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看渠县>详细内容

人民网:渠县创新方式开办“农民夜校”增强贫困群众自主“造血”能力

作者:刘远标 郑攀攀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6-12-23 14:52:20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邵老师,核桃病虫害有没有明显的表现?”“您刚刚推荐的这些农药对核桃的食用有没有妨害?”……这是在渠县千佛乡花石村“农民夜校”课堂上,群众踊跃向夜校教师邵琳铬提问的一幕。

  今年来,渠县直面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脱贫挑战,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以提升群众致富增收能力、增强群众脱贫攻坚信心、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内容,在全县566个村(社区)开办“农民夜校”,不断探索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新路径,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

  突出党建引领 规范夜校创办

  “我现在不仅是‘夜校’的第一责任人,还与乡党委签订了办学责任书,必须在任期内交出一份让组织和群众满意的答卷!”渠县白兔乡峰坪村夜校校长杨旭在谈到“农民夜校”时充满了信心。

  渠县坚持把创办“农民夜校”放到基层组织建设、“五个一”驻村帮扶工作中去谋划,制定出台《创办“农民夜校”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工程化管理、项目化实施的办法,把夜校创办的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与联系单位驻村帮扶工作考核挂钩,明确时序进度,落实责任到人,强化督促检查,全县上下形成了县委组织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乡村两级和驻村帮扶单位具体实施的“三级联动、多方参与、有序推进”工作格局。

  同时,充分整合党校、就业、司法、农林等部门资源,依托现有村级活动阵地资源,按照有场所、有牌子、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的“五有”标准和政策宣传、德育教化、农技培训、法律普及、民主议事、信息发布、产业指导、文体娱乐“八大功能”,推进村级夜校规范建设、全面覆盖。校长一律由第一书记兼任,每个夜校按1万元标准统一配置教学设备和课桌,通过申报验收的乡镇给予5千至2万元的配套资金补助。

  突出群众主体 创新教学方式

  “叶启政,县人大代表,定远乡团寨村川鄂兄弟水产养殖合作社发起人,精通泥鳅养殖技术,得到了37名群众的联名推荐……”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和定远乡驻村班子成员组成的夜校教师审核小组正在对群众点选出的教师进行逐一审核。

  为增强夜校吸引力和培训实效性,渠县着力改变“官样”刻板模式,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根据贫困村实际特点和贫困群众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一方面,采取群众“点将”式组建师资库,按照个人自荐、群众推选、党委把关、县委审核的程序,从全县硕博人才、第一书记、农技人员、教师医生、致富能人等群体中遴选320余名优秀人才,组建夜校师资库,并组织实施岗前培训,确保夜校教师群众公认、业务过硬。另一方面,采取群众“点单”式建立课程库,坚持“供需”结合原则,科学设置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农技知识、脱贫信息、日常知识、文体娱乐、民主议事等7类授课内容,每月初由群众商定本月教学安排,实行群众“点题”培训、夜校对点解答的运行模式。

  “授课教师,谢燕,课程名称,柑橘种植与管理技术,参训群众71人,参评群众30人,教学态度4.7星、教学方式4星、教学内容4.3星……”渠县渠南乡大山村夜校校长、第一书记邓强正当场公布夜校教师的星级评价结果。

  讲的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渠县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首要标准,建立了群众评课机制和不合格教师“召回”制度,授课结束后,组织参学群众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星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先选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连续3次测评不合格教师,由原单位负责召回或调整,以倒逼授课教师认真备课、用心讲课。目前,该县已有17名夜校教师因群众不满意被调整。

  突出内涵延伸 拓展整体功能

  “我们不仅考虑脱贫攻坚现实需求,更着眼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成功跳出了夜校只能开展“理论宣讲”的思维定势,不断丰富拓展“农民夜校”功能,切实推动贫困群众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实现‘双脱贫’。”渠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唐令彬介绍道。

  渠县在创办“农民夜校”过程中,针对农村实际创新工作方式,将“互联网+远程教育+大喇叭”宣传模式引入“农民夜校”教学方式,精选精准脱贫政策、脱贫典型案例等内容,每天分时段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播报,帮助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信心、启迪致富思路。渠县宋家乡太极村8社贫困户文道光在听到村上广播的黑山羊生态养殖典型案例后,主动报名参加夜校学习相关养殖技术,并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发展黑山羊100余只,预计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同时,渠县还把夜校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回应群众关心热难点问题的新平台,通过健全村规民约、改进农村基层治理、推动电子商务下乡等措施,引导群众把婚丧嫁娶从简、卫生整洁治村、厚养薄葬孝老等基本要求形成具体细则,帮助群众搭建起守望相助、脱贫致富的“连心桥”。目前,广大乡、村干部和培训教师通过开展“农民夜校”,示范带动“五个一”联系单位万余名党员干部和农技人员结对帮扶贫困群众4.3万名,落实群众增收项目1.4万个,解决群众急事难事1.7万件。(刘远标 郑攀攀)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