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看渠县>详细内容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刊发王飞虎署名文章:以民之所忧所盼所愿促宕渠高质量发展

作者:人民日报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10-20 17:51:21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中央重点理论网站 人民日报社主管

编 者 按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渠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如何做好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大县当有大作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渠县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顺民之所愿,补齐民生短板,壮大农业产业,强化基层治理,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加速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人民论坛关注高质量发展的渠县密码,在党的二十大会议期间,10月17日发表中共渠县县委书记王飞虎署名文章《以民之所忧所盼所愿促宕渠高质量发展》。

以民之所忧所盼所愿促宕渠高质量发展


中共渠县县委书记  王飞虎


     行政区划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对释放公共空间资源、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减轻乡镇财政压力、提升综合服务效能具有重要作用。扎实推进两项改革后,渠县极大释放了空间资源、行政资源和组织资源,重塑区域经济发展版图,持续夯实民生基础、做优特色产业、提升治理能力。全县乡级政区已从60个减少到37个,减幅38.3%,打造3个经济副中心,培育重点镇、特色镇10个;村(社区)从568个减少到415个,减幅26.94%,村(社区)平均面积从3.55平方公里增加到4.86平方公里。为做好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渠县立足基层群众所忧、所盼、所愿,着力优布局、打基础、补短板、建机制,大力推改革抓创新,构建“一核六区八支点”片区发展格局,不断夯实民生基础、做优特色产业、提升治理能力,推动两项改革释放新动能、见到新成效。

念民之所“忧”,补齐民生短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渠县通过片区寄宿制学校先行示范区建设、县域医共体改革、“1633”养老服务创新、“公铁水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等改革创新举措,推进片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品质化、便捷化。

     学有优教。统筹规划建设10个农村教育区域中心示范区,开展寄宿制教学改革,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实施环境优化、名师帮教、定制交通三大提升工程,打造一批城区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示范区学校。对示范区试点学校寄宿制学生给予交通补助、生活补助、住宿补助“三大补贴”,切实减轻农村家庭教育支出压力。

     病有良医。一是资源配置更集约。依托县医院和中医院资源,打造“2+12”紧密型医共体,聘请专家本地坐诊教学,提升全县医疗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二是管理机制更顺畅。以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抓手,12个片区医院按照“1+N”模式组建管理,片区其他建制乡镇卫生院实现“七统一”管理,完善县乡两级医院联动诊疗制度,推动医疗资源高效利用。三是服务水平更高效。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达到65%以上,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片区,手术不出县域”。

     老有颐养。立足“一核六区八支点”,创造性推行“1633”养老服务模式,品质化打造“医教养”综合体和全域养老高地。一是党建引领更有力。坚持党建引领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建成宕渠e时代智慧虚拟养老院,构建覆盖全域惠及23万城乡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网。二是服务功能更完善。建成渠县医教养产业园,规划打造6个“医教养”综合体,形成社区、居家、机构养老融合服务圈“三圈融合”。三是服务格局更立体。以“政府兜底—民办公助—全面市场化运营”为发展思路,6个片区“医教养”综合体联动辐射57个养老机构、112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15个村级养老互助点,构建“养托医、医助养、寓教于乐”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行有畅路。始终把发展“大交通”作为“五大主攻方向”之首,构建“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交通网。一是顶层设计更科学。按照“一环、两航、三高、四铁、五干线、六连接,30分钟交通圈”综合交通布局,打造市域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二是村镇交通更顺畅。聚焦新型城镇化,规划启动重要场镇直连直通和县乡村公路新改建两大项目,建成村畅通工程29.5公里,打造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13.1公里,实现符合条件的建制村通车率100%。三是个性化交通更便捷。推进城镇、乡镇、产业全面互联互通,聚焦“交通+产业+文旅”,规划建设5条幸福美丽乡村旅游产业路共计45公里,不断完善枢纽功能布局。


行民之所“盼”、产业发展创新升级


     渠县积极回应群众期盼,直面工业不壮、农业不强、服务业不优等痛难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建设高质量特色产业体系为抓手,全面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星,高标准建设省级经开区,全面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招商引资量与质,为渠县产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主动融入成渝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构建“2+N”现代农业体系,打造川渝优质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当好成渝“米袋子”“菜篮子”“肉铺子”。一是坚持产业发展“量”为先。牢树“流域、轴线”经济理念,规划建设3个流域示范带、6个轴线示范带。建成高标准农田63.4万亩,粮食产量达66.1万吨,实现“十五连增”,8获省政府粮食“丰收杯”。年出栏生猪101.5万头,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培育壮大24个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坚持产业腾飞“质”为重。做强200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41家,引进涉农“三类500强”企业4家。三是坚持产业融合“名”为要。坚持农旅融合,发展“黄花+”“竹林+”等乡村旅游项目,打响“渠县黄花”“渠县蜂糖李”“賨前味”区域品牌,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2个。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一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县级领导+部门单位+乡镇党委+村社支部”四级帮扶机制,推行“三帮三带”模式,累计发放财政补贴资金3100万元。二是推动集体经济整合优化。投资1亿元,组建渠县农兴集体经济发展公司,集中经营管理全县266个村集体资源。开展镇村公有闲置资产盘活行动,累计为55家国企注入资金29.65亿元、注入资产130.44亿元。三是走集体经济品牌发展之路。采取“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黄花种植、生猪养殖等特色种养项目7个,辐射带动2.5万名群众依托务工、分红等方式实现人均增收4730元。

