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看渠县>详细内容

达州日报:渠县6万亩“望天田”变成“高产田”

作者:杨东 雷中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7-05 10:44:13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过去我们这里有句顺口溜,说这片地‘晴天白光光,雨天水汪汪’。水稻收成好不好,主要靠‘老天爷’。如今,建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每亩收1300多斤谷子不成问题。”6月18日,在渠县琅琊镇三台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正在护理秧苗的村民孙相成笑呵呵地说。

  在项目区,记者抬眼望去,眼前的农田方方正正,便民道、水泥灌渠直通田间,一派现代农业的新景象。渠县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自2011年以来,渠县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引领、整合资金”的思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分别在李渡、琅琊、望溪、渠南、龙潭等7个乡镇的28个行政村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县累计改造中低产田6万余亩,田地力培肥7.2万余亩,新修排灌渠23800米,整治山坪塘83口,新修田间耕作道、便民路1060千米,总投资近7000万元,受益10万余户农民。

  三台村党支部书记邓小锋更是见证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他说,过去产量低,粮价低,村民不愿种地,纷纷外出打工,造成土地撂荒。现在,全村建了800多亩高标准农田后,出外务工的农民积极返乡种田,村民们不但买上了耕耘机,有的更是买上了收割机。

  记者站在新建的高标准农田主渠旁,只见阡陌纵横,稻田、便民道、水泥灌渠相间排列,昔日的老土渠变成了三面不见土的水泥渠,渠里流水潺潺,非常通畅。“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便民路修到了田间地头,收割机、三轮车、摩托车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以后栽秧挞谷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孙相成高兴地告诉记者,建成了水泥灌渠后,洪水通过水泥渠流入小溪河,排得快;干旱时水在渠中不会跑冒渗漏,非常顺畅地流入农田,可以说是旱涝保收了。

  沿着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记者一路行一路看。高标准农田里,稻秧葱翠,长势喜人,微风拂过,荡起层层碧浪。在琅琊镇奉家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村民奉光玉一脸喜色:“以前这里是烂泥田,插秧、耕田有时一脚踩下去,烂泥巴直没到大腿以上。进行农田改造后,田好耕种了,机耕道科学布置,农机直通每一方田,现在就算是下雨天走路脚上都不得沾泥巴。”

  高标准农田建设,给渠县农业生产带来了勃勃生机。渠县农业局相关人员介绍,整理后的6万多亩中低产田将由“望天田”变成“保产田”、由“低产田”变成“高产田”,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10万余户农民可望实现增产增收。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