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今日时政>详细内容

喜看巴渠新农村

作者: 来源:达州传媒网 发布时间:2006-10-20 11:20:25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最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局长张建军率调研组专程深入我市调研时指出,达州市委强调以“三村建设”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做法,既抓住了农村党的建设、人才开发和科技普及、民主管理这些带基础、管根本、管长远的东西,又介入新农村建设立意之高、参与程度之深,在全国是少见的——

  村民种的是科技田,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干净水,用的是卫生厕,烧的是省钱气,看的是大彩电,住的是舒适房……以“三村建设”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给老区达州农村带来勃勃生机。
  新班子带出新动力
  在党支部书记郭江燕等村干部的倾力支持下,渠县双土乡吴寨村“葡萄种植大户”何小明最近又从信用社贷回3万元,给葡萄园架上了标准钢架大棚,从浙江购回了藤忍、应当京亚等葡萄新品种苗,进行温室反季节种植。何小明说,尽管今年遭遇了特大旱灾,但是有了村党支部的贴心帮助,我有信心让葡萄“早上市、多产出、卖大钱”,弥补旱灾造成的损失。
  为探索新形势下党管农村的新途径,找准丘陵地区破解“三农”问题的新路子,真正使农民更加持久长远地享受到“三个文明”的全面实惠,从2004年初开始,达州市委即在全市农村全面实施以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治管村为主要内容的“三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全召开后,市委更是以此为载体,深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途径,构建农村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提出把农村党建与领导群众脱贫致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乡村民主管理、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以此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收到了“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持久得实惠”的良好效果。
  市委书记李向志强调,尤其针对个别农村党支部中由于年龄老化、思维僵化、素质弱化,“软、散、瘫”等突出问题,市委按照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强调选派文化素质高、政治思想素质强的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既解决了过去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不稳定的状况,又较好地消除了影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阻碍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制约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顽疾”。
  郭江燕是渠县的选派村支书之一。郭支书到任后,坚持以“班子队伍带村”入手,强力转化后进村。他利用农闲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章》、《农村先进性教育读本》等,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健全支部制度;带领4000多村民战高温、斗酷暑,开渠打井淘堰、修复提灌引水上山,解决了人畜用水和灌溉农田问题;采取“支部找钱、群众投劳”方式,整治修通了10多公里村道;开辟山地广种白菜、萝卜、洋芋等晚秋作物,放养猪、牛、羊、鸡鸭等短平快的畜禽业;引进“徐灿明养殖场”项目,眼下又挖掘大堰塘,以蓄水喂猪、种藕养鱼;引导村民高接换种柑橘高产新品种,建起占地20多亩的“谢文成冬桃园”及一大批丰水梨、柑橘、布郎李、板栗等户办果园……郭支书告诉记者:“今年尽管遭遇了特重旱灾,但通过普及新技术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全村人平增收130元的年初目标一定能实现,人均纯收入3000元的既定目标也莫得问题!”81岁老支书毛帮诚感慨不已:年轻支书眼界宽,魄力大,干劲足,有了这样的干部带,村子总算有盼头了!
  万源市长坝乡清水溪村班子过去软弱涣散,村民很不满意。乡民政干部范家勇下派任支部副书记后,发现原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于是,范家勇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新修成8公里村级公路,结束了全村不通车的历史,全村党群干群关系由此得到改善。领路人得力,如今的清水溪村正悄然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在范家勇主持工作的1年多里,有2名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村里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一跃成为万源市的先进“明星”。
  为保持农村的持续稳定,各地农村党支部在回乡青年、经济能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中培养后备干部,帮助其成长,两年来共培养了1186名后备干部,652名入党积极分子,其中245名已经入党。他们普遍成为当地农村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新观念塑造新农民
“过去只听说过人看病要开处方,想不到现在种地也可拿处方。”开江县永兴镇糖房坝村邱显伟去冬第一次接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还心存疑虑,如今他已成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户,并且对这项新技术着了迷。“这都是从田园学校里学来的技术。”邱显伟对村党支部兴办的“田园学校”心存感激。
  全市通过建立样板点、示范户的形式,大力推广农作物种植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等新兴实用技术。据悉,今年来全市农业部门培训农民20万余人(次),为当地群众开出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测土配方上万方,推广面积100多万亩。仅这项技术,一年至少可为农民节支增收上千万元。
  达州市委组织部长杨天宗还告诉记者,“三村建设”坚持党委揽总、组织部门牵头、部门上下联动,按照“支部是核心,农民是主体,规划是前提,产业是支撑,投入是关键,机制是动力,民主法治是保障”的基本思路,着力构建涉农部门“目标共定、工作共推、成果共享”的共建机制,循序推进,两年快速建成136个市级示范村、260个县级示范村,初步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雏形。全市投入建设资金4.5亿元,其中项目捆绑7000万元,带动农民自主投入2.9亿元。各示范村新建特色经济园17万亩,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营销大户带动农户130万户。示范村有组织联接、有企业带动、有基地覆盖,初步形成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乡镇成规模的产业格局。
