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看渠县>详细内容

达州日报:渠县“农民夜校”助力农民致富

作者:罗丹 龚俊 来源:达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8-03-26 11:53:04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无论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在达州这样的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农业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存在巨大缺口。2016年以来,渠县依托“农民夜校”,强化对贫困村的农民培训,补齐农村人才短板,提升农民技能素质。

  如今,渠县“农民夜校”已覆盖全县60个乡镇、483个行政村和56个农村社区。面对各种差异化的培训需求,“农民夜校”如何精准对接农民需求,让农民学得起劲,学了有用,培训实效不打折扣,渠县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我革新、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民夜校”教学内容,让这一载体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夜校教师传经送宝贫困户“考试”脱贫

  渠县巨光硕源农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几天在果园里组织了一次“考试”,经过巨光乡金土村“农民夜校”的培训,又有10多名村民掌握了“蜂糖李”的种植技能,能够胜任合作社精品水果基地的工作。

  金土村位于渠县西北角,距离县城30多公里,有建卡贫困户121户、449人,贫困发生率占20%,属省定贫困村。从渠县农办下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黄小军当初为了给村里引进一些产业,接连找了几家公司,都因为基础设施落后被对方拒绝。为此,黄小军带领村干部和村民平整土地、修路引水,终于在2016年夏成功引进了一家水果公司,成立了渠县巨光硕源农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着手建立500亩精品水果示范片,种植“蜂糖李”等高档水果。

  脱贫攻坚关键靠产业,产业发展关键在农民。就在万事俱备之际,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却发现金土村村民缺乏种植技能,种植陋习根深蒂固,完成不了种植任务。村“两委”的干部和投资人一筹莫展,“农民夜校”的成立刚好解决了这个难题。2016年8月,渠县决定在130个贫困村中成立“农民夜校”,将农技知识、脱贫政策等送上门,打通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金土村利用“农民夜校”这一平台,找来技术员、技师、教授现场授课,传授“蜂糖李”种植技术,并设立“考试”门槛招募合格的种植工人。

  “社员同志们,请抓紧时间到村办公室,今晚夜校8点开课……”金土村里的大喇叭广播,每周都会播放“农民夜校”的开课信息。为了学会种植“蜂糖李”,到合作社务工赚钱,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一听见喇叭响,丢下饭碗就往村委会办公室跑,抢占教室前排听课。

  通过几个月的培训, 100多名村民通过“考试”,成为了合作社的产业工人,学会种植技术的村民还辐射带动农户195户,其中58户贫困户成功实现脱贫。

  渠县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在脱贫攻坚的大会战中,“农民夜校”在突出抓好种养殖传统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纷纷掌握了脱贫致富的技能,为2018年决战“整县摘帽”培养了大量的实用人才。

  72岁老党员登台授课 群众“点菜”教学内容

  3月的宕渠大地春意盎然,家家户户忙着春耕育秧。22日,渠南乡大山村第一书记邓强给72岁的村民张智蓉拨了一上午电话却没有联系上,只得骑着摩托车跑到他家的玉米地,请他晚上到村里的“农民夜校”讲课。

  张智蓉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70岁的时候成为了渠县农民夜校年龄最大的老师,“除了鸡舍每天早、晚打扫两次,天气热的时候还要割一点青草拌到包谷面里作饲料……5队那几个,你们莫摆龙门阵,过几天弄不懂又来扭到我问,我不得说哈!”

