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抗旱防汛进行时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渠县网APP
分享
“老乡,干了这么久了,收成怎样,有水喝吗?” 8月13日一大早,渠县县委书记向此德一行来到龙潭乡群乐村八字坪郭朝中家里了解旱情。郭朝中今年1.2亩花生收了10公斤,2亩水稻,冬水田有一半收成,干田几乎接近绝收。该村的机压井全部干涸,乡、村每天组织三轮车用塑料袋、桶去3公里以外的河边定时拉水。
今年6月下旬以来,渠县遭受了47年来未见的持续高温干旱的严重危害,来得早、来势猛、强度大、时间长、危害重。据初步统计,全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177亿元。
渠县旱情-----持续时间长。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已持续56天以上,且旱情仍在继续蔓延和加重。
------气温明显偏高。全县7月1日至今,日平均气温30.23℃,与多年同期平均气温相比,偏高2.35℃,月内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日数达29天。
------受灾范围广。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60个乡镇,500个村,3558个社,11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 损失惨重。全县60个乡镇农作物种植147万多亩,受灾面积达130.1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8.5%;其中成灾面积55.3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7.6%;绝收面积达12.5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5%。
------人畜饮水极度困难。持续的高温干旱造成全县大部分塘堰干涸,溪河断流,地下水位降低,大部分人工井无水,全县86座水库应蓄水15078万立方米,目前仅蓄水1523万立方米;5514口山坪塘,除极少数有一点保塘水外,其余全部干裂,给人畜饮水造成极大困难。据统计,全县共造成人饮困难达39万人,占总人口的28.5%。其中人饮极度困难的乡镇有18个。宝城、有庆、三板等部分场镇饮水已十分困难,现已实行每天一小时人均一公升定时定点供水。李馥乡街道新区2600多人饮水困难,大部分居民至1.5公里以外的渠江河挑水,每担需5元左右的力资费。
抗旱-----上下齐动
渠县县委、县政府及时启动了抗灾自救预案,千方百计夺取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 6月以来,渠县把抗旱减灾夺丰收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扎实做好抗旱救灾的规避防御,牢牢把握抗旱工作的主动权。县委书记向此德、县长王能秋亲临一线指挥抗旱,针对抗旱救灾提出了“抓好自流灌溉、组织机灌提灌、发动人力抗旱、实施人工增雨,穷尽手段无望,及时改种补苗”的工作思路。
面对旱情加剧,县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 县级部门相互配合协同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调解农民群众用水纠纷和帮助解决抗旱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财政部门已投入抗旱资金180万元; 水利、农机等部门投入抗旱机械9550台套/14.3万千瓦。民政、消防等送水上山及严重缺水乡镇场镇,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山区、半山区无水源地区群众的饮水,全县未因缺水而出现伤亡事故。气象部门根据气象条件适时多次实施人工降雨作业……。各乡镇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开展生产自救,充分挖掘抗旱人力、物力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龙潭乡对待旱灾,采取“不出现水荒,抢收颗粒归仓,抓住机会种晚秋”的办法,对缺劳户送水上门,耐心说服村民能收尽收,郭朝中原来放弃1.2亩干田稻谷,现收割也挞了50公斤,他还准备有了雨水种秋菜,割苕藤栽秋苕。记者在三板乡、三汇镇、土溪镇等乡镇看到,他们采取远水近用、低水高用等多种方式,不等不靠,积极发动、组织群众筹措资金鼓励打压井,有效地缓解了当前农民生活用水矛盾。并抓紧对现有灌溉和供水设施的维修,水毁修复、库塘清淤齐抓,充分发挥各处水利工程蓄水作用,千方百计开辟抗旱水源,提高抗旱能力。 截止目前,在各级党政的组织、发动下群众自发投入抗旱人数已达到100万余人次,抗旱用油320吨。抗旱浇灌面积31万亩。
