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看渠县>详细内容

人民网:35年坚守 乡村教师为山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作者:杨东 简朝龙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9-09-10 10:52:39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华蓥山下,高云山上,在一座白墙青瓦的四合院里,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耀眼。每当晨曦初露,这里便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在幽静的山区格外动听……

  这里是渠县琅琊镇高云村小学,今年55岁的邓礼映是目前学校唯一的老师,从执教第一天算起,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35年。

  35年,他走的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35年,他想的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35年,他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35年,他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是教好大山里的每一个孩子。35年来,从这所不起眼的山区村小,已走出了150多名大学生。

  我们都走了,孩子们怎么办

  高云村,与大竹县清水镇接壤,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们都喊那里“高云山上”。

  1984年,邓礼映第一次走上讲台。那年,他20岁。

  走出大山,是高云村人世世代代的梦想。作为全村当时的佼佼者,邓礼映的选择让人十分意外。

  破旧的学校、代民师的头衔、每月20元不到的工资……不少人认为,他在高云村肯定待不长。

  事实上,当时的山区教育,何其艰辛!一个老师包一个班,门门课程都得自己教。工作累、条件差、工资少,往往是派的老师前脚刚去,后脚便走……

  目睹此景,邓礼映也曾动摇过。可是,这些山里的孩子怎么办?他偷偷地抹了一把泪,决定扎下来,先带出一届毕业生再说。

  无奈迫于生计,1990年春节,邓礼映随同乡一起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很快找到了一个仓管的职位,月薪300多。而彼时,家里的代课工资每月仅60元。可是,五倍的薪酬并没有让邓礼映欣喜。夜深人静时,学校里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一双双渴望的大眼睛总会在他的脑海里浮现……

  抵不住思念,挡不住煎熬。三天后,他毅然辞掉工作,结束了此生唯一的一次“下海”之旅。

  后来,知晓情况的亲友都责怪他,问他图啥呀?他笑笑说,舍不得孩子们,我们都走了,孩子们怎么办!

  1998年6月,邓礼映考入万源师范学校民师班。2000年转正后,他本可以选择留在条件更好的中心校,但他没有!他二话没说,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高云村。

  2012年,随着生源减少,代课教师清退,高云村小只剩下邓礼映一名教师和三十几个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不得不采取一班多级复式教学模式,邓礼映的教学任务自此变得更加艰巨……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这些年来,有三十多位教师在高云村小和邓礼映成为同事,并先后离开。谁知只有他坚守如初,一干就是35年。

  你就是我们的“爸爸”

  几十年来,邓礼映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不抛弃、不放弃,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成才”的初心;几十年来,邓礼映用自己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得到了村民和学生的高度赞誉。

  一个教师,十二个孩子。现在的高云村小,最小的学生只有3岁,所以邓礼映既是教师又是保姆,给学生擦鼻涕,扶着学生上厕所……大事小事,他都要操心。

  14岁的学生毛必章,存在智力障碍。其母亲离家出走多年,父亲也一直在外打工,与八十多岁多病的爷爷一起生活。当初,邓礼映建议把孩子送到县特殊学校就读,但毛必章爷爷非要在邓礼映手下就读,还说如果不收,孩子就只能辍学了。在老人的恳求下,邓礼映收下了这名特殊的学生。

  可智障儿童的教育并非易事。毛必章刚到学校,不会上厕所,不会拿笔,就连说话都含糊不清……在这名特殊的学生面前,邓礼映穷尽了一切办法,还自学了手语,一边说一边比比划划,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辛勤付出最终创造了奇迹!今年3月4日上午,当邓礼映正在给二年级学生上课时,毛必章突然跑上讲台,把他往教室外面拉。急得满脸通红的他,嘴里清晰地蹦出了“老……师……”两个字,原来是外面来了一批志愿者,到学校看望他们。

  九年了,他终于会喊“老师”了!那一刻,邓礼映情不自禁地落下了泪水……如今,毛必章已学会了数数、写字、做游戏,脸上也时常挂着自信的微笑。

  其实,在很多学生眼中,邓礼映既是老师,也是“父亲”。

  现读高二的奉宇航,小学时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邓礼映便主动把他接到了自己家,每天带着他一同上学、放学,六年时间,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潜移默化中,奉宇航逐渐把邓礼映一家当成了亲人,硬要改口叫他“爸爸”,还曾悄悄把作业本上的名字改为:“邓东方”。

  邓礼映的妻子聂琼透露,这些年,先后有20多个学生在他家寄宿,时间长了,孩子们都自发地叫他们“爸爸”“妈妈”。分开后,这些孩子还自发地建了个微信家人群。节日里,夫妻俩会接到很多“孩子”的问候电话和短信,加上自家三个子女,要是不看号码呀,还真难听出来是哪个呢!

  在高云一天,我就会干好自己的事

  站在高云小学,远眺即是茫茫大山。从学校出门向南,翻过一座小山坡,步行十多分钟,就是邓礼映的家。三间瓦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屋里布置有序,虽简陋却温馨。

  “家里的房子虽没有新修的学校漂亮,但却藏着我最爱的‘宝贝’呢!”提及宝贝,邓礼映一脸自豪,又略显神秘。

  原来,那是一大叠奖状和荣誉证书。

  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村主任教师……邓礼映也记不清这些年,自己拿过多少奖、得过多少表扬了,但最骄傲的是:2013年、2014年先后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教师”。

  证书的背后,谁能想到,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出高云村小大门右侧,不远处有条小河沟,每遇大雨,河水便会暴涨。到了上学时,为了学生的安全,邓礼映和同事就会来这里背孩子过河,最多时有学生300多人,其中一半人要经过这条河沟。每次背完学生,老师们就会累得汗流浃背。到后来,老师少了,再到后来,剩下他一个人,但雨天背学生过河的工作从未停歇。

  今年46岁的村民邓礼琼说,她一家三代在邓老师手下读书,邓老师不仅背过她婆孙三代,全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邓老师都背过……

  白天上课、备课、批改作业,一丝不苟。晚上回到家里,邓礼映还是停不下来。因为,除了教书,他还有一项“工作”,那就是帮村里人安装、调试电视信号接收器(俗称锅盖)。由于是免费帮忙,所以找他的人特别多。

  有时候,别人硬要塞钱给他,他会怒色道,乡里乡亲的,帮点小忙不算啥,一杯茶、一盅酒、一碗面还行,给钱,就太见外了!

  有人问,“邓老师,教书那么累,还要帮大伙干这干那,不累吗?”他说,工作总有累的时候,但一想到大家需要我,即使再累,只要在高云一天,我还跑得动,就会干好自己的事!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35年坚守,邓礼映凭着执著和信念,为高云的山区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从这里,已先后走出了150多名大学生。(杨东 简朝龙)

附链接:http://sc.people.com.cn/n2/2019/0908/c393657-33334104.html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