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看渠县>详细内容

建设中医药发展高地 看三位一体“渠县模式”

作者: 来源:达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21 16:53:43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图片


原文如下

↓↓↓


图片

四川聚元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药材种质资源圃。

近年来,作为国家中医药改革示范区,四川省不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扩容下沉。今年,渠县紧跟政策发展,以渠县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为例,该院引进的红外线热成像检测技术结合中医药治病原理,成为了周边地区群众进行中医药诊疗的首选。

“这只是渠县中医药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提出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渠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利波介绍,全县核定中医类医院编制床位共789张,注册中医药人员856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数占比25%以上,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


发力中医药事业

服务网络全面完善,县、乡、村三级覆盖率100%


近年来,为加快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渠县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2022年,先后出台《渠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渠县中医药强县建设推进方案(2021-2025年)》《渠县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十四条措施》等系列文件,坚持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县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22年,制定《渠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成立“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专班,建立中医药工作联系会议制度。

——2022年,出台《渠县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确保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增长比例高于卫生事业经费增长比例。

夯实中医药发展根基,渠县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县中医院创建“三乙”医院,开展“县中医医院提档升级行动”,建成投用中医院北城新院,培育县域中医“龙头”。规范化建设镇级医疗机构中医场馆,建成乡镇中医药馆39家,升级打造村级卫生室服务阵地,建成中医阁42家,实现县域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一方面“向下”深耕基层,一方面“向上”健全服务体系、突出特色优势。

在体制改革上,渠县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调整、人口流向、群众就医习惯等因素,将6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为12个片区医院(医疗卫生次中心),由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分别牵头成立第一、第二医共体,形成“2+12”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布局。并设立“中医巡回医疗专家组”,组建家庭医生团队352个,开展中医强基层“百千万”服务行动,累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

在学科建设上,设立中医肝胆专科、中医针灸专科等标准化中医科,综合运用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等,提供中药蒸洗、针灸、推拿、针刀、穴位注射、筋膜内热针等诊疗项目,成功建成中医康复科等省级重点专科2个,骨伤科、老年病科等市级重点专科4个。

在人才培养上,印发《渠县引进培养中医药卫生人才实施办法》,开展“医疗强县”人才引进行动,累计定向引进中医药专业人才3名。同时,充分发挥名中医专家“头雁”引领作用,建成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市县名中医工作室2个,开展名中医“师带徒”10余批次,培养骨干中医人才60余名。

在健康管理上,坚持将“一老一小”纳入中医药健康管理,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健康保健指导和中医药健康保健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3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率达75%以上。


发力中医药产业

创新医产融合发展,年综合总产值4.5亿元


“芍药浑身都是宝,春季可赏花,根茎可入药,还可用于制皂和涂料。今年已经是我们种植芍药的第2个年头,虽然4年才收获一次,但它的利润高,村民们管理这片药地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盼头。”渠县有庆镇禾嘉村党支部书记魏恒望着眼前长势正好的芍药说道。

近些年,禾嘉村组织村民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渠县秋满仓农业有限公司规模化种植白芍、白芷等中药材,全村种植各类中药材近500亩,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群众增收50余万元。

不仅仅是禾嘉村。新市镇五通村千亩药材飘香,中药材成为致富产业;合力镇石燕村百亩金银花、黄精、吴茱萸等高山药材,品类繁多……

“过去,中药材大多由村民散种,品质和产量都不能有效保障。现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集体合作+群众参与’方式,采取‘稻+药’‘林+药’‘果+药’复合模式种植白芍、百合、白芷等道地中药材,政府大力支持药材种植,规划建设3个中药材种植区域。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业主达512家,种植品种28个,2023年中医药综合总产值达4.5亿元。”渠县卫健局中医股负责人丁立立告诉记者。

有了种植业的支撑,制药领域的发展也动力十足。依托四川聚元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渠县延伸产业链条,开发中药保健品和功能饮品、药膳配方,推动中药材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中药材生产附加值。今年4月,该企业举办的渠县第五届芍药产业发展研讨会暨芍药渠白1号新品系选育研讨会,吸引了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中药研究所等多位医药专家围绕芍药种植、加工、市场等展开深入研讨,打开了渠县道地药材芍药产业发展的新大门。

“目前,我们在争创(芍药)农作物新品种称号‘渠白一号’。”四川聚元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廖中标介绍,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强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已授权专利59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52项,国内发明专利4项,国外3项。

此外,渠县依托县域生态资源和中医药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服务业,建成中医药特色街区、中医药康养小镇,推动打造1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发力中医药文化

深化基层“六进”活动,校园健康知识科普率80%以上


前段时间,渠县贵福片区医院在渠县贵福镇第一小学开展了“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 感悟中医药文化魅力”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活动中,中医科专家医生用图文并茂的课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中医的发展史、中医适宜技术功效、中医人物及中草药的认识”四个方面对中医药文化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专家医生还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刮痧技术,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医药文化课。

近年来,渠县着力推动中医药文化氛围创建,出台一系列举措,成为带动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主战场。

传播手段不断创新。渠县推行“中医+校园”“中医+教师”结对联系制度,遴选教育系统10人、卫健系统10人结对组建中医药文化科普队伍,在全县10余所中小学开展中医药趣味知识讲堂、中医药适宜技术体验等活动,全县校园中医药健康知识科普率达80%以上。

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渠县深度挖掘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开展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加强民间医术经验和中医特色技术保护和推广,鼓励中医药文化项目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渠县人民医院夏氏蛇伤疗法、陈氏烧烫伤疗法、渠县中医院杨氏续骨法成功申报县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具有本地特色中医药文化成果。

持续深化基层“六进”活动。渠县不断加大中医药知识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活动,今年以来,共举办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120余场,发放中医药文化宣传册7800余套,受益人群达6万余人次,营造了“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接下来,渠县将出台执行《渠县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三年规划》,在投入保障上持续加力,在产业发展上精准用力,在诊疗水平上全面发力,全力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