关注-----化解旱情
“感谢党,感谢政府为咱老百姓办了实事啊!”县长王能秋在汇东乡龙眼村指挥抗旱时,这里的情景,令他连日来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龙眼村5组肖述明居住在龙眼山的半山腰上,他家享受了旱山村集雨节灌工程带来的福泽,建了蓄水池,蓄水达260余米3,干了这么久池内鱼儿仍在欢快地游动,水稻略有减产,4组的丁代文家居临近山顶,原来吃水都成问题,现在灌溉、人畜饮水也没有问题,龙眼村新建蓄水池15口,新增蓄水量48500米3。全县今年已实施旱山集雨节灌工程还有2个村, 旱山集雨节灌、渠系配套、病险水库整治等措施,在旱灾面前均有效地降低了自然灾害损失,成为抗旱工作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一方百姓造了福。
针对待后期抗旱工作,渠县县委、县政府采取了积极的科学应对措施。
人畜饮水优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地下水,优先保障人畜饮水。
科学抗旱。因地制宜地优化、细化、具体化各项抗旱预案措施,使抗旱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由传统向科学、由单一向全面转变。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尽可能缓解旱情。
齐抓抢收和雨水抢播晚秋。坚持“大灾之年不减收、全年目标要实现”的工作思路,尽力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以多种促多收,提高晚秋生产的效益和水平,实现稳粮增收。力争实现粮食作物种植30万亩,总产达到4.2万吨,种植晚秋蔬菜13万亩,农民人平增收100元以上。一是大力发展再生稻。坚持“有水无水、有收无收当有收来蓄”的原则,力争蓄留一块,成功一块,高产一块。7月20日前齐穗的稻田,及时抢蓄雨水,一律蓄留再生稻。二是巩固发展秋红苕。秋红苕栽植重点抓好玉米地、花生地、烟叶地、育苗地、蔬菜地和沙壤田的开发利用。三是积极扩种秋洋芋。选择适宜的本地高产良种,及时催芽播种,推行稻草覆盖,规范种植,科学施肥,精心管理,努力提高秋洋芋单产。四是切实抓好其它粮经作物。面向市场,早种多种秋大豆、秋玉米、秋荞子等小杂粮。全县发展蔬菜13万亩,人均种菜0.1亩,以多种促多收。五是抓好示范样板引导。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在中滩寨坪村、渠江镇山星村等地建设1000亩再生稻高产示范片;在天星镇、土溪镇等地建设5000亩秋菜高产示范片。以点带面,促进全县晚秋生产的平衡发展。
防汛---未雨绸缪
久睛必有久雨。渠县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在奋力抗旱的同时,认真总结“9.3”、“7.8”洪灾所产生的经验和教训,密切关注洪涝、冰雹、山地滑坡等灾害,做好防大灾、防多灾的准备。
回眸:2004年9月3日至9月6日,渠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特大暴雨,降雨432.2毫米,洪水涨幅21.5米,超警戒水位6.01米。受灾60个乡镇,人口102.57万人,受淹场镇25个,被洪水围困47500人,农作物受灾41.2千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51 亿元。
2005年7月6日至7月9日降雨246.2毫米。洪水再次侵袭,受灾60 个乡,人口80.062万人,受淹场镇10个,被洪水围困2500人,农作物受灾33.64 千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17 亿元。
抗大旱防大汛,渠县对所有水库都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干旱出现的裂缝,采用粘土回填、洒水养护、用薄膜对裂缝进行覆盖等措施,防止雨水浸入裂缝造成大坝滑坡等险情。 并对全县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乡镇,进行严密监控,在雨季到来之前,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和完成度汛应急工程建设,尤其是对渠城两岸堤防的险工险段、病险水库、病险涵闸等薄弱环节,制定了可靠的度汛方案和切实的措施,确保安全渡汛。
