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今日时政>详细内容

四川渠县:遭灾不短志 村民节期学技术弥补损失

作者: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06-09-30 23:18:34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新华社成都讯(记者杨三军  邓良奎)  年年“十一”今又来。9月30日晚上,在如潮外涌的客流中,来自重旱区四川达州市渠县的何小明也搭上了重庆开往福州的1006次列车。不过,与别人利用节日外出旅游所不同的是,何小明是急着去福州市的马尾区学习葡萄大棚种植新技术。他说:“遭灾不短志,越是受灾就越要考虑长远些!”
    今年30刚出头的何小明是渠县最偏远的双土乡吴寨村1组人。吴寨村地处海拔上千米的华蓥山中脉代塬庵,山地开阔,日照和雨水偏多,村民们有种植果树的传统。在当地,何小明和妻子向亚莉都是有名的葡萄种植能手。3年前,何小明夫妇把在北京打工学来的葡萄种植技术运用到家乡,发展起10多亩藤忍、巨丰优质葡萄园。由于他们种植的葡萄颗粒饱满有如乒乓球大,而且葡萄园挂果又多卖相又好,不但自家很快脱了贫,还惹来附近乡亲们跟着学种葡萄增加收入。可是,今年6月至9月上旬,渠县乃至整个达州市遭遇了建国以来最为惨重的持续高温干旱袭击,仅渠县气温一度超过43.3℃。据渠县救灾办统计,罕见的持续酷暑干旱,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4.8亿元,其中农业直接损失3.177亿元。地处深丘山区的双土乡首当其冲成了重旱区,溪河断流、土地龟裂、竹木枯死、饮水困难、颗粒无收一时间几乎成了每一个村寨的标记,成为村民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何小明家的葡萄园也没逃过旱劫,累累葡萄串还没成熟就被高温烈日烤成了葡萄干,一季下来,比往年少收了5000多公斤葡萄,损失3万多元。这让何小明夫妇心疼了好一阵子。
    旱情稍有缓解,按照达州市委的强力部署,渠县县委、县政府发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了晚秋生产热潮。据渠县县委书记向此德和代县长邓瑜华介绍,该县重抓农村“三村建设”(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治管村),突出强调人才科技兴村,已落实种植秋粮作物34万亩、秋菜15万亩,规划秋粮总产4.8万吨,人平增收100元,力争“大灾之年不减产、大灾之年要增收、大春损失晚秋补”。
    强抓班子队伍带村和人才科技兴村,很快使吴寨这座重旱山村重新披上了绿装,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村党支部书记郭江燕的带领下,吴寨村4000多村民战高温、斗酷暑,开渠打井淘堰提灌引水上山,解决了人畜急需的饮用水;开辟山地广种白菜、萝卜、洋芋等晚秋作物,放养猪、牛、羊、鸡鸭等短期见效的畜禽业;引进“徐灿明养殖场”项目,建起了400多平方米的猪栏,常月存栏50多头优质肉猪,眼下养殖场正挖掘大堰塘,以蓄水喂猪、种藕养鱼;建起了占地20多亩的“谢文成冬桃园”及一批丰水梨、柑桔、李子、板栗等户办果园……此外,双土乡党委书记孙承友、乡长杨可还把救灾资金挨家挨户分发给吴寨的受灾村民,国庆节里又把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送到了全村的54个独生子女户家中,以扶持村民恢复生产。据郭支书告诉记者,今年尽管遭遇了重旱灾,但通过普及新技术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全村人平增收130元的年初目标肯定能实现,人平收入3000元的既定目标“也莫得问题”!
    而受灾特别严重的何小明家,也决心使明年的葡萄园收入翻番。夫妇俩合计再购卖一批藤忍、应当京亚等葡萄新品种苗,给葡萄园架上标准大棚,进行温室反季节种植,以确保葡萄园不受气候影响,藤蔓能早发芽、早挂果、早上市,多产出、卖大钱。对此,村支书郭江燕不但亲自出马协调信用社帮何小明贷来资金3万元,还用自己的摩托车拉上何小明去30多公里外的县城选购建大棚所需的材料。利用国庆和中秋节期的农闲空档,何小明又搭车远赴福州观摩学习葡萄温室大棚种植的新技术,妻子向亚莉则留在家里清理修整葡萄园。“要不尽快清除枯枝败叶,它们就会霉烂生成碳疽病和灰霉病,使来年的葡萄生虫长斑点,影响收成和卖相。”在葡萄园里,向亚莉躬身边捡葡萄叶边告诉记者,自己只要勤快点,来年还是能赚回旱灾损失的。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