  除了年龄大,张智蓉讲课时脾气更大。不过这都不妨碍他成为大山村农民夜校师资库里的“王牌教师”,因为讲的内容通俗易懂,便于实际操作,群众不仅喜欢听他讲,还热衷到他鸡舍现场学。

  “鸡跟人一样,天气热就容易病,买点风油精滴点在水里可以防治……”虽说嘴上不饶人,但张智蓉内心还是个热心人。“大山村党员示范项目培训基地”的牌子就挂在他家的鸡舍门口,自打当上农民夜校教师,他不仅带动村里10多名党员共同发展,更是手把手教会了8户贫困群众学会了养殖,走上了致富道路。

  经过近两年的运行,渠县已探索出“农民夜校+乡土人才、乡村基地、产业主体”的培训模式,开展了果蔬种植、畜禽养殖、创业就业等多项专题培训。并从领导干部、硕博人才、致富能人、道德模范、“土专家”、“田秀才”等群体中遴选3800余名优秀人才,组建起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农民夜校师资库”。全面推行教师备选授课制度,群众根据自身实际需求,结合当周课程计划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进行有针对地分层分类培训。每堂课结束后,参学群众还要填写《教学质量评估表》,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态度进行星级评价,而一些不受群众欢迎,敷衍授课、没水平、无实效的夜校老师很快被清理出了各级师资库。

  “种养殖的门类那么多,不学习永远不会有进步。”去年,张智蓉特意去配了一幅600度的老光眼镜,用他的话说,“站在讲台上我是夜校的老师,坐在台下那就是求知若渴的学生。”每逢“农民夜校”开课,这个戴着老花眼镜的古稀老头一次都不拉下,他家除了养着几百只冠红、毛亮、肉紧的土鸡,种的柑橘树也比别人的茂盛。

  农民夜校开展电商培训 做强功能促进乡村振兴

  “三板柑橘人人爱,足不出户网上卖。”春节前,几辆快递车开到了三板镇大雾村柑橘种植大户陈平的果园,金灿灿的柑橘从树上摘下,现场称量、打包、装车、运走……令大雾村的柑橘种植户们大开眼界,“咱种了一辈子柑橘,到老了在‘农民夜校’学会电商销售!”

  渠县是川东的农业大县,柑橘、黄花等在市场上小有名气。过去,人们肩挑背扛,不辞辛苦把柑橘拉进城里零卖,收益一直不高。这两年,县里利用“农民夜校”,为贫困户和种养大户提供免费的电商培训,帮助他们在网络上策划包装、配图挂网,柑橘价格由市场散卖每公斤1.8元,涨至近10元,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

  根据农民对电商的熟练程度,“农民夜校”开展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培训,教导村民互联网销售、摄影摄像、基础写作等知识;按照黄花、柑橘、柠檬、花椒、核桃和生猪的渠县"5+1"特色产业,根据不同产品特性,从生产、加工、包装、网销等各个环节分类实施针对性培训。

  2017年,渠县累计开展各类电商培训210期,培训人次超过7280人,共发展农民夜校电商服务网点268个,全县电商交易总额超过4.6亿元,农特产品交易额2.77亿元。130个贫困村有57个顺利“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2.1%降至4.41%。渠县农民夜校电商中心被省委组织部评定为“四川省农民夜校示范实践基地”。

  记者手札:

  “夜校培训”算不上新鲜玩意,以往在各地都有不同形式存在。然而,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过去很多培训尤其是针对农民的培训都存在力量单薄、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等问题,甚至流于形式:培训谁靠上级指派,谁培训靠上级安排,想学的没有机会,会讲的没有讲台……

  近年来,渠县在“农民夜校”工作中,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什么工作重要,我们就集中培训什么”“什么问题突出,我们就重点解决什么”的理念,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培训,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针对脱贫攻坚量大面宽程度深的状况,渠县把“农民夜校”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去谋划推进。通过教学内容指导,教学方式指引,教学结合示范,不仅发挥了“农民夜校”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还凝聚起了奋力冲刺、坚决“摘帽”的强大合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民夜校”作用,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记者看来,必须区别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通过广纳社会资本;吸纳民间专家;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形成培训合力。

  一言蔽之,就是要让农民学得起劲,学了会用,学了有用,学了能用!(罗丹 龚俊)

  附链接:http://www.dzrbs.com/dzrbspage/dzrb/html/2018-03/26/content_1088286.htm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