 “无柴无煤心不慌,沼气一点饭菜香”。大竹县二郎乡新建村新桥坝陈天贵家建成沼气池后,从此“背靠青山不烧柴”,曾伴随他大半生的砍柴刀现在被丢弃在角落里长满了铁锈。不仅陈天贵家,如今在新建村,家家户户的柴刀都遭遇了同样的“命运”。以户办沼气为纽带,以“三改五建”为落点,各地致力建设生态家园和特色庭院经济。各示范点均因地制宜,按照“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猪沼花”等循环经济建设模式,发展特色庭院经济,延伸农业产业链、农业生态链和农民增收链。“我家4口人,每年养几头猪、牛,粪便发酵成沼气,沼气煮饭烧水,既便捷又卫生,沼液还田每年还能增收节支2000多元。”渠县渠南村熊中建说。
  在村道建设、水利建设特别是产业建设等涉农项目的实施中,还优先支持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的致富项目,以带动群众增收。在达县赵家镇桂花村、宣汉县七里乡新芽村、渠县天星镇长青村、万源市白羊乡泉溪坝村等地,倾斜项目和资金扶持科技带头人规模化发展了葛根、优质水果、PIC生猪、黑鸡等种养基地,同时通过龙头的拉动作用,推广新技术,实现规模化。去年来,全市在项目示范村依托专业协会、农民夜校、田园学校、科技党课等形式,聘请科技人才组织开展培训500多期,参训人员达41万人(次),涌现出越来越多懂技术、善经营的青年人才和产业大户。“全国劳模”、“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张一云联合14家农民养鸡场,成立起川东地区第一家股份制协会——大竹县星火禽业协会。协会在余华乡川心村兴办起优质种鸡场、饲料加工厂、养鸡设备厂和川东禽病研究中心,已发展养鸡大户66户,养鸡40多万只,会员人均纯收入5980元,高出全县人均纯收入2140元。
  新风尚催生新农村
 “排排木柜书满架,条条板凳坐农民。要想致富去干啥,夜校里头学文化。”“专业户,重点户,有了文化才能富。”诙谐的顺口溜,朴素的戏说词,生动形象地道出了达州“三村建设”的新变化。
“全国劳动模范”王春霖是渠县李渡乡新渡村有名的苗木种植户,不仅种植本领高,园艺技术也好。为让村民科技致富,他创建“川东苗圃”龙头企业,组建起苗木文化协会。用摄影技术把花木种植、园艺布置技术拍成图片,配上文字解说,举办技术展览,向乡亲们传授花木种植技术,还向省“十运会”献出高水准的花景。科技富了村民,村民学科技文化的劲头更足了。村里先后建起了“农民科技书屋”、文体活动室和学习园地等。如今,到书屋学科技、田间用科技成了村民的时尚。
  文化进村,吹起文明新风。在通川区复兴镇板桥村,村党支部不仅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开设了娱乐室、阅览室、党员活动室和农民夜校,还建起了小型休闲活动广场,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双杠、单杠等体育设施。阅览室里有DVD、电视机等现代远程电教设备,养猪、养鸭、种菜等科技书籍也有200多册,每到早晚或农闲,村民总是三五成群地来到阅览室看书,查找科技资料。据悉,从2004年以来,板桥村在“三村建设”中把从1998年起创办的“选民夜校”改成了“农民夜校”,利用夜晚村民比较容易集中,向村民广泛宣讲税费改革、村民自治等涉农政策法规,讲解种蔬菜、优质粮、果树、经济林木和养猪、牛、羊、鸡禽、鱼等实用科技知识。由于夜校明确了“只要农民需要什么、要种什么,就教什么;农民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教;农民想听谁讲,就请谁讲”的原则,受到村民喜爱,结合各自优势在家抓生产的村民多了。仅去年这个小山村就实现农业总产值1.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100元。板桥村的“农民夜校”在《人民网》报道后,引起中央领导关注,并安排中央农办专家调研组专程前来板桥村调研,《农民日报》、《四川农村日报》、《达州日报》紧跟着给予了报道。达县百节镇三牌村推出“民主听证会”的举措,每月不定期召开,主要由村支书或村主任通报每月工作情况,参加听证的村民则直接提出问题,村干部当场答复并确定专人限时办决,下一次听证会还要对上次听证会的问题解决情况进行通报。由于听证会处理村务透明、公开,有效化解了干群矛盾,村民曾经主动补交拖欠的农业税款达13万余元。由此使三牌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告状村”转变成了先进村,去年9月还荣获了“全国文明村”的称号。三牌村的成功经验很快在百节镇乃至全达县全面推广。据悉,自听证会活动开展以来,仅三牌村解决疑难问题76件,其中拖延3年以上的问题12件。
  “三村建设”中,各地特别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据悉,全市7个县(市、区)委均制定了“三村建设”规划实施意见,适时提出用3至5年时间,本县95%的行政村建立健全和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基本制度,确定了“加强农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完善村民自治功能、规范村级各种组织的工作运行、强化农村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规范、提高农村工作整体水平”的工作思路,同时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计划。
  眼下,全市各地农村正强化“村民自治”,通过村民“一事一议”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小水利、道路及公共文化卫生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村务。80%以上的村子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医疗卫生站和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阵地,还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户”、“守法文明户”、“尊老爱幼户”、“计生光荣户”等创评和“八荣八耻进农户”活动。这不仅使村民更进一步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发展意识,提高了致富本领,还带动村民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尚。
  新闻链接:我市以“三村建设”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模式,引起广泛关注:中组部两次向全国推介我市“三村建设”的做法,《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予以报道,《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将此视为推动科学发展十大方略之一;省委书记张学忠批示肯定“三村建设”,省委常委办印发《领导参阅》等;以“三村建设”推进基层党建和新农村建设的做法,载入省委《关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文件。特别是今年1月,按照中央先教办领导批示,中组部、中宣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6大新闻媒体,对我市“三村建设”进行同步报道。已有北京、重庆、广东、浙江、新疆、甘肃、江西、贵州、陕西、山东、吉林等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些地方学习借鉴;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评价达州“三村建设”“有基础、有特色、有概括力和影响力”,并批示以“三村建设”积极探索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开行总行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开发性金融座谈会,达州市作为全省唯一被邀请的地级市参加了会议并作经验介绍。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