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今日时政>详细内容

四川渠县龙潭乡党委抗旱见闻

作者: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06-10-17 15:50:03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10月13日一早,四川渠县龙潭乡党委书记熊英,带着由乡机关党员干部组成的抗灾义务服务队,又攀上海拔上千米的万里坪龙寨村,为272户农民送去秋洋芋种、秋荞子种,还和村民一道,翻挖山地,把种子下到地里。

  抗战早期,红四方面军曾在龙潭乡组织发动过著名的“龙潭起义”,这里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传统的红军精神。在这次抗击特大旱灾的3个多月里,熊英和她组织的党员干部抗灾义务服务队,已记不清在这平均海拔800余米的龙潭山区的村村寨寨里,究竟往返奔忙了多少个来回。村民徐修汉对此感慨不已:“恁个热的天气,一个女书记带着干部,好几次上到这高山上来,又是送水、又是帮我们抢收,仿佛又看见了当年的红军战士!”

  赤日炎炎、灼热逼人、溪河断流、土地龟裂、饮水困难……今年入夏以来,渠县遭遇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持续高温干旱袭击,全县气温一度超过43.3℃。据县委书记向此德,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邓瑜华介绍,当时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给全县工农业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8亿元,而地处华莹山系的龙潭乡,作为高塝山区,更是成为重旱区之重。全乡9个村4355户16825人受灾,其中特重灾户1080户,有1.3万人完全靠送水,21000头牲畜饮水极度困难,农作物受灾绝收4800亩,直接经济损失980万元。

  面对严峻考验,龙潭乡党委发扬“红军精神”,全乡党员齐声喊响“灾民在,党员在;党员在,支部在”,决心“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乡党委于6月底即紧急行动,提早打响了山区抗灾自救的“硬仗”。旱情刚显端倪,乡党委、政府即启动抗旱救灾紧急预案,按照“先保人畜、后保作物”,以“管好塘库,深找水源,进村入户,扶贫济苦,稳定情绪,抗击酷暑”为切口,把机关工作人员分成9个“抗旱救灾工作组”,乡党委书记熊英和党委副书记、乡长刘忠等领导亲自带队,划片包干,驻村指导抗旱减灾工作。该乡还组织400多名村组党员干部成立了“抗灾救灾义务服务队”,走村串户为缺劳户、特困户抢收抢种。确保灾民有水喝、有饭吃。重点加强了对高山重旱村龙寨、文星、老龙、岩渠、团石的救助力量。同时,针对地处高山区和森林腹心,把保人畜饮水和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在龙潭旱区抗灾前沿,“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水源,绝不丢下任何一个受灾户”,成为党员干部的口头禅,党组织在抗灾自救中充分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龙寨村3组人畜饮水特别困难,而且地处高山,群众居住分散, 持续的干旱使山区水源干枯,村民生产生产极度困难。尤其特困户文先全本人61岁高龄,家里5口人中就有两人生病,加上地处万里坪山顶,吃水难题困扰全家。对此,乡党委书记熊英不畏酷暑三上高山,与村党支部书记丁尚锐、村主任徐修汉等一起,四处为群众找水。在崇山峻岭中连续奔波了5天,终于在10多公里外的万里坪山下找到了清清山泉。村党员小组长文会强还自告奋勇担负起为文先全老汉家的挑水任务,坚持近2个月直到眼下旱情解除。前两天,在乡党委出资1000多元帮助下,村党支部又把自来水管拉进了文先全等270多户村民的家里。

  山区送水不便,他们就用农用车、摩托车、三轮车驮送,千方百计帮助受灾村民度过难关。乡机关党员干部李绍文、陈本述和村党员干部罗小松、颜仁华等,熬更受夜始终坚持在放水、分水、送水第一线。70岁的龙寨村老共产党员郭朝中,顾不上自家缺水,骑上小三轮车,到5公里外的柏水溪拉回山泉水,分送给缺水村民。7月28日晌午,连续在抗灾第一线的乡党委书记熊英,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天气炎热,中暑倒在龙潭堰灌区。不少村民劝说:“熊书记,你去休息一下吧!”可是,她取出了随身带的“藿香正气液”服用后,在树荫下稍稍休息一会儿,就又开始工作,直到把龙潭堰仅有的一股水引下山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刘忠亲自把水背进高坝村的特困灾民家中。在送水行动中,全乡党员干部为受灾村民送水多达3300吨,解除2000余户灾民饮水困难。

  “决不让一个村民渴倒。”为了引出该乡龙潭风景区老龙洞的水到群乐村,解决山下的群益等村几千名村民的饮水困难,特别是让因残因病无劳力找水的农户、五保户吃上清洁卫生的水,党委书记熊英,乡长刘忠硬是带上“抗旱救灾工作组”,蹲点解决。他们克服了沿途土质疏松条件差、凉透严重等困难,组织村干部群众,用编织袋装土拦水堵漏,奋战了8个昼夜,终于把老龙洞的清泉水引到了5公里外的群乐村2组的井堰田,解决了全村6个组800余人和3000余头大牲畜的饮水难题,连通了村民的“生命线”。

  如今,旱情初步解除,乡党委又及时组织发动村民,用最短时间补种干死苗地,力争“大春损失晚秋补,农业损失副业补,粮食损失经济补”。乡上还挤出资金3万元,印发晚秋生产技术资料300份发放给村民,及时派出农技人员到旱区一线指导村民恢复生产。乡上还购回10500斤秋洋芋种及秋荞子、红苕种,分发到受灾村组,规划种植晚秋作物4000亩,发展见效快的家禽家畜,帮助农民大灾之年不减收。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