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看渠县>详细内容

达州日报:春潮涌动宕渠兴

作者:桂爽 杨东 廖亚飞 来源:达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8-12-20 15:34:29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渠江三桥”连东城
  渠县工业园区
  群众幸福指数高
  賨人谷景区
  三汇彩亭
  文化惠民演出
  岩峰镇回龙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貌
  农业机械化
  碧瑶庄园
  南大梁高速公路渠县互通
  忙碌的制衣车间
  渠城风貌
 
  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一边是现代农业的悄然变革和宕渠文化的静静沉淀,动静相生,让“悠然渠县”风起云涌、魅力无限。
 
  与改革同行,与发展同步。改革开放40年来,渠县立足自身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抓工业化的同时,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及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为壮大县域经济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之路。
 
  2018年,渠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9亿元、增长8.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49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9元,增长9.6%,全县呈现出人文鼎盛、发展强劲、生态良好、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
 
  工业集群集聚壮大
 
  40年前,渠县工业经济在资金紧张、能源短缺、原材料涨价的困境中艰难摸索,辖区内几乎没有像样的大型企业,全县城镇化水平低,1985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3.7亿元,1990年为7.13亿元……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助推经济的垂直起跳。改革开放以来,渠县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以主导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为抓手,在追赶中扩总量,在转型中优增量,产业发展逐步迈向中高端,工业经济稳中有增,逐渐形成了电子信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智能制造、轻纺服饰四大产业集群。2017年,工业园入驻企业已达11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亿元、工业增加值近60亿元,实现利税近12亿元,并被认定为四川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即将成功创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2017年,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194.1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8%。产业经济运行效益良好,工业入库税金增长19.2%,财政收入总量、增速均居全市前列。2018年,渠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0.8%。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预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38亿元。这么多企业和资金看好渠县,得益于“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招商引资成为该县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县领导27次带队分赴全国各地招商,运用会展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全民招商,制订奖惩措施配套运转。今年新招引5亿元项目18个,新签约项目49个,签约金额262.6亿元。截至10月底,实现到位资金115.46亿元,为渠县经济的垂直起跳注入了强大动力。
 
  现代农业生机盎然
 
  渠县是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渠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随着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的深入实施,2018年,渠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89元,连续荣获“全省现代农业重点县”“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渠县坚持比较优势、错位发展的思路,将涉农项目和资金打捆配置,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小区化养殖,不断壮大水稻、黄花、柑桔、花椒、核桃、蔬菜等主要农业板块基地。2018年,全县种植粮食177.5万亩,预计总产量65.5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新建初加工设施80座、初加工中心1座,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11家,建成益农信息社404个、物联网示范基地1.5万亩。
 
  发展特色农业,创出品牌精品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渠县新发展柑桔、花椒等特色产业3.45万亩。积极开展农业名牌产品申报和商标注册工作,加大产品包装、推介和宣传力度。渠县锦橙、渠县黄花、宕府王呷酒、渠县花椒、渠南柠檬、土溪蔬菜、贵福大米、秀岭茶叶等农产品畅销省内外。
 
  旅游产业“串珠成链”
 
  40年前,渠县旅游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近年来,渠县充分挖掘本地文化,以文兴旅,以文强旅,而且通过实施“文化+”战略,全县旅游业初步形成了以賨文化为主的賨人谷景区、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以三国文化为主的王平故里、以红色文化为主的红色渠县纪念园、以新农村民俗文化为主的新农村建设等特色旅游发展格局,共同组成优质的旅游产品链,“悠然渠县”的名片日渐响亮。
 
  在旅游业发展的大道上,渠县旅游产业从弱到强,“串珠成链”,已颇具规模。目前,该县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星级旅游饭店2家、星级农家乐11家、国内旅行社7家、城市休闲景区3个、乡村旅游景点30余处、民宿农家乐接待点上百家,开发了竹编、黄花、呷酒、广柑酒、特醋等特色旅游商品。
 
  2018年,随着碧瑶庄园、南庭香苑、秀岭春天、汉亭农业等投入使用,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园初具规模。红色渠县纪念园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賨人谷创建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渠县文旅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该县共计接待游客349.5万人次,同比增长52%;实现旅游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20%。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出南大梁高速公路进入渠县,宽阔的迎宾大道扑面而来,路旁一座座现代化的商城正在崛起。进入城区,公园、广场点缀其间,与美丽的“两江四岸”交相呼应,组成了一串美丽的生态明珠。
 
  围绕建设“川渝最美生态滨江文化名城”的目标,渠县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持续做好多彩山、秀丽水、宜居城三篇文章,整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了县城更靓、场镇更特、新村更美。
 
  按照“拉大骨架、完善功能、打好基础、滚动发展”的思路,渠县先后高标准建成南城、北城、东城生命通道及生命通道连接线,渠江二桥、渠江三桥等重大交通项目先后竣工通车,黄花大道正加快推进,渠江四桥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既完善了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又将城区三大组团有机连成一体,逐步构建支撑起50平方公里、承载人口50万的中等城市主骨架。
 
