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看渠县>详细内容

渠县文庙

作者:肖仁杰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03-24 17:02:38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渠县文庙,开篇之初最想写下的是这一句:渠县文庙是目前川东北境内唯一留存的古建筑群落。由于众所周知或不知的原因,我国境内众多地面古老遗存在历史的洪流中几被冲刷殆尽,渠县文庙在那苦难的岁月中,因是几家文化单位的职工宿舍,才幸免于难。历史多多少少私恩于宕渠之地,唯一之古建筑群落,唯一之汉阙群落,也因幸运保留下来。

渠县文庙俯瞰图

  公元前479年,孔子故去,次年鲁哀公于孔子旧宅立庙,庙内藏孔子衣冠琴书,岁时祭祀,至汉200余年不绝,这是中国历史上文庙的开端。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亲至曲阜祭祀孔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祭孔的帝王,文庙开始了自家庙向国庙转变的步伐。公元489年,北魏孝文帝于今山西大同修建了第一座曲阜家庙之外祭祀孔子的“先圣庙”,开始了国家行为的修建文庙。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下诏天下学皆立孔子庙,尊孔子为“先圣”,全国范围内的因庙立学或因学立庙由此开始。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改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武宗大德十一年(公元1308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各地修建文庙蔚然成风。清朝是修建文庙的鼎盛时期,自康熙至宣统九任帝王,每任登基前都要至北京国子监辟雍讲学一次,大成殿书匾一方,并要求各地文庙效仿摹制,至清末全国共建文庙1560余处。

  文庙自春秋时期发端,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最先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后成为融祭祀与官学为一体的场所,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2000余年一直未变,既是古代读书人的终极追求,也是现今中国记忆核心部分。文庙祭孔与官学一体,为各个朝代提供了思想最为稳定的中产阶级,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不为过。无论它是儒学载体,还是中国官学的实体,它都是中国人文思想的核心之处,是国人行为规范及道德评定的源头。它所代表的、所想表达的其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及灵魂,不可剥离。

  渠县文庙北宋始修,元、明几毁几建,现存文庙始建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至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成现在之规模,历康、雍、乾、嘉四帝,共计158年之久,为三进四合院院落式建筑。河南郾城人雷鸣鲁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渠县知县,《渠县志》记其任时“献贼乱后,官民寨居,君督修城邑,四民安业”。百废待兴极切合当时环境,雷鸣鲁在任六年,修城垣、城隍庙、文庙等城市刚需。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在雷鸣鲁的倡导下,他本人出银三十两,乡绅、官员共集银二百四十两,始建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继任知县芜湖人刘梦饶完备雷鸣鲁所建大成殿时,继建两庑及崇圣祠。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知县尹诰修明伦堂,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知县徐兆麟建忠孝节义祠,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知县李云绣建尊经阁,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知县赵立忠修泮池,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知县张鸣彝修宫墙及棂星门牌坊,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知县黄之澜依旧制再补修完备,渠县文庙终成现在之规模。此外,还有康熙朝知县孙叔诒、侯承序,乾隆朝知县肖宏,嘉庆朝典史陶泳都对文庙进行过补修。终清一朝,完备文庙建制、修缮文庙是各任知县的首要任务,亦可知对孔子的祭祀、对官学的重视已是政府的日常政务。

  文庙的修建是官府行为,文庙的建制是国家规定,文庙的祭祀是政务之一,文庙是县、府、州学及国子监所在地,这些都决定了文庙的作用与地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只能是出身各级官学的生员,这更是将文庙的作用、地位发挥到极致。从千里之外的朝堂到房前的田间陌头,文庙成为二者之间的联系人及维系者,文庙也就有了它无与伦比的群众基础,更有了它无可比较的上层建筑。现实与理想有时就是一张纸,捅捅就破了。放下裤脚,擦干汗水,重整衣裳,去吧,去文庙进入官学,去祭拜孔子,去学习传承儒家思想,去科举入仕,理想就成了现实。

  目前,全国现存文庙400余处,不足清末1560余处文庙的零头,这既是历史原因造成,也是儒家思想去统治地位的反映。四川现存文庙44处,保存完好的6处,分别是德阳文庙、犍为文庙、富顺文庙、名山文庙、资中文庙、渠县文庙。6处文庙各有特点,德阳文庙“崇宏壮丽”,“为全蜀冠”;富顺文庙蕴育了富顺238位进士、807位举人、863位贡生,成就富顺“才子之乡”之名;犍为文庙大成殿飞角三重檐建筑形式全国独一;资中文庙照壁、孔子站像、孔子牌位谓之“三绝”;名山文庙庙在校内,庙校合一;渠县文庙依山取势,巍巍庄严,棂星门牌坊为“蜀中牌坊之首”。文庙的建筑布局、建筑本体、建筑构件,以及附着于建筑的砖、木、石雕等无不蕴含着孔子的思想,体现着儒家的礼与仁。处于这样的红墙绿瓦间,浮躁自然而然下沉于心,再想想人生之大事唯生死尔,便没有过不去的坎,心态自然平和。文庙于此既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与地标,更是人们心灵的休憩场所。文庙于此虽不再具现国家意志,但其蕴含的民族精神却永远存在。

  渠县文庙依山就势,宫墙、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在弯曲的轴线上依次登山,泮池中桥独占鳌头的座龙、棂星门的冲天蟠龙、大成殿月台拐子龙及龙形脊饰也依次登山,于是在大成殿远眺望去的渠江,自然胸中有沟壑,便有了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激昂。如今古建筑依旧,但远近高低的现代建筑遮挡了可远眺的视线,以至胸中块垒不能尽去,多少有些遗憾。如今红墙绿瓦依旧,但四周惨白的水泥平顶楼房不能夺其一丝风采,多少又有些幸运。于是又回到开篇那一句“渠县文庙是目前川东北境内唯一留存的古建筑群落”,渠县人以敬畏天地、世人的谦恭之心,于艰难岁月、不可阻遏的时代浪潮中,保留了一处古建筑群落,保留了儒家思想传承之地,保留了我们心中的一处柔软,故以此文记之。

  本文载于《达州日报》,2022年3月4日第6版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