     加快建设产业园区。一是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按照“一区多园”架构运行,渠县经开区已建成5.1平方公里,培育轻纺服饰、李渡竹林浆纸、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智能装备制造、智能家居、数字经济产业园六大“园中园”,争创省级高新区。二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电气路网“多网同织”,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园区承载能力。累计投入资金近60亿元,新建道路15公里,建成供水站2座、变电站1座、污水处理厂1座,大力降低生产要素成本。三是配套服务更齐全。加快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33万平方米,新开设金融服务网点2家、医疗机构1家、公交线路3条,大幅提升了园区配套能力,经开区实现年总产值358亿元,同比增长21%。

     全力推进乡村车间建设。以村级闲置资产再利用和小微产业园发展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车间建设。一是发展模式科学化。渠县采取“企业+乡村车间+农户”的模式,着力培育和发展乡村车间,全力支持村企深度合作,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实现顾家、赚钱两不误。二是群众增收多元化。名展服饰制衣、乐仕达电子等各类产业车间能满足不同工种就业,让群众“在家就能把钱挣”。三是配套服务多样化。将乡村车间的选址安排在场镇、村(社区)聚居点等交通便利、人员集中地区,与医疗、教育、生产、生活形成配套服务。

     全面推进招商引资。一是高度重视,有效实施。以“无链建链,缺链补齐,现链做强”为原则,成立以县级领导为链长的产业链招商组15个,设立招商专员,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实现招商目标。二是落实责任,有序推进。链长对产业链招商工作负总责,专人负责“链长制”招商工作,按照“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核”的方式推进招商工作。三是突出重点,紧盯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产业转移势态,瞄准“3类500强”企业。经过3年努力,共计签约项目143个,签约总金额1226.7亿元,心里程、中顺洁柔等重大项目落户渠县,“3类500强”企业增至15家。

渠县“中国西部轻纺服饰产业城”

创民之所“愿”,基层治理智慧高效


     针对楼栋管理不力、网格化服务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务服务效率低、公共事务不够透明等问题,坚持“以民之所愿,为施政之所向”的原则,通过建立楼长制、创建“五红”小区、建设共享空间、推进服务与治理相互融合、加强网格化管理等措施,全面推进基层治理高效化、规范化、亲民化、智慧化建设。

     楼长制度成效初显。积极探索“党员+”基层治理模式,大力推行“党员干部当楼长”,完善基层管理体制机制。一是队伍建设更完备。建立“先锋楼长”信息库,从机关干部退休职工、社会组织负责人中择优选任776名先锋楼长,有效联络城市小区8149名党员,服务15万余社区居民。二是事务决策更民主。通过楼长制引导居民共同关注楼栋问题,共同决策楼栋事务,开设事务公开栏和意见征求栏,由楼长定期公开事务,收集汇总意见,大大提升了群众参与度。三是居民思想更团结。由楼长带头组织群众性活动,发挥基层党员模范作用,有效凝聚居民的感情认同、心理认同和地域认同,打造生活利益共同体。

     “五红”小区扎实推进。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开展“红色阵地、红色楼栋、红色细胞、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五红”小区建设。一是党建引领更高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基层治理高效有序。二是制度建设更规范。健全完善居民公约、物业管理规定等自治制度,搭建“居民说事会”“院坝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议事协商红色平台,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三是民生建设更优质。“五红”小区以民生实事为中心,2021年全年累计化解各类问题事项1600余件。

     共建共享释放活力。一是激活共享思维。通过农民夜校等平台树立和传播共建共享思维理念,村(社区)干部带头讲解共享含义、做法及意义,有效激发了党群干部的思维创新。二是盘活闲置资源。充分利用闲置房屋、工具等资源,打造“共享小屋”,开展工具共享和“好物漂流”,鼓励群众将闲置物品放到共享空间,提升资源利用率。三是用活共享制度。创新建立信用“红黑榜”制度,规范、高效推动共建共享理念的落实。目前,全县已建成共享空间275个。

     双融双促实效突出。坚持精耕细作、久久为功,推动县政务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双向融合、提升实效。一是系统化完善大格局。综合集成四川省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四川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系统,推进县级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双中心”深度融合运行,打造新型社会治理综合体。二是智能化布局新设备。升级改造“天网”高清摄像头2000余个、“雪亮”工程高清监控探头4360个、“慧眼”工程11312套,实现治理和科技双管齐下。三是科学化提升软实力。县、镇、村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网格员、矛盾调解员、基层法律顾问等,做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做强治理的最后一步棋。

     网格服务提质增效。一是体系建设全面化。以居民小区、商圈等为单位,坚持“多网合一、全域覆盖”原则,建立专属网格169个,实行“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义务信息员”制度,打造专业化网格队伍。二是运行管理智能化。成立网格服务公司,运用市场化手段,构建“全面感知、快速传递、积极响应”服务管理系统,不断提升网格服务管理专精度。三是服务成效突出化。积极发挥网格作用,全面推行“网格+”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分类化研判处理社区居民急难愁盼事项,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渠县中滩镇(李成渠摄)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