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看渠县>详细内容

渠县生态滨江城镇群呼之欲出

作者:吴涛 来源:四川日报网 发布时间:2012-12-04 09:19:06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11月26日,四川润宇的熟食制品经国道318线从渠县运往重庆陈家坝冻货市场,200公里路走了5个小时。公司销售经理吴绵伟叫苦不迭,“这条线公司每周要跑一两次,物流成本过高。”事实上,渠县许多企业都曾面临交通不畅所带来的发展困扰。

  不过,这一切即将随着明年“南大梁”高速通车而改变——汽车从渠县出发,90分钟即可到达重庆。

  大手笔 投资“畅通工程”

  产业腾飞,依托何在?

  渠县大力实施“畅通工程”,以“一环三横四纵”为交通总构架,衔接“两航、三铁、两高速”,形成水陆空相衔接、对外联通、对内畅通的交通枢纽,提升发展能力,重拾川东北交通次枢纽地位。与此同时,加快建设城区3条和沿江2条救灾生命通道,打通“环线”,增加“射线”,完善“连接线”,打造县域“一小时经济圈”。

  在北城大道建设现场,挖掘机长臂挥舞,装载车川流不息,作为连接渠城与“南大梁”高速的快速干道、北城新区的重要配套基础性工程,北城大道计划明年9月与“南大梁”高速一起建成通车。

  小观一条道,纵观“大交通”,“畅通工程”攻坚,渠县给出不俗的成绩单:2011年完成交通投资11.59亿元;今年1—10月,完成交通投资超1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南大梁”高速带动北城新区、东城产城一体示范区加快发展;达营高速、达成铁路带动三汇副中心和沿江4个重要支撑乡镇发展……

  当地坚持交通规划建设与产业布局相协调,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借助交通优势,深化区域竞合,渠县要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渠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善平说。

  高起点 构筑产业支撑

  走进渠县天星工业集中发展园区,挖掘机、推土机和运输车来回穿梭,一排排簇新的厂房正拔地而起,这里是渠县“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试验地。为发展壮大能源、建材、电子电器、食品加工和汽摩配“五大优势产业”,当地一方面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加速推进;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招大引强,集群承接、成链引进,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

  今年1—10月,渠县集中开工重大项目40个,总投资近60亿元。“新的产业项目大都奔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渠县县长苟小莉举例说,“投资15亿元的长德商贸城项目,体量大且高端化;同样是新引进企业,诸如光亚塑胶、顺发科技LED等项目都着力发展高端产品。”

  以“高端”拨动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把工业发展、城市规划、农村建设和文化旅游开发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打造成渝经济区配套产业基地。

  上半年,渠县5条旅游精品线路、賨人文化主题酒店开工建设,賨人谷景区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初步建成渠县西部黄花产业带、东中部柑橘产业带、南北两翼花椒产业带和三板、中滩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高标准 建设滨江城镇群

  渠江穿城而过,白鹭时憩时飞,新城濒江而建,山水相依,生态田园风光次第呈现……这是新修编的《渠县城市总体规划》呈现出的美丽图景,也正是建设“生态滨江城镇群”的全新构架——

  看城东,高楼林立的城市小区、四通八达的道路、建设中的公共设施,一个产城一体化的滨江生态工业新城呼之欲出;看城北,北城景观大道、长德商贸物流城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未来的行政文化中心新区轮廓初显。

  新城拔地而起,老城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驱动多组团拥江连片发展,到“十二五”末,渠县城镇化率将达到40.3%以上,构建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与此同时,以“生态滨江城镇群”为载体,全域规划。把城市和农村作为有机整体,以县城为中心,以三汇为副中心,以重点场镇为依托,以新农村综合体为节点,加速构建县域“一主一副四支撑28基点”生态滨江城镇体系。

  “我们将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用10到15年时间基本完成新村建设这一历史性任务。今年,全县抢抓“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县”的历史机遇,产村相融互动建设发展,完成50个灾后新村聚居点建设任务,引领全县新村建设。”王善平说。

  交通、产业、城市联动发展,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现代生态滨江城镇群正在渠江河畔的宕渠大地崛起!  吴涛 记者 曾实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