记者在水利局、防洪办、海事处等有关部门了解到,渠县已组建防洪领导小组130个,突击队2个60人,抢险救灾队320个,12000人。渠县抗灾物资已储备麻袋20000条,编织袋60000条,薄膜3万平方米,铝丝7吨,汽柴油20吨,救生船25艘,救生衣600件。
今年6月下旬以来,渠县遭受了47年来未见的持续高温干旱的严重危害,来得早、来势猛、强度大、时间长、危害重。据初步统计,全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177亿元。
渠县旱情-----持续时间长。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已持续56天以上,且旱情仍在继续蔓延和加重。
------气温明显偏高。全县7月1日至今,日平均气温30.23℃,与多年同期平均气温相比,偏高2.35℃,月内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日数达29天。
------受灾范围广。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60个乡镇,500个村,3558个社,11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 损失惨重。全县60个乡镇农作物种植147万多亩,受灾面积达130.1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8.5%;其中成灾面积55.3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7.6%;绝收面积达12.5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5%。
------人畜饮水极度困难。持续的高温干旱造成全县大部分塘堰干涸,溪河断流,地下水位降低,大部分人工井无水,全县86座水库应蓄水15078万立方米,目前仅蓄水1523万立方米;5514口山坪塘,除极少数有一点保塘水外,其余全部干裂,给人畜饮水造成极大困难。据统计,全县共造成人饮困难达39万人,占总人口的28.5%。其中人饮极度困难的乡镇有18个。宝城、有庆、三板等部分场镇饮水已十分困难,现已实行每天一小时人均一公升定时定点供水。李馥乡街道新区2600多人饮水困难,大部分居民至1.5公里以外的渠江河挑水,每担需5元左右的力资费。
抗旱-----上下齐动
渠县县委、县政府及时启动了抗灾自救预案,千方百计夺取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 6月以来,渠县把抗旱减灾夺丰收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扎实做好抗旱救灾的规避防御,牢牢把握抗旱工作的主动权。县委书记向此德、县长王能秋亲临一线指挥抗旱,针对抗旱救灾提出了“抓好自流灌溉、组织机灌提灌、发动人力抗旱、实施人工增雨,穷尽手段无望,及时改种补苗”的工作思路。
面对旱情加剧,县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 县级部门相互配合协同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调解农民群众用水纠纷和帮助解决抗旱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财政部门已投入抗旱资金180万元; 水利、农机等部门投入抗旱机械9550台套/14.3万千瓦。民政、消防等送水上山及严重缺水乡镇场镇,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山区、半山区无水源地区群众的饮水,全县未因缺水而出现伤亡事故。气象部门根据气象条件适时多次实施人工降雨作业……。各乡镇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开展生产自救,充分挖掘抗旱人力、物力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龙潭乡对待旱灾,采取“不出现水荒,抢收颗粒归仓,抓住机会种晚秋”的办法,对缺劳户送水上门,耐心说服村民能收尽收,郭朝中原来放弃1.2亩干田稻谷,现收割也挞了50公斤,他还准备有了雨水种秋菜,割苕藤栽秋苕。记者在三板乡、三汇镇、土溪镇等乡镇看到,他们采取远水近用、低水高用等多种方式,不等不靠,积极发动、组织群众筹措资金鼓励打压井,有效地缓解了当前农民生活用水矛盾。并抓紧对现有灌溉和供水设施的维修,水毁修复、库塘清淤齐抓,充分发挥各处水利工程蓄水作用,千方百计开辟抗旱水源,提高抗旱能力。 截止目前,在各级党政的组织、发动下群众自发投入抗旱人数已达到100万余人次,抗旱用油320吨。抗旱浇灌面积31万亩。
关注-----化解旱情
