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一枚火柴小“火花”方寸之间藏故事
渠县网APP
分享
火花最初仅作为火柴的商标用于火柴的流通,岁月流逝,火花早已突破了商标这一概念,其图案设计的选材也随之扩大,包罗万象,顺理成章地有人就想把它们收集起来以供赏玩,就这样世上多了一种收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火柴虽已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对渠县火柴厂的感情,不少人收藏“火花”,就是因为火柴盒上的图案,描绘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保留着一段段历史记忆。
有人查看网络平台发现,6张四川省地方国营渠县三汇火柴厂的“火花”,标价达800元。
1910年,广安人夏子明在三汇北坝创办三益火柴厂,厂址在原徐家祠堂旁,常年雇用约100名工人,使用从德、英等国进口的黄磷、胶等材料,手工生产大花牌黄磷火柴(时称为洋火),年产火柴600箱,864万盒。一箱火柴以12进制的英制计算单位为1200打,1打12小盒,共14400小盒火柴,时为四川省内37家大型火柴厂之一。除供应渠县外,还销往广安、营山、绥定(达县)、巴中、大竹等地。
三益火柴厂后来曾数度更换业主,随之改厂名为广济、民丰、久泰。1930年,申请注册丹凤牌火柴。抗战时期,广安人夏绍成、夏伯阳来三汇,接手原三益火柴厂,继续生产黄磷火柴。
1950年3月,三汇商民廖聘之、秦建侯两人集资7000元在三益火柴厂旧址,组建渠县民生火柴厂生产火柴,后因原辅材料供应不足,一年后停产。1952年,渠县有关部门利用该厂厂房,建地方国营渠县酒厂,渠县城关镇设分厂。1959年9月,渠县有关部门投资,并利用原民生火柴厂部分设备,迁至时为汇南公社的李家祠堂,恢复生产,改称为地方国营渠县火柴厂。1960年3月投产,到1985年已达到年产火柴15万件。因地名而来的“三汇火柴”,除满足本地区市场供应外,还远销内蒙古、青海、新疆、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区。(邓坤 袁城霖)
附链接: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00527/236556.shtml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