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日报:渠县新农村文化“热”了乡村“乐”了村民
渠县网APP
分享
文化广场上,跳着动感十足的坝坝舞,村民们激情四射;文化大院内,看着精彩的文艺演出,村民们不停鼓掌叫好;农家书屋里,翻阅着实用的技术图书,村民们爱不释手……其实,这不过是渠县新农村日常文化生活的新常态。
近年来,渠县以文化惠民为目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服务机制和模式,全力推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热”了乡村“乐”了村民的同时,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赢得群众频频“点赞”。
加大投入 打造公共文化“平台”
每天吃过晚饭,再休息一会,家在渠县李渡乡狮牌新村的郑大妈便会准时走出家门,去村里的小广场跳坝坝舞。此时,郑大妈的儿媳坐在电脑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通过渠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她忙于查看订单,销售村里的鸡鸭蛋等“土货”……
实际上,狮牌新村农村生活的改变,缘于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渠县分会场曾两次在这里的举办。村党支部书记曾祥琼坦言,村民们此前除了吃饭、干活,便是打牌取乐消遣生活。为让村民们拥有健康的文化生活,县、乡、村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村里先后修建了文化广场、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并配齐了文体活动设施。
“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更像一股春风,不仅给广大乡村‘种’下了文化,还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理念,不少群众自发组建起歌舞队、腰鼓队等,倡导文明新风。”曾祥琼说,文化阵地就像一块磁石,把群众都吸引到这里来看书、跳舞、下棋……像城里人一样,大家生活充实了,精气神更足了。更难得的是,家庭更和谐,邻里关系更融洽,乡村的文明风气越来越好。
记者了解到,为让群众享受到有品位、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2016年,渠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新建成19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20个贫困村文化室、37个阅报栏、10余个固定放映点、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483个村农家书屋和63个社区书屋补充更新了出版物,为190个村(社区)配套了图书、乐器、电视、扩音、投影仪等设施,实施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37个、广播村村响49个村、电视户户通1.0593万户……
创新载体 筑牢群众“精神家园”
喜庆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文化广场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以前我们是台下的‘看客’,现在我们也成为了台上的‘主角’。”每年,无论是“三下乡”文艺演出,还是文艺乡村行、文艺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渠县都有不少村民以自编自演的形式积极参与其中。
“舞台搭在村民家门口,与村民的心也拉近了。”渠县文体广新局负责人说,渠县立足基层,不断创新载体,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通过广场舞大赛、青年歌手大赛等活动,因势利导,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大舞台,实现了村民由台下“看客”到台上“主角”转变。从“看客”到主动参与,从形式单一到丰富多彩,渠县新农村文化活动搞得风风火火。各乡镇积极培养文艺骨干,量身定做凸显本乡镇特色的节目,用原汁原味的现场表演,全方位展示了渠县新农村精神文明新风貌、富裕生活新风采。如古老的三汇彩亭表演、传统的川剧表演、开心热闹的农民趣味运动会、农民篮球乒乓球体育比赛、红歌大赛、迎新春文艺汇演、书画手工作品展等,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已成常态。
为把一场场文艺演出送到基层,让更多农村老百姓感受到文化的魅力,2016年,渠县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大拜年”“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脱贫奔康·文化乡村行”等文化惠民系列活动30多场次,组织文艺小分队、文艺轻骑兵深入全县60个乡镇开展文化系列活动60多场次,受益群众50万人次。同时,组织18个电影放映队先后在全县各乡镇播放爱国影片、红色影片、法制影片等500余场,惠及群众约80万人次……
打响品牌 强力推进“文化强县”
前不久,面向全国征稿、由中国诗歌学会和渠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杨牧诗歌奖”评选结果揭晓。其实,这只不过是渠县深化“中国诗歌之乡”建设、推进文化强县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渠县素有中国黄花之乡、中国汉阙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诗歌之乡的美誉。依托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紧扣文化发展脉搏,渠县着眼人文鼎盛,繁荣大文化,以“扬渠县精神、讲渠县故事、展渠县画卷、唱渠县县歌、做渠县好人”五大活动为抓手,强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这其中,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渠县”更成为了有效的活动载体。
走在“文化强县”的大道上,渠县步履铿锵。2016年,渠县文艺创作精品层出不穷,15件文学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刊载;在文艺阵地建设上,以渠县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宕渠四子”为引领,开展“传帮带”活动,全县发展国家级会员3名、省级会员8名、市级会员16名,各类文艺团体协会已发展到20余家,在文学创作、书法、美术、摄影、戏剧等多个文化艺术领域创作出的文艺作品,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更让渠县新农村文化风生水起……
走在渠县,城乡处处是舞台,群众人人做主角。在宕渠大地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一系列实实在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热”了乡村,更“乐”了村民……(杨东 徐燕)
附链接:http://www.dzrbs.com/dzrbspage/dzrb/html/2017-05/12/content_1039055.htm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