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今日时政>详细内容

真情溢满寨坪村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06-10 12:13:48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一路风雨无阻,一路真情牵挂。
    带着省委、省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倾情关注,带着如何更好更快建设丘陵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殷切期望,带着对老区的关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和省委副书记甘道明,省委常委、秘书长晏永和,省委副秘书长马波,在达州市委书记李向志,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志科,市委常委、秘书长李志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天宗等陪同下,于6月5日首先走进了川东渠县——这个全省人口超百万、排位第五的丘陵农业大县,来到了“三村建设”示范区的中滩乡寨坪村胡家坝的群众身边,平易笑颜一如往常。
    盛夏的宕渠,坝垄绿透,林木苍翠;雨后的寨坪,一派葱郁,无限生机。
    书记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渠县是当年苏维埃红色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渠县浴血奋战过,张学忠书记特别惦记老区渠县的群众,十分关心渠县的发展。今年春天早有计划来渠县,直到今天终于成行。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到构建和谐社会,张学忠书记此次渠县之行,最关心的仍然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最关注的仍然是与渠县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民情。
     5日下午16时许,看到昨晚还在电视里看见的省委书记突然和蔼可亲地出现在自家的包产玉米坡地里,正在点花生的寨坪村3组胡道国,抱着装有化肥的撮箕既紧张又兴奋。
    “今年有50了吧?”“55了。”
  “家里几口人?”“5个。”
    “儿子也在家吗?”“儿子和媳妇在广东打工,家里就我和老伴、孙孙。”
  “承包了多少地?”“3亩多。”
  “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加务工一万八、九左右。”……
    置身寨坪,一条条硬化水泥路就像一条条洁白的玉带,连接着农田、果园、鱼池、藕塘、农房,镶嵌在田野丘岭间。农民房屋白墙灰瓦,整洁漂亮,家家修起了小院墙,用上了沼气,种起果树,养上鸡鸭、甲鱼,搞起了生态循环型的庭园经济……倍感欣慰的张学忠书记问及村民收入情况,有着30多年基层工作经历的村支书胡道忠自豪的回答道,这些年搞“三村建设”,村里百万元户都超过了20户,千万元户也数全县第一。
    张学忠书记信步走进寨坪村4组文定周家里,从客厅到厨房,从卧室到厕所,从底楼到三楼,张学忠书记仔细察看房间里的摆设。当听说文老汉的儿子文安良在广州羊毛衫厂打工10多年,从普通工人做到了生产管理、报关员,成了拿高薪的白领,年收入10多万元,还把村里50来位年轻人都带去了,每年带回200多万元劳务收入时,张学忠书记十分高兴,意味深长地连声称赞:“不错,铺上了地毯,家具很典型,屋子里装饰也好。生活方式变了,从这里也能看见广州了!”
    “我这次到寨坪村,就是来看望大家,看看你们村子建设得怎么样,日子过得怎么样,能不能吃得饱、穿得暖,孩子是不是有学上,生病能不能看上医生,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兑现了没有,听听你们还有什么困难。希望听到大家的心里话。”随后在文家院坝里座谈,张书记的亲切话语,让文定周等村民感到了轻松和踏实。
   “村里主要收入靠什么?”“劳务输出和当老板。”
   “有多少人在外面,都在什么地方?”“东北、上海、广州全国各地都有,好几百人……”
   “家里都买彩电、洗衣机了?”“有,我家3台。”
   “那用上电冰箱了?”“有。”
   “村里水、电、气、广播电视、电话、路都到户了?”“通了!而且每家每户都通电话,烧水煮饭用的还是比城里还方便卫生、便宜的沼气!”村民唐朝益、郑礼其等抢着回答张书记的问话。
   “老人家,你的娃娃在干什么呢?”“我儿子在成都办的鞋厂。”张学忠书记又饶有兴趣地询问旁边戴眼镜的胡道述老汉。
    “在什么地点?”“武侯区。”
    “鞋厂生产规模多大?”“每天生产2000多双。”
    “也是千万元户吧?”“早就几千万了。”
    “有多少?”“固定资产5000多万,流动资金也有1000多万。”
    “哦!你也成老板了?”“是老板的父亲!”
     张书记和大家越唠越热,越唠越近,越唠越亲。每个问题都是村民熟悉的“家事”,每次问话都充满了情真意切的温暖和风趣。
    听渠县县委书记向此德介绍,既没有大型企业,也没有矿产资源,更没有特别的区位优势,甚至连进县城也还有近20公里的寨坪村,早年还是出了名的“叫化子村”,而今通过实施“三村建设”,村党支部在村里推动抓农民工培训、抓科技兴村、抓民主法治,帮助青壮年村民“走出去,带回来”,短短几年竟办起了农副产品加工厂、石材加工厂和专业种、养场,依托附近的龙头企业建成了千亩枇杷园、万亩超级水稻基地和优质“双低”油菜基地、“双季高产红粮基地”……村里的整个面貌与两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人均收入突破了4000元,涌现出了23个“百万元户”和4个“千万元户”,创造了“地上无厂、地下无矿”的内陆深丘村庄建设奇迹。就连今年元旦当晚的央视《焦点访谈》,也把“新年第一镜”投向了寨坪村的新农村建设新景象。
     当听到这些情况介绍,尤其得知已经很不错的文家在寨坪只算中等水平时,张学忠书记满意地点了点头。
   “中央有关农村政策,比如不缴农业税的政策在这儿落实了没有?”“落实了。”
   “孩子上学不收学杂费,提供免费课本,这些政策落实了没有?”“落实了。起先读书三、四百,现在才百来块。”
   “村里有没有上不起学的孩子?”“没有了。”
   “看病有地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怎样?”“有村卫生站。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在试点。”
   “村里电价摊多少钱一度?”“6角。”
   “交得起不?”“现在生活这么好,一点电费不成问题。”
   “干部有没有强迫的?”“干部都和我们村民交朋友呢!”
    听到村民干脆利落地回答,特别是听说村里已经百分之百使用“良种、良法”进行农业生产,全面建立起订单优质农业,张学忠书记欣慰地笑了:“今天我们来,看到村里抓三村建设,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感到很高兴。特别是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有了明显提高。”
     临别寨坪村时,张学忠书记语重心长地一再叮嘱,村党支部一定要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发挥好“八分地”作用,发挥好离县城近的优势,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发展好柑桔、枇杷、超级水稻这些“地上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还要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力争把寨坪村建设得更富裕、更文明,建成渠县的好典型。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