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看渠县>详细内容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渠县探寻解决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新路径

作者:渠县纪委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11-27 08:41:41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作风建设是没有终点的远行。2014年以来,渠县把准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同治,从源头上探索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新途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认可,凝聚了党心民心。
  民情大调查:剑指“官僚、形式”主义
  基层走访,隔着玻璃看一看、围着村子转一转、摄像机前站一站;扶贫慰问,扛着米袋子、做个花架子、摆个好样子;下乡调研,走“固定线路”,听“标准答案”,看“示范样板”……,
  “官僚得很,形式得很”。 农村税费改革基层政权职能发生转变后,这是群众对干部作风的真实评价。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渠县以“察民情、化民怨、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民情大调查”,荡除群众身边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民情一线察访。按照“县级领导联系、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机关干部每季度、村(社区)干部每月、组干部每周对本辖区、本系统在家群众以及外出务工群众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网络互动等方式进行集中察访,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问题一线解决。建立乡镇、村(社区)和组三级“民情台账”,列出问题清单,逐一对照处理。群众反映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对能够立即解决、现场解决的即时办理;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工作人员带回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由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协调解决,限时给群众答复;对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及时组织力量调查处理。
  ——成效一线彰显。建立县、乡镇二级分层督查督办机制、考核激励奖惩机制,保证民情民意不仅有人上门倾听,有人帮助解决,更有人参与监督督促解决。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发出调查问卷20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220份,收集意见建议3621条,接受群众举报363件,解决群众困难1831件。
  乡镇廉政食堂:狠刹“享乐、奢靡 ”之风
  公款吃喝、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舌尖”腐败是基层“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最突出表现。在“中央八项规定”高压态势之下,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呈现出新的变化:公款吃喝由明转暗,从大酒店转移到茶坊、农家乐,大吃大喝由“地上”转为“地下”;大规模公务宴请少了,小范围“偷吃”不断……,公款吃喝穿起了“隐身衣”,躲进了“青纱帐”。
  渠县探索建立“乡镇廉政食堂”,破解乡镇公务接待困局,解决群众身边“吃喝”顽疾。
  ——规范建设。按照“硬件齐备、人员到位、制度上墙、流程清晰、台帐翔实”要求,渠县 60个乡镇食堂完成了规范化打造。建立全县统一制式的《公务接待呈批单》,招待费审批必须同时具备呈批单、就餐单、原始菜单,实行三单合一、定期公布。
  ——制度立严。建立《乡镇廉政食堂就餐管理制度》、《乡镇廉政食堂公务接待管理制度》、《食品采购验收制度》、《食堂管理卫生制度》、《公务接待费报销制度》、《公务接待费定期公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树立廉政食堂公信力。推行《食品采购验收登记簿》、《职工就餐登记簿》、《公务接待登记簿》三本台帐并张贴上墙。公务接待费用每季度末定期在乡镇政务公开栏公示,广泛接受监督。
  ——文化润心。“一身正气立‘天’地,两袖清风伴‘星’月”,廉政食堂里,“天星”的乡镇地域名被巧妙地嵌入廉政文化之中,让廉政文化更具个性化。借助廉政食堂平台,渠县将餐饮文化、域名文化、地方文化、艺术文化、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创新结合,打造食堂廉文化,制作书画、摄影等作品装饰上墙,不但拓展了廉政文化厚度,更提高了干部群众对廉政文化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小食堂彰显大廉政。渠县乡镇廉政食堂的建立,使得基层奢靡浪费得以遏制,“舌尖”腐败得以预防,干部形象得以提升,干群关系得以密切。渠县2014年乡镇公务接待支出187万余元,同比下降86%;2015年1-6月乡镇公务接待支出38万余元,同比下降54%。(渠县纪委 供稿)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