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今日时政>详细内容

城坝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显著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09-15 15:40:47 点击数:
扫一扫下载
渠县网APP

分享

分享到:

城坝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之渠江东岸,在商周时期为巴人分支人的都城“城”,秦灭巴蜀后于此建宕渠县。20053月至6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有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井、灰坑等大量的遗迹现象;同时出土有大量的铜器、漆器、铁器、陶器等。这次发掘和调查,首次揭露出遗址内存在着连续性清晰的文化层叠压关系;也证实了城坝遗址在汉代及更早时期存在过大型城址的史料记载是可信的。为进一步研究城坝遗址和巴人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达州市文物管理所和渠县文物管理所于20053月至6月对我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溪城坝遗址进行了首次正式发掘,经过1年的室内资料整理、研究,由发掘领队刘化石执笔撰写的初步发掘成果《四川渠县城坝遗址2005年发掘简报》刊载于国际交流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四川文物》2006年第4期显著位置。

  《简报》对此次发掘所露土的地层堆积情况、遗迹、遗物等方面通过文字、绘图、器物照片及复原图等方式做了极为详实的记录和考古科学论证。发掘共开5m×5m探方9个,加上扩方面积,实际揭露面积约260㎡。共发掘有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木椁墓3座、西汉土坑竖穴墓1座、灰沟2条、汉井1座、各时期灰坑24个等大量的遗迹。同时出土有大量铜器、铁器、陶器、竹木器和丰富的陶器、建筑构件残件瓦片等。

一、发现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墓葬4座,出土有大量铜器、漆器、铁器、陶器等生活用具。棺椁制木椁墓和出土的漆器为川东北地区首次发现,填补了川东北地区的考古空白。

此次发掘发现木椁墓3座(1号墓、2号墓、3号墓),距地表30cm40cm3座墓在空间分布上较近,间距为10m15m,皆为竖穴式土坑墓,保存完整,无墓道,不见封土,墓穴的处理方法相同,但墓葬形制方面各墓又有明显的不同点,1号墓为南北向,2号墓、3号墓为东西向,在棺椁形制方面1号墓为一棺一椁, 2号墓为有椁无棺,3号墓为一椁双棺。其中,1号墓出土器物以漆器为主,墓内出土随葬品43件,其中铜器4件,漆器24件,陶器9件,漆皮陶器3件,木器3件。漆器的主要器形有耳杯、盒、盘、卮等,陶器以罐类为主,另出土有漆皮陶壶、漆皮陶瓮等,铜器有釜、甑等。此次发掘的土坑墓1座(4号墓)埋藏较浅,因受到后期的扰乱严重,现仅存墓葬的底部,为坚穴式土坑墓,墓内人骨架和墓具不详。墓为东西向,出土25件可辨器形的陶器,主要有罐、钟、豆、壶、卮、盘、灶、盂、甑和瓮等。此次发掘的几座墓葬都没有出土明显纪年的器物,据发掘和出土随葬器物组合特征判断,1号墓、2号墓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3号墓为西汉中期,4号墓为西汉中期。

发掘出土的器物从用途来看,主要以生活用具为主,按器物质地分,包括陶、铜、漆、木、铁、石等。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常见纹饰为绳纹和细绳纹,火候普遍较高,以轮制为主。器形有高领罐、矮领罐、碗、豆、甑等近20种。漆器主要出土于1号和2号木椁墓内,以生活用具为主,主要器形有耳杯、盒、盘、卮等。纹饰主要有鸟头纹、变形鸟纹、几何纹、变形风纹或花草植物纹等。少数器形底部或腹部有漆书或烙印的“楊儋”、“楊”、“山”、“□ □造□”、“□亭”等文字,这些漆器的出土,填补了川东北地区的考古空白。铜器以炊器为主,从出土时炊器上多有烟炱来判断,出土铜器多为实用器。器形主要有釜、甑、灯、勺、镜等。出土铁器以小件残器和铁块为主,可分辨器形的为墓2 墓和3号墓各出土有一把铁剑,但锈蚀较为严重。除此以外,此次还发掘出土有彩绘木器残件、石斧、龟甲及筒瓦、板瓦、瓦当和青灰砖等建筑构件。

二、首次揭露连续清晰的文化堆积,初步探明遗址面积约230万㎡和城址功能分区,发现现存有几百米长的汉代城墙及汉以前城墙遗迹和众多水井、排水管道等城市生活遗迹,进一步证实此为史料记载賨人都城“賨城”所在,在汉代及更早时期已为大型城址。

《简报》著述,通过此次正式发掘,首次揭露出遗址内存在着连续性清晰的文化层叠压关系。在揭露的14个文化层内,分别属于“明清——宋——两晋——东汉——西汉”时期,最早的文化层时代为西汉早期。汉代文化层地层堆积最厚,自第6层以下皆为汉代文化层堆积,共有9个地层属于汉代文化层,厚约2m。从考古资料方面证明了遗址在汉代是最为繁荣的,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虽然此次揭露的文化层的最早堆积是在西汉早期,但此次发现的墓葬年代有许多战国晚期,甚至更早的文化因素,而据之前该遗址发现的商周墓葬群及器物情况显示,该遗址存在着更早时期的文化遗存。

在田野发掘的同时,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大范围的初步调查,并在其北部外坝的一、二、三级台地上的部分地区进行了钻探工作,出土有大量的汉砖、陶俑等遗物,据此认定城坝遗址的范围远不止原有公布的137万㎡(即土溪镇城坝村所在地),还应包括现今天府村、洪溪村、新华村的部分地域,总面积约为230万㎡。城坝遗址在秦汉以前为巴人分支賨人都城“賨城”,秦灭巴蜀后于此建宕渠县。东汉时,车骑将军冯绲增修其城,俗称“车骑城”,这些情况在众多的史料中都有明确记载。通过此次调查,考古队在遗址的中心台地郭家台地区发现了目前保存较好的城墙。城墙约几百米长,外围有较深壕沟,城墙夯土中包含大量的汉瓦、砖和陶残片等,当地村民俗称其所在地为“皇城埂子”,初步判断现存城墙的时代应为汉代。在现存城墙的附近,在钻探中还发现有多处夯土现象,深度距地面约1.2m——2.7m,夯土宽度为1.0m左右,应为城墙夯土遗迹,且夯土年代应早于地面现存的汉代城墙。另外在勘探和调查中还发现了集中分布的木椁墓群、砖室墓群和部分堆积清晰、文化层较厚的遗址区等城址的功能分区和众多水井、排水管道、窑址等大量的城市生活遗迹。结合此次发掘出土的大量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具,都证实了城坝遗址为賨人都城“賨城”及该遗址在汉代及更早时 期存在过大型城址的史料记载是可信的。限于此次发掘的范围较小,对于了解居住在此古城址的古代先民,城址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等诸多情况,则需要我们文物工作者今后做更多的工作。

(联系人:黄文峰 张 帆   联系电话:7223396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