  适应城市快速拓展,配套设施建设也快速跟进。扩建老城区污水处理厂,迁建城区水厂取水泵房,县城第二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垃圾发电厂引资建设,实现垃圾、污水无公害处理。同时,渠县还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停车场等建设,持续推进城市绿化建设,让拥挤的城市开始显山、露水、透绿、映蓝,城市品位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在县域各场镇,渠县则以“百镇试点行动”“全国重点小城镇建设”为契机,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因地制宜建设农贸型、工贸型、旅游型、综合型乡镇,着力做美新村,推动新村变“景区”、农房变“景点”。
 
  经过大手笔规划、大规模建设、大力度管理,渠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香港盛大百货、永辉超市、四川铁投等一线品牌和实力企业相继进驻渠县,邦基服饰等企业成功落户,杰米熊童装等项目顺利开工,与亿利集团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渠县成为了一座客商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40年来,渠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上持续发力,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从实现“一无两有”到“普六”“普九”,再到“教育提升”行动、“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结构趋于合理,办学条件空前改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改革开放初仅有教职员工4000余人,还包括大量的民办教师。目前,全县共有公办学校122所(包括小学29所、幼儿园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11所,一贯制学校68所、完全中学8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民办学校68所;在校学生137928人、教职员工11920人。
 
  卫生事业成效显著。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社区、村组卫生服务从无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2018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715个,比1978年增加562个;卫生技术人员5588人,比1978年增加3897人。全县497个行政村都设有村卫生室,有效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改革开放后,渠县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绚丽景象。全县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影剧院1个、文化站60个。三汇彩亭、刘氏竹编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渠县被命名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诗歌之乡”。
 
  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脱贫攻坚连战连捷,连续两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殊荣;社会保障日臻完善,截至2017年,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7.08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5.12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97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5.29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12万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域推进“绿化渠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已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评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获评“全国法治示范县”,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在大竞争中拼搏,在大开放中发展。回首40年风雨历程,渠县县委、县政府带领勤劳勇敢的150万渠县人民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渠县已吹响脱贫攻坚整县摘帽的冲锋号,正朝着把渠县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四川乡村振兴示范区、川渝最美生态滨江文化名城”的目标奋力前行!
 
  渠县大事记(1978——2018)
 
  1978年5月26日,成立人民公社企业局。
 
  1982年4月13日,渠江大桥破土动工。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村建制。
 
  1986年9月30日,渠江大桥建成通车。
 
  1988年初,县领导向省委省政府签订落实“解决温饱”责任书。
 
  1991年2月5日,国家确定渠县为“八五”期间首批商品粮食基地建设县。
 
  1992年12月21日,渠县人民市场在半边街竣工落成。
 
  1994年6月23日,省委将渠县列为国定贫困县。
 
  1997年12月,省委省政府通过检查验收,肯定渠县解决群众温饱达标。
 
  2004年2月18日,万兴房产公司投资2.5亿元用于渠城西区开发。
 
  2005年9月9日,八仙桥食品有限公司向俄罗斯出口猪肉414吨,创汇20万美元,实现外贸的突破。
 
  2007年7月16日,成立渠县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2008年6月9日,渠江二桥举行开工典礼。
 
  2009年5月31日,中国文物学会命名渠县为“中国汉阙之乡”。
 
  2010年10月6日,渠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
 
  2011年10月22日,县畜牧食品局与华西希望特驱集团公司签署投资6亿元生猪产业化生态循环经济园项目。
 
  2012年6月27日,举行賨人谷4A级旅游景区揭牌仪式。
 
  2012年11月30日,渠江二桥建成正式通车。
 
  2013年12月28日,达成铁路动车正式停靠土溪车站。南大梁高速公路南充至渠县段贯通试运行。
 
  2014年12月31日,渠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5年4月2日,渠县县委县政府授予杨牧、李学明、周啸天、贺享雍“宕渠之子”荣誉称号。
 
  2015年4月29日,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在渠县青神乡平碾村落成竣工。
 
  2015年10月27日,中国诗歌学会在渠县举行授牌仪式,正式授予渠县“中国诗歌之乡”称号。
 
  2016年1月11日,渠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网店“宕渠的味道”上线一个月,在线销售柑橘275吨。
 
  2016年2月4日,渠县渠江三桥通车典礼在现场举行。
 
  2017年1月12日,南大梁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全面贯通;次日凌晨,南大梁渠县至大竹段通车。
 
  2017年9月16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渠县渠南乡大山村设点,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时任省委书记王东明等领导陪同下,视察大山村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点。
 
  2017年11月7日,首届“杨牧诗歌奖”颁奖盛典在渠县圆满落幕。
 
  2017年11月23日,“悠然渠县”形象宣传片正式发布,13分钟的短片诠释了渠县的悠久历史、秀丽风景、风土人情和“幸福美丽新渠县”多彩画卷。
 
  2017年12月23日,渠县中学喜迎百年华诞。
 
  2018年3月19日,渠县召开西部国际服饰产业城专题会,加快推进西部国际服饰产业城一期项目建设。目前已有13家服饰企业,今年将再引进10家服饰企业。
 
  2018年8月2日,四川渠县经济开发区完成设立的前期工作。开发区主导产业为农产品加工、电子、汽摩配件。开发区设立地点在渠县,规划面积1000公顷,核准面积为235.49公顷。(桂爽 杨东 廖亚飞)
 
  附原文链接:http://www.dzrbs.com/dzrbspage/dzrb/html/201812/20/node_02.html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