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看渠县>详细内容

【万千气象看四川】走进渠县 三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不虚传

作者: 来源:改革网 发布时间:2024-09-19 10:47:06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2024年9月13日,“万千气象看四川”三季度集中采访媒体团走进有着“小重庆”美誉的达州市渠县三汇镇。这里历史文化悠久,自先秦就有古代賨人在此活动,这里近代城市文化底蕴深厚,三汇彩亭、三汇川剧、三汇旱船等珍品荟萃,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享誉全国。

在三汇镇政府,记者见到了“三汇彩亭会”第九代传承人王义汇。1983年出生的她从小喜欢彩亭艺术,年幼时就和家里几姊妹一道参加彩亭表演,20年前开始向师傅雷明珍学习彩亭制作技艺。如今,她已熟练掌握了三汇彩亭的每一个制作环节,并在传承基础上创新,设计制作符合新时代题材的彩亭,成为“三汇彩亭会”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来,多亏了县委、县政府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才有我们‘三汇彩亭会’的今天。还支持我们办了一个彩亭培训班,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只要到这里来培训,政府都给每个人每天几十元的车费补贴。”王义汇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形成于明末清初的“三汇彩亭会”是以亭子造型和表演为主要内容的“空中杂技”盛会,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每年农历三月16日至18日在三汇镇街道和码头进行表演,数十年来从未停办,是川东北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民俗民间文化艺术节日。三汇彩亭集技术与艺术于一体,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三汇镇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彩亭最初起源于汉代“百戏”高杆技艺中的“寻橦”,又称之为“爬杆”、“顶杆”,主要内容就是“抬阁”,三汇彩亭属于“抬阁”中的高阁,底部是四条腿的正方底座,在底座上以木桩和铁架为主干,在高8、9米的主干上通过多层铁架以树枝形式搭建起来,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最高时可达15米,由年龄在5-8岁的小孩按故事情节穿着盛装上架表演,最上面只有1-2人,表演时4名身强力壮者抬亭游街,晃晃悠悠,似坠非坠,表演凸显“高”“惊”“险”“奇”“巧”艺术特色,观众们看得提心吊胆,惊讶万分。三汇彩亭制作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经过不断改革创新,如今的三汇彩亭已从渠县走出四川、推向世界,非遗传承人已从第一代传至第九代,现有省级非遗传承人10余人,王义汇牵头举办的三汇镇彩亭艺术培训班现有优秀学员52名、长期培训学员123名。

事实上,彩亭会仅仅只是三汇镇传承发展民间文化艺术的一个缩影。在渠县,“三汇川剧社”同样引人注目。形成于明末清初的“三汇川剧社”当时又叫“川剧座唱”,亦称“打玩友”,随后成渝两地的川剧逐渐融会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唱腔。记者注意到,目前,“三汇川剧社”经过不断传承和创新,不仅自编自导自演,还著书立传,“三汇川剧社”现有《穆桂英打雁》《渔家乐》《柜中缘》《思凡》等四十多个剧目,其间穿插着折扇、髯口功、川剧水袖等富有观赏性的传统技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