“感谢党,感谢政府为咱老百姓办了实事啊!”县长王能秋在汇东乡龙眼村指挥抗旱时,这里的情景,令他连日来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龙眼村5组肖述明居住在龙眼山的半山腰上,他家享受了旱山村集雨节灌工程带来的福泽,建了蓄水池,蓄水达260余米3,干了这么久池内鱼儿仍在欢快地游动,水稻略有减产,4组的丁代文家居临近山顶,原来吃水都成问题,现在灌溉、人畜饮水也没有问题,龙眼村新建蓄水池15口,新增蓄水量48500米3。全县今年已实施旱山集雨节灌工程还有2个村, 旱山集雨节灌、渠系配套、病险水库整治等措施,在旱灾面前均有效地降低了自然灾害损失,成为抗旱工作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一方百姓造了福。
针对待后期抗旱工作,渠县县委、县政府采取了积极的科学应对措施。
人畜饮水优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地下水,优先保障人畜饮水。
科学抗旱。因地制宜地优化、细化、具体化各项抗旱预案措施,使抗旱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由传统向科学、由单一向全面转变。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尽可能缓解旱情。
齐抓抢收和雨水抢播晚秋。坚持“大灾之年不减收、全年目标要实现”的工作思路,尽力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以多种促多收,提高晚秋生产的效益和水平,实现稳粮增收。力争实现粮食作物种植30万亩,总产达到4.2万吨,种植晚秋蔬菜13万亩,农民人平增收100元以上。一是大力发展再生稻。坚持“有水无水、有收无收当有收来蓄”的原则,力争蓄留一块,成功一块,高产一块。7月20日前齐穗的稻田,及时抢蓄雨水,一律蓄留再生稻。二是巩固发展秋红苕。秋红苕栽植重点抓好玉米地、花生地、烟叶地、育苗地、蔬菜地和沙壤田的开发利用。三是积极扩种秋洋芋。选择适宜的本地高产良种,及时催芽播种,推行稻草覆盖,规范种植,科学施肥,精心管理,努力提高秋洋芋单产。四是切实抓好其它粮经作物。面向市场,早种多种秋大豆、秋玉米、秋荞子等小杂粮。全县发展蔬菜13万亩,人均种菜0.1亩,以多种促多收。五是抓好示范样板引导。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在中滩寨坪村、渠江镇山星村等地建设1000亩再生稻高产示范片;在天星镇、土溪镇等地建设5000亩秋菜高产示范片。以点带面,促进全县晚秋生产的平衡发展。
防汛---未雨绸缪
久睛必有久雨。渠县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在奋力抗旱的同时,认真总结“9.3”、“7.8”洪灾所产生的经验和教训,密切关注洪涝、冰雹、山地滑坡等灾害,做好防大灾、防多灾的准备。
回眸:2004年9月3日至9月6日,渠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特大暴雨,降雨432.2毫米,洪水涨幅21.5米,超警戒水位6.01米。受灾60个乡镇,人口102.57万人,受淹场镇25个,被洪水围困47500人,农作物受灾41.2千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51 亿元。
2005年7月6日至7月9日降雨246.2毫米。洪水再次侵袭,受灾60 个乡,人口80.062万人,受淹场镇10个,被洪水围困2500人,农作物受灾33.64 千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17 亿元。
抗大旱防大汛,渠县对所有水库都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干旱出现的裂缝,采用粘土回填、洒水养护、用薄膜对裂缝进行覆盖等措施,防止雨水浸入裂缝造成大坝滑坡等险情。 并对全县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乡镇,进行严密监控,在雨季到来之前,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和完成度汛应急工程建设,尤其是对渠城两岸堤防的险工险段、病险水库、病险涵闸等薄弱环节,制定了可靠的度汛方案和切实的措施,确保安全渡汛。
记者在水利局、防洪办、海事处等有关部门了解到,渠县已组建防洪领导小组130个,突击队2个60人,抢险救灾队320个,12000人。渠县抗灾物资已储备麻袋20000条,编织袋60000条,薄膜3万平方米,铝丝7吨,汽柴油20吨,救生船25艘,救生衣600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