趣。“孩子天天就想往这儿跑,儿童之家已经成了孩子成长的快乐驿站!”社区居民唐萍说。
“家长买菜、办事不方便带孩子,就可以把孩子放在这里,社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都会帮忙照看。社区里的幼儿园老师也是儿童之家的志愿者,她们按照排班每天来这里带孩子们唱歌、跳舞。我们还会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公益活动、慰问活动,增强居民参与意识,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陈英说。
辖区的企事业单位和商家,还成立了滨江社区“家园共建慈善微基金会”,选聘爱心商家“名誉主任”带动所有商家共同为辖区居民提供暖心的服务。“现在走到滨江社区,累了可以歇脚,渴了有水喝,人人都献一份爱心,共建共享美好滨江。”陈英说。
同时,滨江社区还通过社工机构培育了18个社会组织,有人才志愿服务队、巧姐家政队、财贸舞蹈队等,通过开设“星光课堂”,开展“春节送温暖”慰问、“春暖龙抬头”爱心理发、“义诊进小区”、“欢乐闹元宵”、“佳邻·家亲”植树节、“社区小剧场”“关爱残疾儿童”等活动,实现公益服务普惠性,全力建设有爱心、有温度的品质社区,增强了辖区居民归属感、幸福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