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 情为民系
渠县网APP
分享
“‘人民代表’就意味着人民的信任。”四川省达州市人大代表、渠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晓英,始终牢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人民选我当代表,我为人民谋利益。她尽职履责,不辱使命,数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在财政战线,为构建基层公共财政框架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全县财政管理工作新局面。
山区人民,是最深沉的牵挂
作为渠县最边远的文崇片区人民推选的人大代表,作为来自农村的一员,张晓英深深知道人民群众的纯朴憨厚和深切期望。工作之余,她总会深入到各地山乡村寨调查研究,与农民群众并肩劳动,深入了解农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他们最怨什么,最需要什么,她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山区的贫困群众。每年年末岁尾,特别是遇上春旱夏涝秋伏,她总是第一个带头捐款捐物,还积极号召全局机关干部职工,伸出援手,献出爱心,为困难群众送去关心和温暖。几年来,她所领导下的渠县财政局先后为山区困难农户捐资捐物达到10万元以上。
张小英常说:人大代表,就是要做到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福为民造。她把条件比较差、基础特别薄弱的报恩乡作为部门扶贫联系乡,多次深入报恩乡的村组,了解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坚持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字”标准,去因地制宜帮助村民做规划、调结构、壮产业、促发展。通过不懈努力,使该乡取得突破性发展,成为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典范:以3200亩中药材基地、860亩蔬菜基地为支撑的产业结构调整为龙头牵引,加上剩余劳动力就地创业,村民不投入物资、资金,反而还能挣得务工收入25.28万元,人平增收510元!村民要感谢张局长,但她却说:“你们选我为人大代表,是我的荣幸;我能为你们做一点事,是我的本分。你们生产发展,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
助推发展,是最深切的愿望
作为达州市人大代表,一个超百万人口大县的“女管家”,张晓英思考的不仅仅是提一两件批评、意见、建议和议案,呼吁一下单方面的问题,而想得最多、做得最多的还是财政如何支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早在2003年初,张晓英担任渠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之初,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她时刻思考怎样打开全县财政管理新局面。经过广泛调查论证,张晓英认识到:渠县是财力弱县,财政保吃饭、保稳定、保运转压力大,促发展任务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不谋发展,不培植财源,会永远落后!思路决定出路。对此,张晓英充分整合有限的财力资源,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刀刃上,有力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引功能,产生了巨大的拉动效果。
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渠县财政局多策并举促调整。一方面,县财政紧紧抓住本县农业特色资源优势发力,强劲支持了万亩黄花、万亩柑桔、万亩优质水稻、万头PIC、万头LY—YL优质种猪养殖基地建设等“五个一万工程”的实施和发展,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质的飞跃。2005年,全县涉农产业化企业生产销售收入6.25亿元,带动11.3万农户人均增收上百元。支持培训农民工、技工10余万人次,去年创劳务收入12亿元,超过2003年的两倍;另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引导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几年来先后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华电、川水、富源矿业(2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林华铝业、八仙桥食品等企业技改扩能,仅2005年,促进这些企业新增产值16.52亿元,增幅25.8%,三产项目效益显著。
一门心思抓经济,换来的是丰厚的回报。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3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亿元,年均增长21%;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4931万元(同口径)增加到2005年的8913万元,年均增长15.22%;人平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111元增加到2005年的163.17元,年均增长9.4%;人均可用财力由2000年4224元增加到2005年的16651元,年均增长58.8%。
今年上半年效果更为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7亿元,同比增长7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90万元,同比增长30.8%,均创历史最好记录。
关注民生,是最深远的追求
“依法理财为人民。”作为人民代表、财政局长,张晓英始终坚持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积极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支撑。使全县财政工作自始至终在阳光下运行,在阳光下健康快速发展。
为提高资金效益,渠县财政在项目支出中开展了财政评审与绩效评价“两评”工作,引入了事前评审、事中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事后绩效评价的财政管理机制,发挥了财政促进城市转型的综合效应。同时也为公共财政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公共财政建设方面,张晓英倡导以会计委派为突破口,先后在全县范围进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财政监督、涉企集中统一收费、乡财县管、财政项目资金评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9个方面的改革,多项改革都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张晓英还在全县坚持“个人资金发到位、惠民资金补到位、专项资金用到位”的财政资金“三到位”方针,致力实现全县城乡人民真正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教育经费的“五统一”管理原则,民政优抚金的“专户、专项、专账、专放、定时”管理,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和村组干部报酬打卡直发,惠农助农财政补助“一折通”等一系列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近年来,通过向上争取和多方筹集资金2247万元,完成了全县50多个乡镇卫生院的改造,进一步支持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投资近1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房27.47万平方米;让1.4万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了基本生活补助;实现了城市低保的全面覆盖。同时,还集中财力对渠县城街道进行了美化、绿化、亮化和对渠城饮水源污染进行了治理。投入80万元补贴1700名村干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长效机制,解决了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2004年“9.3”特大洪灾、2005年“7.8”特大洪灾发生后,张晓英不顾疲劳,连续几天跑省、跑市汇报灾情,争取上级财政支援救灾。有多少个夜晚,她蜷缩在颠簸的汽车中度过;有多少餐饭菜,她靠着饼干、方便面度过……她费尽心血终于争取各种洪灾就助资金6630多万元,帮助乡镇灾民、学校渡过了难关。同时,她还率先发起倡议全局干部职工,为灾区群众捐款3万多元及一批物资。
把爱心倾注给贫困失学儿童。近几年,在张晓英的精神感召下,全局干部职工挤出自己微薄的工资,长期默默资助着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渠县籍川大学生钟颖“割肝救母”,张晓英得知消息后深为感动,立刻发动财政职工积极捐款数千元帮助钟颖的母亲……
一系列财政扶持举措和优惠政策为渠县工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农村改革,企业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渠县开始由单一的农业大县,发展成为以能源、电力、化工、建材、机械、食品、旅游等为主的新型综合性大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渠县转型,财政功不可没。”达州市政府领导在渠县检查工作时说,县域经济转型也为地方财政增收储备了充足的财源。上半年,渠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90万元,同比增长30.8%,均创历史最好记录。县域经济转型与财政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只是在履行财政管理的本职工作,在履行人民代表的职责。”很多人不止一次劝张晓英,工作可以了就行,得多留点时间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别拿命去拼。可张晓英每次都是抛下一句话,就又继续工作。记者王小平 李 渠 李明国 邓良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