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今日时政>详细内容

市场·科技·龙头———渠县推进特色农业纪实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11-11 01:38:47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金秋时节,穿行于宕渠大地的村落原野,到处果实满枝、蔬菜满园、牲畜满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组成了一幅特色农业满园春的美丽画卷。

 

                  市场引导——效益最大化

    

        连日来,蔡和乡川河村的蒲正国夫妇甭提有多高兴:他家种的4亩多露地双苞蘑菇即将陆续上市,以后几个月每天将有100多元的进账。瞅准蘑菇市场需求大、行情好这一空档,川河村在政府引导下,推广种植露地双苞蘑菇,村民们掰指一算,每亩比种植小麦、洋芋增收3000以上,很快就发展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蘑菇种植专业村。

 近年来,渠县县委、县政府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使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全县涌现出了七蕊黄花、玫瑰香柑、丰脐、优质生猪、优质瓜菜、香甜李、中药材、花卉、林果等十几个优势特色产品。目前,全县黄花种植面积发展达到5万亩、柑桔面积达到10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优质果园达到10000余个、花卉面积达1000余亩、各类规模养殖大户达到1000余户,农民人均收入的50%来自特色农业,使广大农民依靠特色经济走上了小康之路。

  市场需求在变化,渠县农民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也随之提高,标准化生产正在全县推开。目前,全县经注册商标、被国家认定为绿色无公害产品的有“渠县”牌黄花、“金隆”牌植物油、“九叶青”牌花椒、“绿明”牌大米等10余个知名品牌,生产面积达40多万亩,每亩地比以前普遍增加收入200元以上。

 

                  科技支撑——增产又增效

          

        三板乡大石村前几年因柑桔品种老化和缺乏科学管理,桔柑成熟后无人收购,农户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烂在地里。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们进行品种改良和推广无公害生物防治技术,现在桔柑一投产就被经销商上门抢购一空,价格比原来高出近一倍。

    随着科技兴农的热潮在农村掀起,渠县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爱科学的氛围已经形成。

    近年来,该县引进生猪、小麦、玉米、蔬菜、林木、果树等优良品种60多个,使全县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普及率达85%以上;引进推广柑桔高光效树型改造、生猪标准化养殖、旱地养鸭、蔬菜大棚栽培、营养钵育苗、配方施肥、化学调控等多项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有了科技的保证、先进的技术管理、全方位的技术服务,该县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更足了,胆子更大了。该县从事PIC生猪养殖的专业大户已达200多个;黄花扩繁5万亩;柑桔高换2万亩;发展超高产稻40万亩;每年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8000多万元。

 

                  龙头舞动——增收有保障

        

        今年渠县中滩乡农民的红薯还没有下种就被渠县精淀粉加工厂提前预购了:厂里不仅免费向他们提供优质薯种,还与他们按市场价签订了订销协议。寨坪村村民文定周家种的2亩“豫薯王”为此比去年增收了200多元。                      

        该县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不断培育壮大市场带动能力大、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并出现了一大批订单农业。目前,全县围绕生猪、黄花、柑桔、水稻、红薯、油菜等产业开发兴建的各类市龙头企业10多家,联结带动农户12万户增收2860多万元。这些企业内联农户、外连市场,拉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产品增值,确保了农民收益。                     

         龙头企业推动了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及加工业的良性循环,带动了以优质粮油、黄花、水果、生猪等为重点的13个农业产业化基地。种植业、林果业由此带动的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业,培育了大批“农”字号的加工业;加工业既使种、养增值,又“反哺”种养业,加快了农业优质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渠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吴涛)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