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劳务经济抱上“金娃娃”
渠县网APP
分享
日前,在三汇特醋有限公司,记者看到马建军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熟练地操作机床。马建军是渠县三汇镇石佛村人,今年参加劳务培训后,和同镇的近50名农民工一起走进三汇特醋有限公司的,月工资在800元以上,实现了他“不出远门挣大钱”的梦想。
如何做大劳务经济这块“大蛋糕”?渠县县委、县政府通过强化劳务培训和就业指导,科学立足县情采取“外输、内转、回引”三措并举使渠县劳务经济抱上了“金娃娃”。今年上半年,该县培训农民工7.5万人次,劳务开发达35.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7亿元。
外输:让农民怀揣技能闯市场
渠县丰乐乡大弯村张小珊前几年外出打工,因为不懂技术,月工资收入只有600元左右,今年春节回家过年听说乡里在组织农民工培训就报名参加服装剪裁技术培训,并获得技能证书,现在在广州一家服装厂打工,月收入1000多元。她高兴地说:“政府帮我学技术,我靠技术闯市场,有了技术就是‘吃香’”。
近年来,渠县充分利用全省劳务基地县的优势加大劳务培训力度,大力实施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和“劳务扶贫工程”,形成以省级劳务培训基地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劳务培训中心为龙头,六合时装培训中心、宏宇电脑和各职业学校等机构为辅助的职业培训网络。根据市场需求,相继开办了电工电焊、机电、电子、电脑操作、服装剪裁等专业,对农民工实行订单培训、菜单开课,让他们怀揣技术闯市场,实现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今年2月,广东、浙江就有10余家企业到该县招工,一些农民工刚培训完就被争聘一空。
同时,为了给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信息、择业、劳动保障维权等多方面的服务,在较为集中的大中城市设立“华西民工救助中心渠县办事处”和信息服务站,形成较为完备的劳动力输出市场服务网络。
内转:使民工不出远门挣大钱
“企业建在家门口,打工不再东奔西走。”
渠县琅琊镇的陈东明为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今年就没有外出务工,而是到镇上的龙强纸面石膏板厂找了份活,月收入也近1000元。
渠县通过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扩大招商,大力引进、发展民营经济,转移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安置。天渠盐化、金多利、云丰水泥、林华铝业、龙强建材、万兴地产、华升食品、重客隆、乐百惠等企业先后在该县投资兴业,“扎地生根”。逐渐形成以金隆植物油、华升食品、八仙桥食品、精米加工厂等农副产品加工和天渠盐化、云丰水泥、龙强建材、万兴地产等建材化工劳动密集型企业集群。这些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就地安置劳动力近3万人,平均每人年收入7000多元。
同时,该县通过实施城镇化建设,使近5万农民跳出农门就地转移到二、三产业,实现了他们“离土不离乡,务工经商奔小康”的愿望。
回引:返乡创业带动一方
7月21日,记者在望溪乡张秦华的种养殖基地看到,翠绿的青椒树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花椒,村民们正忙着帮着采摘。2002年,张秦华怀揣着他的打工创业积蓄300多万元从重庆回到家乡,兴办起1500亩的种养殖基地,基地现有九叶青椒18万多株,安格斯肉牛100多头,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人平年收入近万元。
张秦华是渠县大力实施“回引”工程涌现出来的典型代表。渠县通过进一步调整、完善和落实回引优惠政策,坚持“你创业,我服务”的宗旨,吸引大批外出务工人员怀财抱技回乡二次创业,建设家乡,带动村民致富。在土地使用、税费征收、资金扶持等政策上进行鼓励和扶持,凡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兴办企业,均纳入政府中小企业担保资金支持范围,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去年,该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达1230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1200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