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今日时政>详细内容

16岁参加长征的红小鬼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6-11-06 23:49:13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编者按: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记者对滨海新区健在的老红军进行了探访。据了解,目前新区健在的老红军有两位,均是原天津港务局的离休干部。通过采访,我们了解了他们感人的事迹、传奇的经历、高尚的情操。在感动之余,也受到了一次难得的教育,充分感受到长征精神给予我们的无尽的精神财富。

    14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6岁便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超越意志极限的长征。当年的红小鬼,如今已是年近九旬的老人。

    他就是原天津港务局局长刘树森。

    87岁的刘老,看上去依然那么精神矍铄,说起话来铿锵有力。他现在每天都坚持看报纸、看杂志。提起红军长征那段难忘的岁月,刘老不用多问什么,就自己打开了话匣子。

    刘老是四川省渠县人,1933年,年仅14岁的刘树森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他是为了推翻三座大山,打倒蒋家王朝,在“打土豪,分田地”的高潮中,出于“打倒蒋介石,保卫胜利果实”的想法,报名参加了红军。由于年龄小,他并没有被分到作战部队,刚到部队时被分派到学兵连,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学习作战技术。当时学兵连有200多人,都跟他差不多大,每天跟着大部队行军。不久,被分配到十一师政治部新剧团工作,主要做宣传工作。在长征队伍里他打竹板、唱合唱、演新剧,前后奔波忙碌,为战士们鼓劲加油,很快就成了“小明星”。

    三过草地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5年5月初离开川陕根据地开始的,一直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省会宁县胜利会师,其中三次过草地,他都参加了。

    “三次过草地,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刘老描述了从毛儿盖到班佑那纵横四五百里的茫茫草地,“我们走到草地边时,远远看去,不见山丘、不见村舍、不见树木,更没有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际。当地人说草地是泥潭,一不小心陷到里面就会送命。草地气候无常,中午太阳高照,烤得人汗流浃背喘不过气,到了晚上气温骤降,能到0℃以下。”

    他回忆道,“草地里行路难。草地就是沼泽地,草丛里河沟交错,上面是草茎和腐草结的垡片,就像人的肚囊一样,上硬下软,一脚踩上去就往下陷,你越使劲就越陷得深。起先是一个人陷进去,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往往把去拉的同志带着陷进去。我们部队就发生过五六个人相继被陷入泥潭中,就这样牺牲了。后来有了经验,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来,或者用绑腿带缠在被陷进去的同志的腰上才能拉得上来。”

    刘老说,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我们的装备十分简陋,既没有什么穿的,也没有什么盖的,更没有什么用的。过草地时,看到稍微干一点的柴草,就赶紧捡起来背着,到了宿营时点上一堆火取暖。草地里到处都是水,后来知道长柳条的地方往往地势稍高,能干一点,就专找长柳条的地方宿营,还能砍下些柳条铺在地上睡上一觉。有时根本没这样的地方,还下着雨,红军战士们只能在泥水里两个人背靠背依偎着过夜,往往第二天早上再也没起来,就这样坐在地上静静地牺牲了。说到这里,老人的眼睛红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过草地的粮食由各部队自筹。第一次过草地时,刘树森筹到15斤大米,煮到八分熟,再炒一下,背在身上,既便于保存,吃起来又方便。第二次过草地时,他们用藏洋和钢洋与当地藏民换一些青稞。粮食不够,就挖野菜吃,也有吃野菜中毒死亡的。他们在过草地前,买过一些牦牛皮御寒用,实在没有吃的,就把牦牛皮切下一段放在火上烧一下,让牛皮膨胀起来,然后放在水里煮很长时间,才能咬得动。那时的粮食金贵,真是一个窝头给块金条都不换。

    刘树森能活过来,全靠着战友们互相帮助。一次,走了一天的刘树森又累又饿,到了晚上就和战友们背靠着背睡着了。早上醒来,他发现自己的干粮袋不见了,一向坚强的刘树森这次哭了,看着茫茫的草地,他不知道还能不能走出去。危难时刻,还是战友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你一把、我一把地把炒面往刘树森的口袋里装……刘老说到这,自己也哽咽了,“在那种情况下,这一把炒面就代表着生的希望。”

    翻越雪山

    过雪山和过草地是两码事。雪山忽而下起冰雹,天气变化无常。而红军战士大部分都是单衣,根本没有棉衣和棉被,能有件牛、羊皮做的坎肩就很了不得了。战士们脚上穿的是自编的草鞋,有的还赤着脚。天太冷,就咬点辣椒驱寒,但辣椒很快就用完了。有的战士就在两件单衣之间塞进棕、麻、蒿草之类的东西来挡寒。晚上宿营就点上一堆火靠在一起取暖。就这样连饿带冻,夺去了很多红军战士年轻的生命。过雪山时,就是再累再喘不上气来,也不敢坐下休息,因为一坐下,就有可能再也起不来了。“在翻越夹金山时,我们几个小战士依稀看到一个人形在风雪中,丝毫不动,后来听说,那是前面部队的战士坐在那里牺牲了。”刘老感慨道。

    与艰难的道路相比,最重要的是还要提防反革命武装的袭击。在过草地时,马鸿逵、马步芳等(又叫“五马”)的骑兵趁机经常袭击他们,特别是掉队、伤病的红军战士常被他们用马刀砍杀,十分残忍。因此,当时他们还要时刻保持警惕,有时一天数次击退敌人的骑兵。

    回顾历史,刘老感慨万千:“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红军战士的革命意志没有动摇,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红军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保留了火种。在我的一生中,我曾经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艰苦的八年抗战,参加了三年的解放战争,在经历了无数枪林弹雨之后走进了新中国。但是在我背后,有我许多亲爱的战友和同志们,他们没能够看到祖国的解放,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永远怀念他们!”

    刘老尽管年事已高,但一直十分关注天津市的建设,关心天津港的发展。采访要结束时,他说:“现在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的年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长征精神要永远传承、永远不能忘。”

    刘树森简历

    1919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渠县。

    1933年8月在四川省渠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第四军第十一师政治部新剧团任宣传员。

    193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3月参加长征,年仅16岁。

    1935年6月在懋功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以后三过草地,翻越雪山。

    1936年7月2日在甘孜地区与红二方面军会师。

    1936年10月9日在甘肃会宁再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夜袭阳明堡中参加阻击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曾参加解放塘沽战役,率一加强营解放塘沽北塘镇。

    建国后,任重庆港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天津港务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1983年12月离休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